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化学实验题测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化学实验题测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分析2015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发现,出题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较好地引导了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向,体现为四个方面:测试实验验证效果,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测试基本实验操作,强化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测试预期实验现象,强化对技能的正确运用;善抓“偶得”实验现象,强化对探究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考化学;实验教学;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7-0020-0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面。学生必须储备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进而具备对实验的分析、判断、推理和操控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2015年的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中涉及实验的题目有8个,涵盖了22个实验。与以往中考化学试卷相比,实验题目数量在增加,比重在加大,分值在提高,出题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对化学实验测试的考查和探索,既反映了化学作为实证科学的本质要求,也顺应了化学教学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命题思路是正确而有效的,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站在教学角度看试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测试实验验证效果,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化学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物质、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其中涉及到许多需要关注的化学反应和变化规律,这一切都离不开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基础学科,扮演着知识教育的角色。为此,实验验证既是中学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实验验证方面的测试,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在包括2015年在内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有所体现。将知识性内容作为基础题,采用的方式是选择题,这一点在实验题中同样得到反映。如选择题中的第1题:“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A.硫;B.木炭;C.红磷;D.蜡烛。”答案是红磷,只有红磷才能更好地测定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但在保持对基本知识进行实验测试时,2015年的化学试题进行了探索创新。如第35题中,多次出现与“实验验证”有关的信息或重要测试项:“【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 ”。这种出题形式的创新,丰富了通过实验验证来测试学生基本知识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也强化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测试基本实验操作,强化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基本实验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的操控以及实验结果的把握等。主要体现在8个基础学生实验,如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等,还体现在某些单一的实验内容,如浓硫酸的稀释。由于这些都是基本实验操作,所以成为每年中考的热点内容。

传统上讲,这类考题一般设计为选择题或简单的填空题,这两种题型在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中仍然采用。如第3题中要求在收集氧气、测溶液pH、取用液体和稀释浓硫酸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是典型的基本实验操作选择题。

尽管如此,出题的形式和设问角度也发生了变化,如第30题是与实验操作有关的填空题。第⑴小题“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 的化学性质”,侧重实验操作的原理考查;第⑵小题“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侧重对学生实验操作体验的考查;而第⑶小题“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将产生的后果是 ”,则突出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生成问题的考查。可以看出,2015年的中考化学中,加强了对实验过程性分析的考查,体现出考查学生参与实验的导向。如果没有直接的实验操作体验,学生很难猜出正确答案。所以,这样的考题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把握基本技能,尤其是对实验的操作、控制和观察能力。

三、测试预期实验现象,强化对技能的正确运用

实验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是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衡量实验成败的主要判断依据是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和正确结论的得出。如果操作正确,当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2015年中考化学题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测试,如第5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线;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这是一个标准的对预期实验现象进行测试的题目,学生只有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预期效果。

这类实验题往往是实验类题目中的综合题。因此,有必要着眼于测试综合技能的正确运用。如第28题,一要对酒精的性质和反应有正确认识,二要对烧瓶、烧杯和试管中的水有正确认识,三要对肥皂水的作用有正确认识;只有对这三个方面都准确把握了,才能给出正确答案。虽然这道题的整体难度并不大,但要求学生的思维容量却不小。鉴于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复习阶段,对于众多的化学实验,不宜单纯地逐个机械重复,而应当摆脱章节的束缚,俯视整个教材内容,采用“挑一挑”再“重组”的策略,摒弃固有的理论框架,用更多维的角度去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解放思维,这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四、善抓偶得实验现象,强化对探究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在科学实验中,实验一方面是为了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是为了发现更多的问题。所以,在许多化学实验中,出现预期之外的“偶得”现象在所难免。而这恰恰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这类题很多属于提高题,其形式主要是综合探究题。2015年中考化学的第35题最为典型,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清洗仪器时发现“试管内壁有用水洗涮不掉的黑色固体”的“偶得”现象为背景设计,设置了三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问题一是“黑色固体是什么”,问题二是“用什么洗掉MnO2”,问题三是“生成了什么气体”,并以四个“交流讨论”来突出此题的探究性质。同时,题中还出现了“推测”、“不一定”、“可能”等字眼。最后,以“反思提高”来升华,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对于实验中的“偶得”或“意外”现象,有的教师视而不见,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有的教师轻描淡写,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还有的教师试图用很晦涩的语言或很深奥的理论向学生解释清楚出现“意外”现象的本质原因。以上这些做法,要么不能解决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疑问,要么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均不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对于实验中“偶得”现象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从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化学实验中,任何意外中都蕴含着正常,教师应该善待“偶得”状况,以自己勤于思考的品质影响学生。若能如试题中所展现的那样,做教学的有心人,以实验中的“偶得”现象为背景材料,进行高附加值的处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从对2015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出题的主旨、思路、内容和形式,看到了试题的积极变化。即不仅重知识,而且重实践;不仅重验证,而且重问题;不仅重基础,而且重提高。这样的变化,既是对新课改所要求的化学教学变化的反映,同时又是对化学教学创新的引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是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者,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将化学教育引向一个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