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领学生拾阶而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领学生拾阶而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数学材料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对数学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认读和感知,对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想象、假设、推理的过程。许多数学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学习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念。

由于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使数学材料不如文学材料那样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它的枯燥性使得很多学生一看到数学就有一种“厌恶的情绪”(学生原话),所以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可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在数学学科中完成。

一、在数学阅读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识阅读材料中的有关数学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

学生在阅读这样一段材料:“梯形的上底是下底的3倍,如果将梯形的下底延长6cm,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求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时,就要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进行推理:(1)“梯形的上底是下底的3倍”,说明梯形的上底长,下底短,如果把下底的长度看做1份,上底就有这样的3份;(2)“如果将梯形的下底延长6cm,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说明当梯形的下底延长6cm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就一样长了(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不仅互相平行而且相等)……由此可见,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数学阅读有它的特殊性。它往往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各种语言符号的转换。一方面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是数学工具性的基础,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是数学魅力的一种展现,另一方面却也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有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没有兴趣阅读效果将大不相同。而数学的兴趣来自于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教学情境设置的生动性、数学美的魅力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需要我们去创设各种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讲“分式约分”时,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给出了三个分数和分式的约分问题,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只能解决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由于不知道分式约分的依据和方法所以得不出结论。这就创设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空间,引发学生探究分式约分的方法和依据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情境:先给出一组照片: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国旗、二胡、雅典娜女神像。在这些图片中都出现了一个数字:0。618。然后指出奇妙的0。618就是黄金分割数,黄金分割数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情境的创设可多种多样,如趣味激发、以错激发、以生动的事例激发。以目标激发、以障碍性情境激发等,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而主动地去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学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学时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持久的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例外。可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总是在一味地讲解,他们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课堂效率就会更高。所以,总是不敢、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学。我想:这极有可能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省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假如教师需要讲十几分钟,而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是完全允许的。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计阅读思考提纲,如:①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a5表示什么意思?指出什么是底数、指数、幂?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几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一节的内容也就比较清楚了。

总之,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通过教学实践有两点心得:一是要转变教师观念。我们应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能行!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做。二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得有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关键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一旦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