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城的神经在衰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城的神经在衰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巷子于之重庆,就像是神经于之肉体。岁月沧桑,城市日新月异,当肉体无限制地膨胀时,不堪重负的神经,却在一片中逐渐地衰弱……

与北京之胡同、上海之弄堂相比,重庆的老巷子,虽然显得有些不够大气而缺乏诗意,但是其刚险之地势、雄浑之气魄以及上坡下坎、七弯八拐极富想像力之创意,却是胡同与弄堂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站在巷子的口底仰望,一条条曲折、蜿蜒连天的老巷子,就像是一段段铭刻于岁月沧桑、旧梦往事之记忆,它所渲染的既不是一种建筑模式或通衢之工具,也不是一幅山城市井生活之情趣图,其真正在向人们表达或传递的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信息和一根搏动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神经。信息,可以凭感官去获得,但要触摸到一根属于一个城市的神经,就必须剖析开这座城市表面的现象,深入到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巷子、每一份的记忆及每一段历史背景与文化沉淀之中。然而,某日,当我触摸到属于重庆的那根神经时,却恍然地发现,这根搏动了千百年的神经是那样的虚弱,虚弱得几乎让我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怕老巷子变与不变

每当我想起重庆这个山城时,浮现在我眼前的并不是嘉陵江上的灯火船影,也不是如白日梦境般的蒙蒙雨雾,更不是热辣的火锅、喧杂的茶馆以及此起彼落的“老虎棒子鸡”的叫唱声,而是那一条条湿淋淋、沧桑满目的老巷子。

初夏的某个午后,因重庆民俗摄影协会老冯之邀,我又一次来到了重庆。连续几天,我们二人一直在“九开八闭十七个城门”的老城区穿梭着,但真正在穿梭着的却是一份错综复杂的心绪。老城区是重庆老巷、老房子最集中的区域。在这里,一条条间隔交错在古城门、城墙、石梯、黄桷树、吊脚楼之间的老巷子,曾经勾画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山城生态人居图。在一阵阵的建筑打桩声中,老冯指着一条被拦腰截断了的老巷说,这条老巷子内曾经坐落着无数的商号、药房、茶馆、当铺、会馆和民居,但遗憾的是随着旧城改造,那些有着千百年历史、沉淀着老重庆人之梦的老巷子、旧街坊却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我怕它(巷子)变,我又怕它不变。”在踏进“十八梯”老巷子时,这句话老冯大约连续说了三、四遍。虽然,我是个重庆的局外人,无法揣摩出他那份错综复杂的心情,然而,当我们行至老巷的尽头时,再回蓦这条古朴、热闹又有些破陋、脏乱的老巷子时,我忽然有了一种恍然明悟的感觉。老巷子虽然显得有些狭窄、破陋、拥挤,甚至脏乱,但它属于昨天,属于重庆,一条巷子就是一段历史与记忆,它浓缩着的是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生活的印迹。怕巷子变,其实怕的并不是巷子的本体建筑形式的变化,而是怕沉淀在巷子里的生活状态、风情民俗及邻里间的古朴厚道,会随着老巷子的消失而消失。这种怕变又不怕变的心理,所折射出来的既是一个普通重庆人的一种担心,同时也是所有重庆人的一种期盼与憧憬。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期盼与憧憬,生活在老巷子里的人们,能在破旧、拥挤和困苦中,表现出一种超乎常理的豁达与乐观精神,以及和睦无私的邻里间关系,而这种精神与关系,其实就是老巷子之精髓之所在。

可悲的重庆之最

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与发展,让很多重庆人失去了心灵的寄托。我曾经看到过一份有关重庆之最的资料。其中被例为重庆之最快的东西竟然是一个“拆”字。在“拆”字后的注释是:在大街小巷,一片又一片老房子正在迅速地消失,他们被推土机推进历史,在他们上面,新的高楼大厦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疯狂生长,重庆在迫不及待地想告别过去。

要告别过去,并不意味着要忘却过去,或着是去颠覆过去。一座看不见过去与历史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座没有昨天的城市,即便有今天,但没有历史支撑的明天,肯定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延续、保护重庆的老巷子,既是一种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在城市里惟一可以触摸的历史的就是那些老建筑。老巷子之所以能被称作重庆的神经,是因为它沉淀了这城市中最宝贵的精神信息与人文资料。真正要想把重庆建设成一个与时俱进、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首先应该疏理、协调好这城市的神经――老巷子。从生理学方面来说,神经的作用是协调和统一机体内的各个器官,从而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神经衰弱的直接表现就是健忘、失眠、异常兴奋等,最后是疲惫不堪、直至崩溃。作为重庆这座城市的神经,巷子的消失,就是过度兴奋的城市扩张、改造所带来的后遗症。如果不根治这一病症,那么几年或几十年后,健忘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份属于历史与文化的记忆了,而失眠的也许是几代人乃至子孙后代永远患上失眠症也都有可能。

作为一个山城,其城市发展、改造,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确实比较难,但不管怎样,不能为了一个“美好市容”的意想而拆一切之旧。从建筑的角度讲,建筑能够留下不同时代人类生活的痕迹,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传承人类文化信息的最好载体。因此,老巷子的拆迁或改造,必须要有一个度,应建立在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这个基点上,屏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与时俱进,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向前意识,也不是城市环境、国民收入等宏观上的指标,人的观念的完善与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这才是与时俱进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高底,并不是以这座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来衡量的。老巷子作为印刻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生活的痕迹的建筑,它传承的文化信息不仅仅属于重庆,同时也属于整个华夏民族。

在即将离开重庆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一个人踽踽独行在一条湿淋淋的老巷子内,阳光顺着石梯缓缓地滑下来,铺满了整条老巷,一个身穿碎花旗袍的重庆女孩,袅袅地从巷子的尽头而来,一旁的茶楼里,几个喝着“坝坝茶”的老人正依靠在窗台上,悠闲地唱着山歌,一阵“重庆言子”从巷子后的吊脚楼里传来,引来一片经久不息的欢笑声……

只怕,重庆再新下去,我就只能在梦里看到这美好的风情画卷了。

重庆的一点念想

随着城市的变迁,重庆的巷子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一样,正在呈加速度减少和消失,真正的老巷子已经不多了。但在东水门、望龙门、太平门、储奇门、南纪门、通远门、洪崖门、千厮门一带,以及十八梯、石板坡、归元寺、凯旋路、白象街、巴县衙门一带,还有一些百年老巷,巷子里甚至还有一些建于清代的深宅大院,位于东水门下洪学巷的湖广会馆,位于太华楼二巷的谢家大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大宅院精湛的建造艺术,栩栩如生的镂空镏金木雕,显示着当年房屋主人的富贵和建造工匠们的高超技艺。然而,由于房屋建造年代太久,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维修,这些房屋可能也会因自然垮塌或火灾或拆迁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