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创意工坊”培养“特质”设计人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创意工坊”培养“特质”设计人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工作室”到“创意工坊”概念的转变,介绍了基于“创意工坊”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如“创意工坊”的概念、运行模式等,进而指出基于“创意工坊”开展教学改革成效分析,以“创意工坊”为平台,形成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校企共同体;以技术研发和服务项目为载体,构建人才培养真实任务等,最后进行了深层思考,例如关于职业教育“少教多做”和“少教多学”的理念。

[论文关键词]创意工坊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层面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推动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但也逐步突显出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研究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对基于“创意工坊”培养设计人才进行了实践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初步探讨,以期找到有效途径和一般规律。

一、从“工作室”到“创意工坊”概念

“创意工坊”原本是一个商业概念,即将创意的点子、设计、发明通过筛选、组合、优化,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产品、服务、生产流程的各种创新,通过将各方的点子与智慧拧在一起,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意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我们将“创意工坊”概念引入教学实践,建立一种基于“创意工坊”培养诸如软装饰设计、艺术衍生产品设计及传统手工艺等特色方向创意人才的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

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状。近几年,我们结合建设省级高职实训基地的任务,经过对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走访调研发现,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呈现几个新特点、新要求:首先,注重个性创造的趋势。以提供创意和智力成果为主要形式,强调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其中,创意能力培养的个性化也体现在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各个方面,如室内设计专业已经向软装饰设计等方向深度发展。其次,尊重文化延续的趋势。艺术设计所面对的设计内容、形式以及潮流都在不断地变化,只有准确把握时尚趋势并具有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深厚认识,才能在设计实践中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创新设计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最后,把握行业进步的趋势。要求设计创作始终保持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实训基地虚拟项目的学习上,要求实训基地在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开放性和生产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市场商业项目,接触行业前沿技术。

但是,对照人才培养要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建设理念的问题。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同于其他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建设,不仅规模较小、实训项目开设单一,许多仅停留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画创作方面,同时工位数少,实训内容不能涵盖完整的职业活动全过程。第二,运行机制和教学方法的问题。首先,由于教学管理模式和企业运行模式存在巨大差别,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按照企业实际项目工作要求完成职业素能养成。其次,同一实践课程、同一实训室内的学生成果经常几乎雷同,反映出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创意设计教学尤其是个性化创意的要求。

2.“工作室”向“创意工坊”的发展转型。目前很多院校设计专业都在积极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工作室”(studio)一词最早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它是艺术家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单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倡导和注重的是自由开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多元互补、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工作室”为活动平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三个优势:一是培养方向明确。工作室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了工作室的主要专业方向,有利于教学和实践内容向专业深度发展。二是教学组织合理。形成类似于微格教学或小组教学,更适合艺术设计教学要求,便于指导和交流。三是教学内容科学。教学内容基本来源于实际项目,具有完整性和前沿性,由企业和用户形成教学评价更具有科学性。

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室的项目都来源于企业,企业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始、运作、结束都会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周期要求,工作室制很难在这种状况下,既完成项目又实现教学任务。二是这种模式要求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保障,教师既要具备很强的授课能力,还要具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实践经历和很强的专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三是工作室应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实训实践需求,而不是仅仅能满足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在后工业时代,同质化的商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创新、人性化的商品,“特质”成为竞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创意工坊”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面对着众多迫切需要创新、需要转型的中小企业,围绕着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培养具有“特质”的设计人才。我们在江苏省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中,进行了基于“创意工坊”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二、基于“创意工坊”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2009年开始,在江苏省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开始以“创意工坊”概念参照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进行了富有趣味性的“交换空间实训室”的建设,之后又陆续建设了“金埔园林”“中国童装中心”等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意工坊”的建设和运行,基本形成了基于“创意工坊”培养“特质”设计人才的教学模式。

1.“创意工坊”的概念。“创意工坊”教学模式以“创意工坊”为空间依托,首先教学团队上“创意工坊”不同于“工作室”的以专业教师为主导,而是以企业专家和院校教师共同为主导;空间构成上,“创意工坊”更像是教学 工厂,由教学区、生产区和研发区组成;功能上,直接以承接的技术项目服务为学习平台,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方式上,既有传统实体工艺加工设计,又有网络集成创意概念;目标上,在创意产业大平台上将生产、渠道、服务、资源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将每一方都融入创新的环节中来,通过多角度的互动合作,既培养具有“特质”的设计人才,又共同创造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个性、舒适、人性化的产品。

