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商业银行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商业银行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作为其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的变量,建立了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相关性的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对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5-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大,不良贷款率越高,两重绩效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均衡误差项存在反向修复机制。最后,本文分析了误差修正模型的政策含义,提出缓解两重绩效冲突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微观绩效;宏观绩效;误差修正模型

JEL分类号:C25;G21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2-0092-04

任何企业都有一套经营目标,用以引导其经营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即为绩效,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追求风险和收益的最佳平衡。换言之,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本文称之为商业银行的微观绩效。企业在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义务。特别是在政府直接或间接控股商业银行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更加突出。在此将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称为宏观绩效,它包括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促进节能环保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必须兼顾这两重绩效,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微观绩效以应对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和系统化发展趋势的挑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必然要求其长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持一定的宏观绩效。过度强调宏观绩效的重要性,牺牲商业银行的微观绩效,轻则导致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竞争中丧失竞争能力,重则导致银行危机。挽救危机将使政府财政背上沉重负担,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停滞、社会动乱等风险也会接踵而至;反之,若过度强调商业银行的微观绩效,不顾宏观绩效,则难以保证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社会和谐发展。可见,偏废其一就会造成两重绩效的冲突,造成经济金融领域乃至社会的混乱,阻碍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两重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是相得益彰还是存在冲突;面对冲突,如何协调与平衡两重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些均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两重绩效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度量,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在保持或提高一种绩效时考虑另一种绩效的承受度,避免顾此失彼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一、商业银行微观绩效与宏观绩效的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微观绩效的内在要求。在竞争比较充分的银行业市场上,商业银行的风险性和盈利性呈现倒U型关系。在达到贷款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均衡利率(对应均衡风险承受度)之前,随着贷款风险提高,银行为贷款制定的价格――利率也相应提高,风险导致的边际损失小于利息收入增加带来的边际收益,所以风险越高,盈利越高,反之亦然。在均衡利率上,边际风险损失等于边际利息收益,利润额达到最大。在利率提高过程中,逐渐发生市场逆选择,那些风险较低的企业不愿承受高利率而放弃贷款融资方式,选择其他成本较低的渠道(如资本市场);而风险较高的企业由于其它渠道无法融资或者融资成本更高,则留在了信贷市场。所以,伴随利率提高,市场中的优质客户越来越少,劣质客户越来越多。当风险继续提高,利率超过均衡点后,边际风险损失大于边际利息收益,银行盈利随着利率(风险)提高而降低。流动性是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平衡调节杠杆,流动性高则风险低,盈利性也较低;流动性低则盈利性较高,风险也较高。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完成储蓄集中和投资转化,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宏观绩效的首要内容。银行的效率不仅影响和决定了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的增长及它们之间的结合程度,而且影响和决定了投资的实际水平和投资的边际收益率,甚至决定了资本形成的数量与质量,最终将影响一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体现在对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环节的服务支持上。当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微观绩效,即以适当的风险获得较高的盈利时,说明商业银行把信贷资金分配给了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和项目,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承担着集中民间储蓄的主要任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的数据计算,1995年以来,在资本市场没有异常波动的情况下。每年银行的存款新增额占当年国民储蓄的60%左右,而在对企业的投融资支持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不及储蓄动员的效率。在我国,产权同一性导致国有(控股)银行和国有企业在信贷资金供求方面形成了“隐含契约”,国有企业成为了国有(控股)银行的主要信贷对象。例如,当2009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大量新增信贷流入了央企和政府融资平台领域。而国有企业的生产目标函数往往存在非利润目标,偏离利润最大化方向,甚至出现相对低效的投资和重复建设,等量资金不仅不能发挥等量资本的功能,而且还可能不断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相反,一些小企业、小微企业尽管具有盈利前景好的项目,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却相对较大,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时期。统计数据显示,小企业贷款余额约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30%左右。为维持社会稳定、扶持弱势群体等社会管理目标,政府通过信贷政策引导或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承办一些民生金融业务,如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涉农贷款等,商业银行一小部分信贷资源被引导到收益相对低、风险相对高的领域。

综上所述,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微观绩效与经济增长的宏观目标相一致,但与维护社会稳定、关注民生等存在一定矛盾;由于产权同一性导致的贷款偏好,经济增长绩效和微观的安全绩效相矛盾,风险积累超过临界值后,经济增长绩效将和盈利目标发生矛盾:其他宏观目标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的冲突。

二、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择及模型的构建

商业银行的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各有若干指标,研究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VAR模型为宜,不过VAR模型要求样本点较多,否则统计结果偏差大。限于我国商业银行可取得的样本有限,多变量的VAR模型并不适用于本文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验证我国商业银行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冲突的存在,进而探讨平衡两重绩效的对策。从前面分析可知,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绩效与安全性的微观绩效是一对主要矛盾。考虑到指标的可测性和数据可得性,本文分别选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它们的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的变量,并采用单方程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模型)进行研究。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误差修正模型

