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高校音乐表演生四种能力培养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 :由于地方院校之间的发展差异很大,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院校,突显的问题是经济相对落后、师资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文章就如何对西部地方高校加强音乐表演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作了一些思考。
教育部提出的加强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校的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让学生真正受益。这是一个巨大的培养工程。笔者长期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对该地区的教育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有一定的办学基础,但仅能基本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与其他音乐院校和同级同类院校相比,实力不足。专业教育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设施有待添置,实验室设备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课程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特色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能够顺利通过教育部对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改造。
一、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培养音乐理论研究型师资,还要特别重视培养音乐技术训练型和就业市场开拓型师资。只有三种类型师资的合理搭配,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面较广、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开发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建构学科梯队,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引进与本专业相关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鼓励与本专业相关的年轻教师考研攻博。
二、调整培养目标 强调对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开发应用型音乐表演本科人才的培养,拓宽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口径。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按学科大类(音乐表演类)招生,实行“1+3”人才培养模式,即:
1.大学4年,前“1”年学完大部分“必修课”(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
2.第2年分专业方向──分器乐、声乐、舞蹈三个方向,并增设地方特色的课程,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遵循四条原则:自愿原则;专业方向人数(设置最低线和最高线)控制原则;先选者优先原则;服从调整原则。
3.后“3”年学习“限选课”+“特色课”+“实践课”,其中第4年主要安排特色“实践课”和毕业论文。
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特色课程,允许本专业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门课程,也允许在本系内的相近专业中交叉选课,从而形成一种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运转灵活、周期短,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调整充实课程体系 利用地方特色资源,音乐表演专业应该增设或加强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的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增设特色课程,进行专业、学科渗透的课程体系改造。课程体系是一定时期的经济、科学文化方面的最集中、最精练、最系统、最基本的综合反映,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构建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课课程体系、实践课课程体系、创新教育体系。调整后力求突出育才特色,努力探索和实行“四位一体”的育才体系(专业知识+表演技能+教学实践+特色课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五结合”(即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排练与演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方法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导师制”和技能教育的“多证制”的新措施。具体改造如下:
1.加大应用性课程的课时量。在“专业必修课”中增加各方向表演课程的课时量。
2.调整专业的侧重点。在“限选课”中增设“音乐美学”课程。
3.进行适度的专业、学科渗透。在“限选课”中增开《文学概论》,为拓宽学生视野打下基础。
4.在特色课程中增设原生态歌舞、民族器乐、地方戏、曲艺创作等课程,以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道路,聘请当地真正有名有实力的“歌王”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声乐原生态的教学。同时可根据仫佬、毛南、苗、瑶、壮族的舞蹈素材为基础创编民族舞蹈,通过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创编排练,学生修满后给予相应的学分并颁发相应的证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四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目的,培养及训练实用性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5.开辟音乐表演教育网站。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多方面获取信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线答疑、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每学年以班为单位,负责一台自导自演的文娱晚会;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学生三项全能比赛;每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艺术之春”演出活动、专业汇报演出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本校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比赛活动以及参加全区、全国专业比赛等活动;定期开展音乐理论比赛活动。
五、强化实践应用环节 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舞蹈方面的实践能力,建设三至四个音乐表演实践基地,对当地的民歌及舞蹈进行收集整理、创编,使民族歌舞得到继承与发展。
六、突出地方特色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虽然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但是具有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民族特色的课程设置。调整改造后的音乐表演专业是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进行专业设置,同时也利用本地区的特殊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才具有地方特色。
七、配套教材建设
1.所有课程都必须具有符合专业规范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相应的教学大纲应能够涵盖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内容。
2.2/3以上的专业主干课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没有采用正式出版教材的专业主干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
3.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教学,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一套地方少数民族音乐表演特色教材(系列讲义),争取经 过试用后再正式出版。
通过调整改造、优化音乐表演的结构,使其更加完善或更加富有生机活力。经过整体优化而形成合理配置的有机整体。其效能的发挥并不体现在某一要素单一的或局部的功能发挥上,而是体现为整个模式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调适与和谐运转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效果上。这样,学生既打牢了主修专业的基础,又满足了学生求职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
[1]张应强,肖起清.中国地方大学:发展、评价与问题.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6期.
[2]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师资管理改革相配合.
[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我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全面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桂教[2007]5号.
[4]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