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教学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教学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何正刚 徐志军 单位:武汉市新洲区二中

关于人文,在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注意学生的需要,致力于育人,努力改变传统课程中‘没有学生’的现象。这是课程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课程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在教材内容与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试了“学生因素”。实现了人文精神与化学学科内容、学科精神的融合与渗透。1.在教材编写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传统教材十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精选了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意识”更加突出。如在无机化学知识块中,传统教材是以章节为单位,以族为主线,以代表性元素为重点,全面系统地阐述;而在新课程教材中重点突出了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紧密联系的化合物的学习,如增加了与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硅及化合物内容,删减了生活中并不常见元素的内容如溴等,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需要。2.课程学习更具探究性与体验性在新课程教材中学生活动大大增加,教材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学与问”以及“科学探究”等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通过参入体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如新课程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硫及氮的氧化物》(表略)新课程教材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因素”,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精髓所在。尽管新课程教材在课程理念、内容、结构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核心,反映了人文的内涵与本质,但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这个核心理念展现出来,我们需要开展哪些工作?怎样处理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蒋文俊从化学史、化学科学美和环境教育三大方面为突破口,探索了化学教学中如何贯穿人文精神。作者结合自已的教育教学经历、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提出了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一、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

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个性,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人文化的教学手段,甚至教师本身就缺乏人文素养。这才是人文教育最难突破的瓶颈。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既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精神世界,也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文内容的把握,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手段。教师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层次和人文修养决定了教育的人文内容,教育的人文内容又直接决定了人文教育的效果。应该说,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教育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文教育要成功,除了要改变教育体制外,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关键所在。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人文修养的培养与发展,把它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格内涵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落实好;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育的范围很广,凡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内容与活动都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化学中蕴藏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如在新课程教材中大量的实验图片,将传统教材中的黑白图片改换成了彩色图片,不仅直观真实,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而且增强了美感,陶冶了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绚丽多彩的物质、奇异的化学现象与变化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内在美,感受到美来自于劳动和创造。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由“感性”走向“理性”,由“理性”内化为“素养”,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

三、实现学科知识与人文内容的融合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化学人文知识如化学史、化学哲学、爱国主义等融合到学科知识中,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如在学习纯碱时,介绍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学习蛋白质时,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介绍著名化学家波义耳的发现等。将人文内容很自然地渗透于学科内容中,将学科知识与人文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人文内容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人文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其成为个性化的、和谐的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