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数字博物馆有关问题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数字博物馆有关问题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结合数字博物馆的技术特征,阐述了多感官体验的内涵,我们认为要加强场景的设计,系统的布局,声音的烘托等数字博物馆的多感官设计应用。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技术特征;多感官设计

1 数字博物馆的技术特征

数字博物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其技术特征是建立在特性之上,即交互性、想象性和沉浸性。

1.1 因人而异的想象性

从游客的角度上来讲,设计时要对数字博物馆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但在进行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时,多少都要贯之以设计者的主观意识,并在结构、界面、色彩等方面予以体现。另外,在进行游览操作时,不同系统的游客会有自己的游览习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操作。

1.2 以人文本的交互性

由于个人喜好和游览目的的不同,交互产生的方式和过程都是有所不同的。这种在交互过程中由于游客的参与的不确定性。比如有的人倾向于先全局地了解场景布局,再进行逐个游览,有的人想先去参观重点和特色,另有的人则先挑选自己喜欢的参观,然后随意参观其他的部分。

2 多感官体验的内涵

2.1 不同的数字博物馆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

在审美体验中,不同的主体对客体的审美认识是千差万别的。这与个人修养和生长环境相关。不同的数字博物馆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在构建系统或与系统进行交互时,由于人们自身受教育程度和地区文化不同,对所要表达的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数字博物馆所传达的多感官体验是建立在“经历”的基础上的。游客通过操作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或命令按钮,逐渐控制掌握系统的信息。另外,作为体验的对象,文物展品的背景信息同样很非常重要,体验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博物馆所传达的内容得以继承和发扬。

2.2数字博物馆中多感官体验的价值

传统博物馆依赖于实体展馆而存在,但是文物本身随着岁月的变迁终究是要损毁的。此外,在多元化社会中,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给传统文化的发扬敲响了警钟,数字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博物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通过多感官体验主体和客体、数字博物馆与参观者的良好交互能深刻地了解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3 数字博物馆的多感官设计应用

影响数字博物馆中多感官体验的主要元素主要包括:系统、数字博物馆的环境实体、声音、游客角色以及漫游方式。本章设计原则和表现的基础上论述这些元素的具体设计方法。

3.1 场景的设计

在环境中对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真实显示,能够极大地影响参与者精神沉浸的程度。对于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数字博物馆中而言,由于硬件的限制,环境中的触觉反馈被弱化了,而是通过声音和画面的配合替代触觉,产生真实感。

因此,对环境的设计要求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这种真实体现在对环境中文物展品实体及其环境构筑物的还原以及环境声音的还原。

3.2 系统的布局

数字博物馆中的设计首先要分析系统设计的需求,系统设计是分析需求并建立起系统交互信息结构的过程。要使游客清楚自己在交互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恰当的预期,获得对数字博物馆系统的认知,需要使游客对系统的构成和结构有正确的理解。系统的设计最终还要体现在界面中。数字博物馆中的层次设计主要是利用系统中的控件控制,要形成不同层次文化的链接,需要在不同的控件间建立联系,通过点击触发控件实现展品不同层次的文化浏览。

3.3 声音的烘托

数字博物馆中的声音分为音乐、音响和人声。由于音乐本身就带有独特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音乐有利于营造更真实的虚拟环境。此外,参观者个体喜好有差别,设计时还应添加声音控制开关,使参观者有足够的自决定是否要欣赏系统的音乐。

数字博物馆中的音响有两种作用,其一是作为软件界面的音响,如界面中按钮按下时的声音可作为对参观者操作的反馈,明白自己是否进行有效操作等导航作用。另外,要使人获得真实的现场感,就需要将页>验融入到虚拟环境中,加入在现实环境的音响效果,营造出声音的空间感,使环境感觉更加真实,增加现场感。

4 结语

数字博物馆通常凭借数字技术而实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具有交互性、因人而异的想象性和可还原的沉浸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数字博物馆系统有着抽象化的实用性,游览有一定的时空超越性,同时还具有游戏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杨向明.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6,(1):93-96.

[2]向辉,孟祥旭,杨承磊等.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3):319-321.

[3]陈小武,罗茜茜,马永焘等.网格环境下的个性化数字博物馆构建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z2):121-123.

[4]朱晓冬,周明全,耿国华等.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建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