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物理学中,教师要寻找并发现课堂科学探究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完善并促进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评价,提高科学探究法的效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在注重探究过程的基础上,要把握好开放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 策略

从教学策略的视角来看,科学探究更强调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身上,因为这关系到谁是信息处理的控制点(主角)。在这种教学中,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探究中获取的新信息与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更加深入,并鼓励学生使用、实践和改善他们的探究学习策略,在提高自身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探究和理解探究。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和实施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简单的想法与各位同仁讨论。

一、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

1.关注过程,着眼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活动需要产生一种参与愿望强烈、互动性强、不怕困难、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氛围。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情境,既要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点拨,串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珍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巧妙把握课堂教学的全局。

2.关注应用,着眼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开端是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恰当的问题特别是应用性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思考冲动,激发起创新联想,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的顿悟与突破,不仅仅是获得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而且知识迁移、综合能力及数据记录与处理能力、正确运用科学语言和文字表述的能力、对结论进行评述和分析的能力等都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3.关注体验,着眼情感、态度、价值观。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科学探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价值内容。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十分有益。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应重视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表现,用科学研究熏陶学生,使学生受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及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

4.关注形式,着眼促进成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所经历的猜想、推测、设计、讨论、归纳、交流、评价等等过程,无不充满着发散、合作与取长补短的“景观”,每一次的探究历程,就是一次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锤炼,就是一次心智的成长,将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瑰宝。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切实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不漏掉“半数”学生,超越课本,真正带领学生进入探究人类科学知识的境界。

二、科学探究中注意的问题

1.片面追求探究形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在老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整个探究过程整齐统一,标准化行动,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这种探究实质是“满堂灌”的翻版。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是老师没有吃透探究式教学的精髓,探究式教学不是为了花样,而是为学生构建一种自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探究结果,淡泊探究过程。其表现形式:对探究过程轻描淡写,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探究结果上。杜威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探究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和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强调学生的亲身感悟,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3.探究课堂的开放性取代了老师的指导性。其表现形式:老师一旦设计方案定下来,便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于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一概不问,任由学生自由飞翔,探究过程“放羊式”,或变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探究,大多数学生东看看西瞧瞧,短短的40分钟很快耗尽,末了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一误区的形成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开放性和指导性之监督的问题,开放性和指导性是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在探究课堂上,教师应以“扶”的方式帮助学生上路,以“引”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师生共建教师指导下的探究课堂。

总之,科学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在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老师要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实验活动,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皮连生 刘杰 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魏日升 张宪魁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