2.运行模式。“创意工坊”实际上不仅是一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准确地说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校企联合体或“校中厂”。“创意工坊”的建设依靠校企共同投入设备、人员和技术,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组织和人才培养,按照市场规则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我们在实际建设中以省级实训基地为综合体,建设若干分专业群的学习工场如空间装饰学习工场,然后每个学习工场分设若干设计车间,如材料工艺车间等作为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各专业群建设若干“创意工坊”,不仅空间上,同时在功能上形成教学、科研的多层次架构。

3.教学组织。“创意工坊”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通过“创意工坊”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甚至团队合作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4.教学队伍。传统的单一院校教学队伍在创意工坊中已经被校企联合组成的技术团队所取代。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分担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和技术任务,实现扮演角色的交叉和重叠。学生不仅参与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也会像传统作坊一样,配合教师为后期进入创意工坊的学生进行指导。

5.教学评价。每个“创意工坊”都会有自己独立的考评体系,成果或作品的实际效果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一般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等一系列比较客观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真实地进行项目体验和职业氛围感受。

三、基于“创意工坊”开展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1.以“创意工坊”为平台,形成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校企共同体。我院艺术设计学院建设有“交换空间”“金埔园林”等“创意工坊”五个,它们不是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的外移,而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工作平台。每个“创意工坊”都有一个行业知名企业为依托,由一位企业内的行业专家领衔,带领多名有资深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以不同的专业技术为纽带的校企共同体。既是整个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的组成部分,又独立成为专业领域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基地。

三年来,在“创意工坊”进行专业学习和校内顶岗实习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首先,就业时首岗专业对口率接近100%,就业质量从薪酬到岗位满意率高;其次,职业迁移上升潜力大,相对而言只需更少的时间能成为企业设计和技术骨干,担任主案设计师或设计总监。

2.以技术研发和服务项目为载体,构建人才培养真实任务。“创意工坊”基地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把许多人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或学习,它是任务导向的,在开展真实的、企业内的技术攻关和新品开发的过程中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如,在“无锡东方新格”,企业设计师与“创意工坊”成员共同携手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SK新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极大提升三维建模质量,并带动“三维场景表现”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样的项目研发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创新,而且逐步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技能、技术型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

3.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意工坊”教学模式的成效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不仅培养了一批企业适用、急需的具有专门化特质的设计人才,还培育了稳定的高水平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形成了紧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创意工坊”的建设和运行,教学团队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显着提高,实训装备水平和技术标准与行业同步,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一致,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师资、实训教学、条件和就业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对“创意工坊”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

“创意工坊”教学模式是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倡导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大背景下的一种改革探索,更多是基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实践教学针对特定专业群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的改革,其中折射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1.关于职业教育“少教多做”和“少教多学”的理念。“少教多学”(Teach Less,Learn More,TLLM)教学理念的本质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向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少教多学”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少教多学、少教多做”。它的核心涉及三个方面。

首先,为什么教(做)?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选择特定的“创意工坊”(如金埔园林)不同于专业基础工作室(如油画工作室)可能仅仅和单一的职业活动有关,而是带着十分明确的职业目标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所以改革传统的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专业方向制订弹性培养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教(做)什么?在“创意工坊”的学习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包括哪些是职业必备素能、哪些是职业核心素能十分明确,高职教育长期倡导的“够用原则”在“创意工坊”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不同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获得完整丰富的人生;教给学生终身有益的价值观、态度和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及批判性思维。最后,怎样教(做)?在“创意工坊”遵循“先看、再做、再学、继续做”的循环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深入地学习,而不是依赖单纯模拟训练的学习方式;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运用广泛、真实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展开长期的定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比如,“创意工坊”鼓励网络集成创意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无疑是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的很好途径。

2.培养“职业通才”与“职业专才”的思考。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实际上取决于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高度分工、学科交叉是现代社会的显着特征。以设计行业为例,单一依靠美术创作或材料堆积的时代早已过去,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行业集成度和交叉度越来越高,而企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如住宅装饰不仅有专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还有专业软装饰配饰企业、智能配套企业等,以前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式已经很难培养出现代创意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创意工坊”教学模式,学生经过宽口径的专业基础学习后在“创意工坊”进行学习和实践将可能成为特定专业领域宽口径、厚基础的职业专才,在现在瞬息万变的产业发展背景下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创意工坊”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如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更好地协调校企包括学生的利益,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动态调整和淘汰机制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