避免了传统OLS估计可能导致的伪回归问题。是处理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的有力工具。协整理论的核心是:如果几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反映短期内系统对于均衡状态的偏离程度,即采用长期均衡误差作为短期波动的修正项,从而得到有关偏离程度的调整信息。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形式为yt=β0+β1xt+λ(yt-1-β2Xt-1)+εt,其中yt表示变量y的一阶差分,(yt-1-β2Xt-1)为误差修正项,记为ecm,β2体现了yt和xt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β1体现了yt和xt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

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等13家银行为研究对象。取其经贷款占比加权平均的不良贷款率,记为BLDK,用GXGDP2表示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上述变量的样本为1995-2010年的年度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上述商业银行的财务审计报告,统计软件使用EVIEWS5.0。

(二)单位根检验

首先,我们采用ADF方法来检验变量BLDK和GXGDP的平稳性,结果见表1:

检验形式(C,T,K)表示用于单位根检验的模型中是否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表1显示,变量BLDK和GXGDP的ADF统计量比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大,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两变量的一阶差分ABLDK和AGXGDP的ADF统计量则小于显著水平为10%的临界值,表明至少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两个差分序列平稳,不存在单位根。所以,BLDK和GXGDP是两个I(1)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我们首先用BLDK对GXGDP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1)式下方括号内为系数的t检验值,自回归项AR(1)和AR(2)用于消除模型存在的序列相关问题,回归结果显示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拟合优度和调整的拟合优度较高,分别达到0.90和0.84。D.W.值在接受范围内,表明不存在序列相关,模型整体比较适合。et为方程的残差序列,其估计值为:

et=BLDKt-12.63-0.12GXGDPt

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形式(C,T,K)表示用于单位根检验的模型中是否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e的ADF统计量小于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说明它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序列。由此证明,变量BLDK和GX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能够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因此,首先用(1)式滞后一期的残差作为均衡误差建立一阶误差修正模型:

BLDKt=β0+β1GXGDPJJt+β2ECMt-1+εt (2)

其中,ECMt=BLDKt-12.63-0.12GXGDPt

代入数据,方程(2)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得到误差修正模型:

BLDKt=0.0017+0.43GXGDPt-0.22ECMt-1+εt (3)

ECMt=BLDKt-12.63-0.12GXGDPt

模型中各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拟合优度和调整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5和0.93,拟合程度很高;D.W.值为2.48,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表明不存在序列相关。

(3)式表明:从长期静态关系看,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度每提高1%,其不良贷款率就提高0.12个百分点;从短期动态关系看,GXGDP提高1%,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0.43个百分点。长期均衡对短期均衡偏离的调整系数为-0.22,它反映了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后,向长期均衡回归的调整力度,系数为负,符合负向调节机制,即当BLDK大于其长期均衡值12.63+0.12GXGDP时,在下一时点将作出负修正。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以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微观绩效和以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宏观绩效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回归系数为正,表明两重绩效存在一定的替代取舍关系。要提高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必须以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为代价;反之,要保证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就不得不降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这种关系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方面,一种绩效的提高以另一种绩效的一定损失为代价,决策者在选择时要权衡利弊,使之达到合理的匹配;另一方面,强调某种绩效要适度,误差修正模型找出了两重绩效之间度的替代弹性。(2)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说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短期均衡水平时,存在一种回复机制使它降低并向长期均衡水平靠近,这一回复机制主要由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所构成。1997年开始,中国政府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冲销呆账损失;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其不良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再次注资冲销不良资产。股份制商业银行陷入困境时,如光大银行,政府同样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注资冲销坏账,提高其安全性。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如果政府长期以牺牲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为代价换取宏观绩效,那么当不良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政府从外部注入流动性来冲销不良资产。否则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企,超过安全界限后,可能使其丧失持续经营的能力,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在政府注资冲销不良资产的政策选择之外,还有一些可降低不良贷款率和经济增长贡献率替代弹性(即ECM中GXGDP的系数)的措施,它们将有助于减小两种绩效目标之间的摩擦,减轻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压力。具体措施为:

一是明确商业银行的宏观绩效考核指标。减少政策性业务的随意性。金融管理部门(央行)作为宏观绩效利益的人格化,应该公布、规范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控股商业必须服务的社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予以考核。这样既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独立经营的基础上有效完成宏观绩效,又能够防止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随意扰动。

二是完善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的风险代偿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目前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对商业银行承办的政策性业务,如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弥补这些业务造成的不良贷款或奖励完成情况好的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重绩效之间的冲突。财政风险补贴的力度、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和具体奖励办法等值得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商业银行承办政策业务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培育规范的、有效的担保和评级等中介机构,减轻两重绩效的冲突。目前相当数量的担保机构、评级机构“不务正业”,将资金主要用于发放民间贷款,丧失了应有功能。发达的担保、评级体系能够帮助更多的小企业等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同时也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减少微观绩效导向行为和宏观宏观绩效导向行为之间的摩擦。

四是大力发展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分担正规金融的宏观绩效任务。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等非正规金融组织适合抵押担保条件较低的群体,如农户、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等,它们的发展能够有效分流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实现金融机构职责分工各得其所,这样也能够减少我国商业银行面对两重绩效目标的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