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教师课程理解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教师课程理解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介绍教师课程理解的含义和相关要素,指出目前教师课程理解出现了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教师课程理解的能力。

教师课程理解问题对策教师课程理解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诸多矛盾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是课程实施从课程开发向课程解读的范式转换。由于各种因素,我国教师课程理解行进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视角冲突、理解系统不完善、动力支持不足和理解能力建设有待提高。笔者拟在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整合课程理解视角、完善课程理解系统和体系、多方支持课程理解和大力培训提升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等方面推动教师课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教师课程理解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理解的相关诠释

1.课程理解的含义和视角

教师课程理解,简单说就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对课程文本、课程事件和课程现状现象等的解读和分析、认知,展现的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教师课程关系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一直是教育学术界和实践运行中关心的热点问题。课程理解,其实也可以叫做课程解读,展现的就是教师个体依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等对课程做出的具有自我特色的解析。课程理解视角多种多样,就目前课程理解的现状来看,主要有四大视角――按照官方或者国家要求对课程进行解读,即从课程编辑者对课程的指导性解读视角对课程进行理解,力求复原课程设计者初始的课程体系;按照学校实际对课程的要求进行解读,力求形成一种校本课程体系;教师按照个人的学识、修养、经验等对课程进行解读,力求形成一种具有教师自我风格特色的课程体系;按照学生要求对课程进行各种符合学生特点的理解,力求建构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2.课程理解的目的与功能

教师课程理解的目的和功能,不仅仅是理解课程,笔者以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目的:

一是为了把握课程、整合课程、创新课程、建构课程,更好地执行课程的宗旨和精髓。理解课程最起码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课程,包括把握课程本身的内容、意义、结构和育人目标等。

二是为了将课程理解更好的转换为教师实实在在的各种教学行为奠定基础,最终提高育人质量和效果。这种转化转换才是教师课程理解的最终落脚点所在。

3.课程理解的过程

教师课程理解是一个充满很多矛盾和冲突的复杂过程,比如课程理论研究者与教师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矛盾,教师难以完全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课程理论研究者的方案来理解、实施课程;教师课程理解还存在教师个体课程解读与官方视角课程理解、校方课程理解等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需要努力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行为中,教师课程理解的矛盾也存在,对课程理解的关注点包含课程本身和教师个体对课程理解的矛盾。这些充满矛盾的过程其实展现了教师课程理解多个层面的行为――教师个体对课程的自觉自主解读、教师课程教学行为对课程的辨证批判创生、教学实践性理论的最终建构等。首先,课程理解是一个教师自我解读和展现教师个性存在的过程,不同教师个体对课程的解读方式和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是教师个体存在典型的表现。其次,教师课程理解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包括教师与课程编辑者的对话、教师与校方对课程求的对话、教师与自我对课程理解的对话;最后,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不断整合和设计的过程,即是教师在理解课程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建构,力求设计出一套适合教师个体、学生和学校要求的课程体系。

4.倡导课程理解的必要性

一是课程改革发展非常需要教师及时对课程做出理解消化,这样才能及时跟上和把握课程的最新精神和意图,促进课程的实施。二是素质教育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解读和设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加大对课程的研究解读理解,挖掘其中素质教育的素材和知识信息,以便在课程教学行为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进行各种素质训练。三是学生情况的差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现状,对课程进行理解和剖析,对课程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中各个信息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学生接受课程的程度和教授方式。四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变化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加工,使之变成适合教师本身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彰显自己的风格,那首先得对课程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理解,将知识信息与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合衔接,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风格的良好表现。五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上好好发展,离不开对课程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把握课程是根本,教师自我发展必须立足于对课程的解读整合。

二、当前我国教师课程理解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当前教师课程理解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阻碍着其科学行进,也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和课程本身的不断完善。

1.教师课程理解的视角取向冲突

教师课程理解要符合课程设计和制定者的要求与意图理解,又要体现教师个人的思路,还要考虑学生的要求。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课程应付考试和考核的压力,教师课程理解的视角取向很大程度上依据课程制定设计者的意图进行,采取复制模式理解课程,很难有什么创新的东西,导致教师课程理解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很难彰显教师个人的风格和特色,更不要说展现教师的自我关怀了。这就提出了整合教师课程理解的视角取向、超越其对立状态、走向多元化视角理解课程的课题。

