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情况综述及其教育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综述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对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的缺失情况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性教育主体模式、自我教育模式、途径和载体模式、实效性评价模式,为加强和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思维最为活跃、思想最为开放、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其恋爱观和性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需求,但总体而言,大学生性生理成熟而性心理发育明显滞后,性意识觉醒而性知识贫乏\[1\]。大学生都普遍缺乏卫生生理知识及性知识\[2,3\],导致由此产生的性生理及性心理困扰日渐增多,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将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等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必修内容。
从目前国内学者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多数高校性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缺失状况,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中也存在缺位的现象,仍缺乏系统有效的性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观念和意识、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开展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1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情况综述
1.1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性教育情况
张德美等\[4\]对西南地区4所不同类型高校866名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调查中发现,322%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其中男生为273%,女生为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P
1.2大学生获取性教育知识途径
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广泛,既有书籍、报刊、宣传资料、网络等单向途径,又有父母、教师、兄妹、同学、朋友、恋人等人际交互途径,也有讲座、展览、报告等群体交流途径。正因途径丰富具有可选择性,造成大学生性教育途径的可控性较差,同时从多项调查研究结果来看,网络碟片、报刊书籍对学生性观念影响很大\[7\]。受访学生认为获取性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同学朋友间的交流和网络\[8\],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还是通过阅读相关的书本杂志以及与朋辈群体的交流。学校的性教育课程并未占据主导地位\[9\]。男女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例最高的都是报刊杂志,其次是因特网、同性朋友及医学专用书籍,从老师、异性朋友、父母那里获取的比例较低\[10\]。从总体来看,大学生遇到性方面的疑惑和顾虑的时候多从同性朋友和网络获得帮助。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调查显示,老师(学校)和父母(家庭)排序靠后,充分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性知识来源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1.3大学生性教育的需求状况
大学生对于性教育的需求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存在差异,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大学新生最希望获得的性知识是关于异往和恋爱心理,在这一点上男性女性没有太大差异。其次男性最关注的是性健康,如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而女性最关注的是、性卫生、性健康的知识\[9\]。学生对性教育的内容按照认可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性知识和性病知识”、“性道德观”、“性价值观”、“性法律知识”、“计划生育知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性教育内容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11\]。
1.4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情况满意度
从大学生对学校性教育满意度情况来看,王志英等\[12\]对武汉地区1143名大学生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目前性教育的满意度偏低,有193%的大学生对学校的性教育不满意,有33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未开展性教育,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马绵雄等\[13\]通过对903名90后大学生调查显示:只有31%的调查对象对学校的性教育很满意,16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性教育基本满意但有欠缺,805%的调查对象对学校性教育不满意。张鹏等\[14\]对烟台地区849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调查显示:针对现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认为良好的同学占1169%,而认为一般和很差的同学分别占4403%和4427%。可见目前大学生对所在高校进行的性教育情况认可度不高,满意度偏低,说明我国的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以上各调查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性知识的缺乏性、性观念的开放性、性教育的断层性等都给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和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未充分得到体现,大学生的性知识严重匮乏,对性教育迫切需要,但通过学校和家庭所受性教育较少,这与大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由此产生了高校和家庭性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成材方面正面引导的缺失。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当前大学生性教育的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大学生性教育模式。
2构建当代大学性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2.1建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社区五位一体的主体模式大学生的性教育是一种综合发展性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力量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政府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净化社会环境和高校环境,制定性教育指导纲要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从经费上予以支持。教育主管部门主要制定相应的性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对各高校进行性教育的情况和实效性进行评估。高校应制定大学生性教育的实施细则,根据各自高校的特点,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具体实施大学生的性教育。家庭是大学生性教育的起点,父(母)对同性别的孩子进行言语、穿着、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引导,根据子女的性别和年龄阶段实施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的行为化和角色规范主要内容的示范性性教育。社区主要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实施补充性教育。
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性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应提升性教育的理念,加强性教育内容的研究,改进性教育的方式,丰富性教育的手段,强化性教育的途径,建立起实施性教育的相关职能机构和科研机构,为二级学院具体实施性教育提供相应的制度、经费、组织保障。在具体实施层面构建“三级架构、多维网络”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架构,以及由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宣传保卫以及科研学科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性教育工作多维网络,形成工作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工作环境,建构起工作有目标、建设有平台、过程有机制、经费有保障、教育有师资、运行有场地的工作局面。
在大学生的性教育过程中,各性教育的实施主体相应的职能有所不同,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高校的主阵地作用,以家庭性教育和社会性教育为补充,形成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的联动协作教育模式,形成全社区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学生的性教育的意识和氛围。
2.2形成以大学生自我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模式
在实施大学生性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其认识水平和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此时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践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机制。
