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肠癌不容忽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肠癌不容忽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变英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内镜“恩德斯”奖获得者;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小肠、大肠和食道静脉曲张治疗学组委员;中国胃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理事、消化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消化分会委员;山西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

39岁的王先生4年前肠镜发现,位于升结肠一枚0.5cm息肉,当时病理提示为“管状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由于害怕再次肠镜检查及内镜手术,一直耽搁未摘除息肉,而且他觉得息肉小,又是良性的,不会有太大问题,一耽搁就是4年。近一段时间因略有消瘦,称体重减轻了5Kg,左思右想不放心,来医院复查肠镜发现升结肠可见3cm肿块,活检病理示“管状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已经无法内镜下切除,王先生只能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术后的病理报告还提示有淋巴结转移,术后还有半年时间的全身化疗需要进行,王先生后悔不该轻视结肠息肉,耽误自己的病情。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实际工作经验中,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在对每100名患者做结肠镜检查时,大肠癌检出概率为4%。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恶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上皮或黏膜下间叶组织。其中由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约占大肠恶性病变的1%,以恶性淋巴瘤为主,少见的还有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

如何发现早期大肠癌

早期的大肠癌一般都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异常、腹泻、排便疼痛、腹痛(部分病人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另一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低热、乏力、贫血和消瘦等现象。

还有一部分人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当然大肠癌也有年轻化趋势,所以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年轻人也要警惕。

2.家族肉病。家族肉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是一种遗传基因失常引起的疾病。一般均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发病的倾向。

这种在大肠发生的腺瘤数量庞大,如不进行治疗,预计在40岁左右腺瘤癌变的几率将为100%。另外,还有一些大肠腺瘤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如绒毛状腺瘤、多发性腺瘤、混合型腺瘤等。

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往往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后开始。

不管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其实最该提倡的是做早期诊断。现在最精确的诊断当属肠镜检查,目前在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常规开展了无痛电子肠镜检查,完全避免了病人的痛苦,肠镜检查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建议高危人群能做到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如何治疗大肠癌

1.大肠癌晚期的治疗

一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结合化疗。

2.大肠癌早期的治疗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唯一途径,而运用结肠镜行内镜下治疗是治疗癌前病变、预防肠癌的最佳方法。如担心无法忍受检查的疼痛,可选择无痛苦结肠镜。

普通的肠镜检查只能看到肠道表面的情况,现在有了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对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可以观察到结肠、直肠及其周围的横断面,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侵犯层次,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并进行临床分期。还可对肠道周围可疑病变进行穿刺诊断,可确定癌肿有无黏膜下浸润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目的是将病变组织去除并防止病变扩散和复发,以往多采用高频电烧灼、激光或氩离子体凝固等方法,目前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其为内镜治疗大肠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治疗早期大肠癌的第一选择。能有效大块的切除肿瘤组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