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威廉·冯·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威廉·冯·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柏林大学创办者,著名教育改革家。他最早领导了对德国古典教育的全面改革,他所创建的柏林大学,开启了德国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向。他被誉为“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影响了世界高校改革的进程。

威廉・冯・洪堡1767年生于德国波兹坦,从小在普鲁士首都柏林长大。1787年,他与日后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弟弟亚历山大・洪堡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学习,一年后两人又一同转入哥廷根大学。1801―1810年间,洪堡出任普鲁士宗教和教育大臣,期间他致力于德国教育事业的改革,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在此期间,洪堡于1809年创办了柏林大学,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成为日后德国乃至全世界高等学府改革的范本。1819年,洪堡辞去了所有公职,随后一直在老家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直到1835年去世。观其一生,洪堡可以说是德国教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创建的柏林大学堪称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直接影响了后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教改革。

为高教提供转变的思路――教育思想

“教研合一”是洪堡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主张,也是他创建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洪堡看来,大学教师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兴趣才是其教学的中心。一个在科研方面卓有成效的优秀学者,也总是最好和最有能力的教师。所以,教师只有实行“教研合一”的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培养出为科学的提高和传播而献身的精神。在洪堡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柏林大学从最初就致力于专门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为主,将授课作为辅助教育手段看待。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原理,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参与富有创新活力的科学研究。

洪堡提出,大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发展学术去发展人的个性,而学术乃是人类只有通过自己并且只有在自己身上进行纯粹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的东西,这必然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能力提出要求。而人的精神活动依赖于坚强的独立性和首创精神,所以独立自由原则是教育最首要的先决条件,任何来自国家形式的对大学学术研究的干扰都是不必要的。因此,他在柏林大学实行高度自治。由教授组成教授会,通过大学各学部的教授会自行选举出主任,来行使决定大权。同时学校章程还规定,不管是正教授还是副教授,都是国家雇员,教授只需提供书籍名称和性质,其著作和书籍的出版享有免于审查的自由,这一规定也体现了洪堡所倡导的学术自由的思想。

过去传统的大学是以讨论和讲演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由教师先设定一个绝对正确的结论,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结论去收集论据,对之加以证明。或是由教师原原本本地将教学内容转述给学生,过程中不添加教师自己的任何评价和见地。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创见。洪堡在柏林大学废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改为实行教授讲座制。教授可以不拘泥于固定教材,自由选择论题举办演讲,或是将教授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讲义。

德国大学长期沿用着传统的四大系模式,各大学的哲学院只属于“预科学院”的性质。学业稍差些的学生从中学毕业后,先进入大学的哲学院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以补充中等学校的课程,随后再进入其他学院学习专业课程。由于其他学院课程的实用性较强,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长期下去,就造成了学生只重视职业训练而学术研究意识日渐淡化。洪堡认为大学应同时兼具学术研究和职业训练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学术研究。而提供学术研究方法论的哲学院,其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所以,洪堡在柏林大学将哲学院提到与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并列的位置。在课程设置上,将过去哲学院承担的普通教育任务全部交由文法中学完成,哲学院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专业的研究和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上。最后,改革后的哲学院在柏林大学取得了核心地位,它的历史科学和语言科学为神学和法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它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又成为医学知识的基础。

柏林大学之所以被誉为“真正近代德意志大学开始”,首先要归功于洪堡以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对柏林大学的改造。这次改革不仅成功地造就了柏林大学,更使其成为当时德国科学和艺术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洪堡所确立的由学院制、教授会制和讲座制等组成的柏林大学模式,为世界近代大学的创办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式。

为德国提供现代化崛起基础――教育改革

德国于19世纪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并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迅速由过去的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而德国的这种转变之所以能如此顺利,与洪堡所主持的一系列普鲁士教育改革密不可分。洪堡是一位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认为国家有义务让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他在担任教育和文化大臣期间,以“国家服务于教育,教育服务于理性国家”为口号,对整个普鲁士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首先,洪堡加强和完善了对教育的行政管理。在中央,1810年设立了隶属内政部管辖的宗教和教育事务司。1817年,又将宗教和教育事务司改为宗教和教育事务部。部下设有分管大学、艺校、小学、师范和残疾人教育以及宗教事务的三个司。在地方,各省县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局,同时组织教育专家代表团到各地方对各级学校进行视察和监督,以确保各地区对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

其次,洪堡完善了德国的师资培训和教育科研系统。在洪堡的领导下,普鲁士建立了许多专门的师范学校,对教师进行正规化的培养。1810年,普鲁士政府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考试的人才能具备教师资格。1817年又规定,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文凭。至1840年,普鲁士全国的专门师范学校已达38所,各州都普遍建立了师范院校。至此,一套完整的师资培训和教育科研系统逐渐在德国形成和发展起来。

再次,洪堡较早地开展和完善了职业技术教育。早在1812年,洪堡就注意到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在1817年,在商工局局长博伊特的提议下,普鲁士25个行政区各建有一所地方工业学校,并在这些学校之上,建立了一所中央工业学校,涉及个多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始遍布普鲁士各地。

最后,洪堡确立了知识层面相区别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三级教育体制。过去德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多是以社会阶级划分学制,洪堡坚决反对这种划分,他主张即便是社会最贫穷的阶级也必须接受一项完整的教育,因此在任教育大臣时就力主出台了“寇尼斯堡学校计划”和“立图尼安学校计划”,将德国的教育学制按知识层次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倡导建立综合性大学,柏林大学就是在此期间建立成为德意志民族高等人才的摇篮和聚集地的。

总的来看,洪堡的教育改革提高了德国国民的素质,为日后统一的德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洪堡的教育改革为德国的发展和强大提供了精神保证和智力支持,对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大大促进了德国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科学等方面的杰出人才,更为全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教育遗产。

时至今日,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仍重笔记载着威廉・冯・洪堡和他的柏林大学对现代大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打破了原有传统大学教育思想束缚,开辟了一条崇尚学术自由、教研合一的现代化大学的发展之路,为德国在20世纪的全面崛起,成为当时全世界的学术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