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其所以然,才知其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机械效率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一道滑轮题的分析,探讨了拉力沿竖直方向使用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化问题.
关键词:动滑轮;机械效率
作者简介:袁志彬(1981-),男,镇江,本科,中学一级,主要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简单机械和功》是苏科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的内容,其中机械效率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笔者听了一节中考复习课,教师讲解了一道习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题目如下:
例1如图1,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40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绳重,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A.小于80%
B.等于80%
C.大于80%
D.无法确定
教师分析:当F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
η=W有W总×100%=G物・hF・2h×100%=G物2F×100%=40N50N×100%=80%,该题中沿图示方向匀速拉动动滑轮,F会变大,根据公式η=W有W总×100%=G物・h2F・h×100%=G物2F×100%可知,机械效率会变小.由于是老师的讲解,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这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说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就是物重和绳重,这两个物理量没变,有用功和额外功没变,机械效率不变.两种思路听起来都有道理,学生们顿时也开始议论起来.教师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将这一问题的讨论留到了下一节课.
课外,老师们交流,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答案:斜向上匀速拉动滑轮的过程中,F变大,但绳端通过的距离s变小了,此时W总≠F・2h,所以要判断机械效率的变化,只能根据G物和G轮没有变,判断出机械效率不变.但F变大,s变小,总功就一定不变吗?显然,解决该题的过程不是很让人信服.
下面对该题做较为深入的探讨,类似题最早是出现在2010年苏州物理中考试卷选择题第12题,题目如下:
例2如图2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B.25N
C.30ND.35N
课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学生错选C,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弄清动滑轮的实质,动滑轮是一个变形杠,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限定条件是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而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是最省力的情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例1是在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要判断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我们首先要判断有用功和总功的变化情况,有用功不变,就看总功也就是F和s的乘积如何变化.根据功的定义,功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有了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距离的大小,我们就可以求出功.我们建立模型,如图3沿着水平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滑轮受到自身重力和物体给它向下的一个拉力,我们称为G总,受到两个大小相等的拉力F的作用,在这4个力的作用下,滑轮匀速运动.设F与纵向的夹角角为a,将F进行分解,则在纵轴方向上2Fcosα=G总,所以F=G总2cosα.当α=0°,也就是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F′=G总2.当a≠0°时,由于cosα≤1,因此F>F′.
如图4设物体上升的高度h,沿F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对h进行分解:
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s=hcosα,由于有两段绳子,所以通过的总距离为2hcosα,根据功的公式可知,总功W总=Fs=G总2cosα×2hcosα==G总h.当物重和轮重都不变时,总功没变,机械效率也不变.
初中物理更多停留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习,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很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但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透过物理现象看到物理问题本质的能力,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才知其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炳晟,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袁志彬.二轮专题复习《力学实验复习》一课的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4(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