一方面,从个体的角度,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在性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学习性知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和性道德的自觉性,使大学生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求,培养自我认识p自我监督的能力。大学生可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组织相应的社团,开展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提高性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自身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和道德观。
另一方面,从群体影响的角度,起源于澳大利亚的同伴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很多国家的教育实践表明,同伴教育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效果良好。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同辈、同伴间交往的影响力、亲和力,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助群体,培养良好的性意识、性观念,抵御来自社会和媒介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别角色的消极影响\[15\]。
2.3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平台的多元途径和载体模式
大学生的性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目标,这就需要建立多元的性教育知识体系和渠道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建立起科学、健康、开放的分层分阶段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体系。
在实施性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集中、科学、系统、规范性教育的主渠道。第一,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强性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建设,编写适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特别的有针对性的教材,不仅要给青少年传授性知识,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态度和形成良好的性道德。国内部分专家和学者已经做了相应的探索,如胡珍的《大学生性教育教材:・婚姻・家庭》、 《性科学与性教育》、 《大学生性教育与艾滋病、性病防治》、 《大学生性教育》等,总体而言各教材坚持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内容覆盖大学生关注的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意识。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生性健康指导”、中山大学北校区开设《性医学》公选课、浙江大学开“婚前守贞培训课”、湖南大学开设《人口与性健康教育》、广西师范大学《性科学与性教育》,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性伦理学》、广西大学《性科学概论》,其中成都工业学院胡珍教授主持的《大学生性健康指导》为省级精品课程,广西大学性教育公共选修课可获得2个学分。第三,在教学形式方面,避免说教式单板教学,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数据统计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授课。第四,强调性教育的过程渗透,将性教育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学、美术学、影视作品等相关课程,渗透到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观念和意识。第五,建立起包括课堂教学多种渠道结合的师资队伍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是提升性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保障,应形成“三支队伍”,素质全面的专职教师队伍、两课、心理学、学工系统的兼职教师队伍、校外专家、客座教授、医疗专家的专题性队伍。
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网络媒介是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目前性知识来源的首选途径之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信息技术得以广泛使用,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信息技术使各类性信息传播具有便携性、视觉化、强迫性的特点\[16\],而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网页均未涉及性教育的内容,缺乏性教育的正面教育和引导。高校可设置性教育专题网站、性教育教学网站、BBS讨论专区,充分利用大学生流行的飞信、微信、QQ等通讯方式,对学生提出涉及个人的“隐私”、“敏感”问题,尊重大学生个人隐私,可通过单独解答、热线电话、知心信箱等方式进行解答。通过多种媒介的整合,使大学性教育得以全方位、全个体、全覆盖,实现教育的主客体双向或多向交流,及时获取咨询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性教育的效率,也便于教育者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使个体问题在初始阶段得以发现和解决。
在实施性教育的过程中,性心理咨询、讲座、活动等是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性教育主渠道的补充。对于群体性的大家关注的共性问题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释疑,力求解决大学生性共性知识的普及和引导。针对大学生特殊个体可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解决疑惑和心理疏导,着力解决大学生性心理压力、性认知误区、性心理障碍,建立起大学性心理和行为干预机制。通过专家互动论坛、影视作品欣赏、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着重解决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性教育的效果,探索出全体教育、个别辅导和大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和大学生性心理和行为的预防、心理引导、关怀帮扶机制。
2.4构建以实效性评价为基础的评价反馈改进模式
为掌握性教育的实效性,对性教育的教材选择、内容安排、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对各渠道和载体进行完善,应对性教育的效果进行实效性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性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性教育的评价标准,从大学生性教育的目标、性教育的内容和性教育的实施等方面,运用科学的方法,借用教育测量、教育统计和社会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手段,对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和达到性教育目标的程度进行价值判断\[17\],性教育的过程遵循目标的制定、性教育的实施、总结性教育的效果、性教育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改进完善中提高性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从机制上高校将大学生性教育工作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实行目标管理,设立了科学的考核标准,监督检查实施过程,对性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考评体系,提出相应的改进完善措施,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性教育有效开展。
大学生的性教育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综合性教育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努力,通过净化社会和校园的文化环境,以素质教育为平台,通过多元的途径和载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观念和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曹忠义.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及性教育对策研究.天中学刊,2008,23(6):138-140.
\[2\]白建.山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国性科学,2010(12):27-29.
\[3\]徐洪吕,张态,谭李俊,等.大理某高校大学生性教育需求调查.大理学院学报,2010(12):91-93.
\[4\]张德美,全,西南地区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6):566-567.
\[5\]高文,郑灼珠.宁德师范学院在校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57-160.
\[6\]郑若洋,李江滨,赵妍.东莞市大学生性教育状况调查分析.科教导刊,2011(10):204-205.
\[7\]高文,郑灼珠.宁德师范学院在校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57-159.
\[8\]顾燕飞 洪燕平,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考试周刊,2011(62):191-192.
\[9\]卢勤,车弱.大学新生性观念调查及教育思考.中国性科学,2009(4):43-45.
\[10\]吴名,陈泽林,蔡伟.天津市某部队医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10(3):191-193.
\[11\]张秋梅.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调查.卫生职业教育,2011(24):97.
\[12\]王志英,李学军,陈代军.武汉地区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中国校医2009(10):530-531.
\[13\]马绵雄,徐金玲,田华文.惠州学院90后大学生性教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90-93.
\[14\]张鹏,白雪,等.烟台地区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教育调查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10(2):75-76.
\[15\]石国亮,鲁慧.国外青春期教育的模式及启示.中国青少年研究,2008(12):13-17.
\[16\]李玉侠.试论信息社会中的性教育模式.青少年研究,2005(3):10-12.
\[17\]王进鑫,柴继贵,胡珍.大学生性教育实效性的总体评价.中国性科学,2004(4):1-3.
(收稿日期: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