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企业论翻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危机的阴霾渐行渐远,但国内中小企业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为9.7%,但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亏损面为15.8%,同比扩大了0.3%,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了22.3%。有中小企业人士无奈地表示:“今年一季度企业整体挺过来了,但之后几个季度能否熬过去很难说。”资金链条紧绷,用工成本陡增,电荒来袭,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这些因素让许多企业深感举步维艰,“活着已属幸事”。
在这种悲观情绪的笼罩下,中小企业的活力大为受损,吸纳社会劳动力的功能正在减弱。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到该中心用工需求的企业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 万家下降到了2.8 万家,降幅达到30%;该中心推荐的劳动力数量从去年同期的8.8 万人次下降到了今年的7.4 万人次,降幅达15.5%,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从国外经验看,局限于企业层面的各类商业模式创新,无法替代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化解区域创新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英国,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十分宽泛。只要人数少于250 人,年收入不超过5000 万欧元的公司即属于中小企业范畴。而与此同时,英国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呈现多元化特征。从2000 年起,英国对从事研发工作的中小企业提供
150% 的税收减免额。
此外,英国政府还通过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SFLG),为那些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贷款担保。需要提及的是,英国贸工部于2005 年7 月出台了企业资本基金计划(ECF)。该计划指出,政府可为有资格的中小企业提供25
万~200 万英镑作为企业的股本金,以带动私有基金和其他资金的投入。
类似的扶持思路也曾被日本政府采纳。“二战”后,日本存在着先进的大企业与落后中小企业并存的“二重结构”现象,由此引发不同企业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对此,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供应原料、加工
订货、技术指导以及提供信用等方式,大企业逐渐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之中,由此实现了“共荣”局面。
可见,企业规模偏小并不是受到冷遇的决定性因素。恰恰相反,我国目前有4200 万家中小企业,占到国内企业数量的90%,在活跃经济、吸纳劳动力、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扶持。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却是,长期扮演着“二等公民”的角色,难以获得与国有大企业同等的待遇。数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就发文称,将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但是,在现实执行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仍然在“望洋兴叹”。以成品油市场为例,商务部此前曾宣布自2007 年起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却要求申请经营权的企业,其油库容积和注册资金应达到1 万立方米和3000 万元,而全国能够达到这两大限制标准的企业凤毛麟角。
显然,垄断油企排斥竞争的固有思维得到了政策呵护。即便民营企业勉强挤入重围,也无法像垄断油企一样享受巨额炼油补贴。据统计,全国民营炼油企业的开工率不到40%;山东和广东两地的开工率仅为15%。被屏蔽在许多厚利行业大门之外的广大中小企业,只能无奈地在低附加值领域相互厮杀,其内部造血功能有限,风险抵御能力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