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理论、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才能让整个社会实践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90后 科技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

一、探索“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所谓科技创新能力,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能力。“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高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要注重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

二、“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同学们真正锻炼自身能力,学生活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式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显著,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暑期,在学校党委的部署和团委的组织下,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

2.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对“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度重视的,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看,目前我校培养“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是需要他们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但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并不熟悉,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能力。尽管许多学生给在校成绩优异,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却不知如何下手。这些现象是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3]

三、培养“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注意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精品意识,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4]

2.发挥网络和社会媒介功能,构建学生与社会沟通平台

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供相对优越的学习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可鼓励大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善于利用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传媒,收集信息,增进思考,使大学生吸收社会知识特别是社会经验。[5]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内部多个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全面负责培养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制定,实践性计划的安排,大纲、教材的编写,实践教学的检查和效果评价、组织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公开课等;加强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定工作,明确实践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标准,将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予以评定,以切实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6]

4.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其兴趣爱好

创新与个性不可分,良好的个性在创新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用人单位以学生的特长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及兴趣爱好构筑知识结构。同时,将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特别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奖励等鼓舞手段,使每位在校生的个性才能比较充分的发展。[7]

四、结 论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基地,对提高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院“90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为: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尊重其兴趣爱好等。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并最终成为引领时展的一代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切入点。[8]

参考文献

[1]董盈盈.走向人本关怀:就业困难背景下审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江西教育科研.2006(9)

[2]田慧云,张娟.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国电力教育.2006(4)

[3]吴庭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广西大学学报.2008(8)

[4]刘宗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6]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5(3)

[7]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研究创新.湖南大学2005(12)

[8]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

[9]岳晓东.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2004(1)

[10]潘建广,何慧星.试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