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理解、传承发扬。高中文言课文,写人篇目比例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理解、传承发扬。高中文言课文,写人篇目比例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带动文言文学习,是阅读这类文章的一个有效路径。如学习《鸿门宴》,我们可以分析项羽和刘邦以及其他在场人物的形象等等。但也要注意,“贴标签”式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值得提倡,同学们在分析文言文里的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深入文本,有时还应联系相关的课外材料来印证自己的分析,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认知与评价。由此可见,我们的文言学习还有很大的研读空间,我们务必要充分地占有材料,高瞻才能远瞩。唯有这样,人物形象分析才可能新意迭出。

一、从人物描写的几个切入点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从肖像描写切入

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肖像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从语言描写切入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教师借用音韵、训诂等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清汉字的音形义,使文言字词形象化,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秋水》,要带领学生深切地体悟河伯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挖掘“焉”的读法来完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和“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的两个“焉”字的读法,一为拖长,一为短促。如若拖长读,那么先表达河伯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己处的胸有成竹的洋洋自得,以及后来在辽阔无边的海面前所表达出来的惊叹;如若短促读,那么一开始河伯是迫不及待的狂喜,而后是如梦惊醒的顿悟。经过这样一番琢磨,一位情感复杂的神仙形象就入到学生的心灵。教师综合运用音韵学、训诂学等知识,挑选一部分重要的词义,将其讲细、讲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也就生动起来。

(三)从动作描写切入

人物的行动是其性格的具体体现,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四)从心理描写切入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物灵魂精髓的支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从侧面描写切入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像,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通过文化生活的还原挖掘人物形象

每一篇文言文,每一个文言人物都有它当时生活的影子,而一个个这样的生活影子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当时的文化,文言文教学通过对此情此景的文化生活的还原,能把学生带入文言文意境中,更好的领悟人物形象。

如《鸿门宴》一文,要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司马迁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在讲解涉及宴席座次的语言文字时,就决不能停留在文句的翻译层面上,而是应该适时地渗透中国古代的宴次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东向为尊,其次是南向、北向,最卑的是西向。我们可以让学生动笔来描绘当时的情景,一方面明白了古代“东向,西向”的倒装表达方式,即面向东,面向西,掌握了语言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作为主人的项羽毫不谦让地自己坐了尊位,而让同等地位的刘邦做了卑位,从而形象地反映出项羽的妄自尊大、骄横无礼、以势压人等等。其实司马迁关于鸿门宴座次的叙述,不仅如实反映了人物的个性和处境,也从一个侧面为项羽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以后的势态发展,埋下了一处伏笔。

如《鸿门宴》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刘邦对张良的称呼前后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中刘邦对张良称呼了五次,三次在宴会前,两次在宴会后。宴前,项羽即将大军压境,刘邦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功业将毁于一旦,惊恐万状,无计可施,三次称张良为“君”。“君”是对对方尊敬的称呼,且常常用于平辈之间。而刘邦是主,张良是仆。很显然,这里的称呼是极尽屈身拉拢之能事,降低身价,进一步密切双方关系,以求得张良献计为目的。宴后, 张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留在项羽军营以拖延时间,刘邦改换以前称谓,两呼张良为“公”。“公”也是尊敬称呼,且往往用于尊长者。从这两个称呼的分析中,学生就能感受到刘邦为了能让张良为自己排忧解难,不惜屈尊降贵,一再谦恭,语气由恭敬乃至哀求的情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还要尊学生的个性分析,才能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从而从这些人物的形象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