2.教师课程理解的系统和体系不完善

教师课程理解,实质就是围绕教师与课程关系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是现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课程指挥教师,导致目前教师课程理解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和体系,教师课程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教师个体的行为。如何将教师课堂行为外的课程理解、教学行为的执行课程理解、回访课程设计者的初衷结合,如何将各种视角下的课程理解融合、处理好理解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加大课程理解和教学实践互动机制的建构等,都需要建构一套完善的课程理解体系和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远未形成一种完善的教师课程理解系统和体系。这是当前教师课程理解不得不急迫解决的问题。

3.教师课程理解的动力和吸引力不足

当前,教师课程理解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被动现状,很难主动地行进,主要缘于课程理解的动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导致课程理解动力和吸引力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师本身责任心不太强和态度不积极、相关背景知识丰富度不够;国家层面对此重视不够,一般要求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规定的课程要求进行教授课程知识和信息等,导致了教师课程理解外部缺乏鼓励和激发,而且往往是一些硬性框框束缚着教师课程理解的有效行进;学校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是提倡教师发挥主体性,但是也明确要求不能偏离课程设计者的初衷,导致校方层面提供给教师课程理解的动力也明显不足。整个看来,各个层面缺乏对教师课程理解的支持,没有形成一种对教师课程理解制度化的奖励机制。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必要解决的课题――如何为教师课程理解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4.教师课程理解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课程理解行进除了以上问题外,教师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方法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教师们在课程理解之前,没有很好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和积淀,导致课程理解起来思路狭窄等问题;如何处理好各种视角的理解,如何将之融合为一体,这种整合和提升能力还欠佳;利用网络平台,辅助课程理解的现代教学技术使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课程理解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实施课程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急需重点解决。

三、提升教师课程理解实效性的对策和举措

鉴于当前我国教师课程理解存在的问题和课程理解的实质,我们务必要从多个层面着手,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排解教师课程理解的障碍和阻力,这样才能推动教师课程理解可续发展。

1.在视角取向上,建构多元化的理解视角,促使教师课程理解健康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指导下的教师课程理解,不可能遵循单一的理解视角,课程理解的范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课程理解要尽可能遵循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体现国家对课程的要求;也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展现教师个体的风格,利用自己的知识、学识和经验充分了解课程,展现个人存在的价值;还要坚持学校对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面对这些多元化的诉求,教师课程理解的视角取向务必要进行整合融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课程理解视角,坚决避免多元对立和矛盾的视角取向情形出现。

2.在系统建设上,教师务必要发挥主体性,科学建构一套完善的课程理解体系

教师课程理解可持续开展,离不开其完善理解体系和系统的完善。而这一体系的完善需要学校、国家和教师等多层面的协作,方能促使教师课程理解顺利运行。一是教师个体层面要切实建立健全教师课程理解的内部系统,即建立一种由课程本身、各个视角课程理解、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师本身等构成的一种促进教师课程理解的内部系统。二是课程教育的各大主体之间,要积极完善教师课程理解的外部系统和体系,这就是在教师与课程制定设计者、学校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课程诉求之间建立一种交流沟通的体系,以便促使课程理解各要素和环节更加规范化、经常化。

3.在动力建设上,多方支持教师课程理解行进,奠定其坚实而持久的发展后劲

针对当前教师课程理解的动力不足问题,很有必要大力增强和激发教师课程理解的各种动力,提高教师课程理解的权责,如国家主管部门将课程教育的考核与教师课程理解挂钩,增加考核的灵活性;学校务必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将课程理解化为建构实践教学课程理论,开展个性化课程的设计比赛;教师层面需要努力对课程进行多层次的理解和提升整合,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课程体系。

4.在能力建设和提升上,利用多种形式和平台载体,全力提升教师课程理解的能力和素质

一是教师个体层面要从多个层面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堂行为对课程理解的反馈效应,提高自己对课程理解的转换能力,力求实现一种更高层次的课程理解。

二是学校和国家层面务必要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对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理解培训活动,搭建各种平台,以此促进教师课程理解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课程理解是一个非常特殊复杂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过程,是课程研究和实施范式的转换,需要各层面的资源供给形成助推合力,方能迈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然,课程是个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强、历久弥新的话题,有着很多值得研讨的地方等待教师们在今后教育实践当中解决。 参考文献:

[1]程亮宏.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其向教学行为转化.全球教育展望,2013,(1).

[2]孙宽宁.课程理解的理想与现实――一种教师自我关怀的视角.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7.

[3]杨道字.课程理解的三种范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4]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7).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院级课题,课题编号:1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