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财产保险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寿险不同,中国财产保险业刚刚经过2008-2014年完整的行业周期,目前正处于业绩底部。同时中国车险条款费率改革正稳步推进,财产保险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经验表明,财产保险承保结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平均约为六年,目前中国财险业盈利处于周期底部。短期而言,正处于业绩底部的财产保险行业的盈利难有明显改善。
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在财产保险发展初期,由于垄断利润尚存,产险业务可实现承保盈利,投资主要为保险业务的扩大再生产和资产增值提供保障。而随着竞争加剧和行业发展成熟,产险费率下降,承保收益难以实现,产险公司收益主要来自投资,保险业务的主要任务是为投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为投资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保障。
承保亏损已成常态
产险承保费率和承保结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财产保险业周期的特征是,高保险费率(市场坚挺)和低保险费率(市场疲软)呈阶段性出现,观察周期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承保利润率(承保结果占净保费的百分比)。图1显示了1914年到2000年美国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率,通过对20世纪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周期性的模式。国际经验显示,财产保险承保周期约六年,但当前周期性特征明显减弱,承保亏损将成常态。
1979年以前,在供求博弈的过程中,美国财产保险业总是循环经历着某种“周期性的规律”。在供求规律作用下,保险费率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带动财产保险业的利润由盈利到亏损,再由亏损到盈利,形成“财产保险业承保周期”。从1979年开始,这种周期被打破,美国财产保险业的综合成本率连续保持在100%以上,承保连续亏损。在这期间,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率基本稳定,承保业务的亏损主要是由于赔付率上升。
保险公司之所以敢于承受承保亏损,是因为保险资金运用所能够带来的投资收益。自1970年以来,美国财产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是持续上升的。在绝大多数年份中,投资收益足以弥补承保业务的亏损,保证财产保险业的总体经营比率小于100%。尽管承保业务连续亏损,但在1970-2010年间,美国财产保险业只有个别年份是总体亏损。由此可见,投资业务在财产保险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财产保险承保结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主要由影响承保能力的外部因素造成,如巨灾事件和投资效益等。此外,在投资效益好时,保险公司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等内部因素也会影响承保周期。经验数据表明,每个周期平均大约持续六年,而且在国家间同步发生,甚至在险种上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同步发生。
费率的高低是决定赔付率乃至承保绩效高低的重要因素。由于竞争压力和盈利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财险业费率的周期性变化,成为影响财险公司业绩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大约每5-6年,承保标准从紧到松,再到严,费率先降低,再上升,这一规律已被保险业发展经验所证实。其原因是当承保标准非常严格时,保险人利润增加,管理层就采取措施增加保费数量,希望进一步提高利润;但随着承保标准降低,利润下降,承保人又会严格承保标准,从而再次出现循环。
以美国为例,1994-2005年,美国财险业费率水平呈现周期性的变动。1994-1999年为费率下降期,2000-2003年为费率上升期,2004年后又进入费率下降期。与之相对应,1997-2000年,20家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连续攀升,承保业绩下滑,2002-2004年,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不断下降,承保业绩回升。
费率变化滞后于市场条件变动,可以很好地解释过去十年间欧洲和日本的保险周期。在欧洲和日本保险市场上,大多数市场的价格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得以由市场决定,在此之前一直受到监管。在严格管制的市场上,相对索赔和损失的发展,价格和保费的调整非常缓慢。在放松管制后,保险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迫使价格下降到不合理的低水平,并因此导致了周期性价格的产生。
费用率即费用占保费的比例,在过去25年间其大体保持稳定。短期主要由于费率低,所有主要市场的费用率都有小幅上升。技术支出也造成费用率上升,但影响有限,长期看费用率实际是稳定的。新技术的使用没有带来明显的效率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加强了客户服务,但更大的可能是竞争加剧导致广告费和手续费的增加。
尽管许多单个保险公司的表现不错,但保险业无法把有利的经济环境变成更大的盈利。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跨国和跨行业),市场逐渐趋向集中和放松管制(欧洲和亚洲),竞争愈加激烈,必将压缩保险公司盈利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虽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改善保险公司盈利性的可能性不大。中国财产保险行业过度竞争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新型营销渠道发展迅速,但难以改善盈利能力。目前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各家公司为追求保费规模不计后果的提高手续费,导致承保亏损,而投资收益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大量财险公司盈利水平非常低。
财产险主要销售渠道有店销售、保险经纪公司销售、保险公司直销和银行窗口销售等方法。前两种是传统营销方式,而后两种为新型营销方式。中国产险的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在近两年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新技术难以改善保险公司的盈利性。新的电子商务有巨大潜力提高销售、管理和理赔的效率,但新技术也会降低进入障碍,增加市场透明度,使竞争加剧并迫使价格下降。
虽然承保结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承保周期与投资收益周期表现出一定的互补特性,因此,除个别极端年份(如2008年金融危机)外,财产保险公司的ROE保持稳定。图2列出了六大财产保险公司2002年至2009年的ROE水平,结果显示,8年间盈利水平大体平稳。
总体来说,财产险公司盈利水平较低。从目前情况看,承保亏损已成为常态,而投资收益又难以出现大幅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巨灾风险与日俱增,全球范围内财产保险公司生存情况都较为艰难。
财险垄断优势逐渐消失
中国自1980年开始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至1985年,全国仅有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0年后,随着监管的不断放开,财产保险公司的数量快速增加。财产保险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性强,新公司的进入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财产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也不断下降。前五大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市场的比例已由2004年的90%下降至2014年的77%,近三年来下降趋势有所改善。
相比于寿险保费的大起大落,财产保险保费增长较为平稳,且总体增速慢于寿险。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全行业保费的比例迅速下降,从1990年的80%左右下降至2009年的25%。以1990-2009年为例,寿险保费复合增长率为33%,产险仅为18%。而近三年来寿险保费增速快速下滑,产险保费占比亦由2009年的25%提高至2013年的36%。
实际上,中国财险市场低水平均衡是结构性矛盾所致,主要症结体现在:第一,规范的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集中度仍高,市场竞争仍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第二,险种结构失衡,财险业务过分集中在机动车辆保险及企业财产保险两大险种上,其中利润率较低的机动车辆保险占比达70%以上,而货运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所占比重很小。可以说,中国财产保险业基本被车险统治。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以美国为例,前四大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稳定在30%左右。而中国仅人保、平安和太保三大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全行业份额就达70%左右。
随着监管的逐渐放开,财产保险公司的数量快速增加。财产保险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性强,新公司的进入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集中度不断下降。前五大产险公司保费占全市场的比例由2004年的90%下降至2014年的77%,但下降趋势较为缓慢。
以中国人保为例,2009年以前,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经营情况略好于中国财险,而中国人保又略好于其他中小产险公司,所以基本能代表行业平均。2006年以前,中国人保仍能实现承保盈利,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2006-2009年间综合成本率连年高于100%,一直处于承保亏损状态。
2009年-2012年间,保监会对于财险行业实行严格监管,市场秩序好转,大型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双重受益,小型产险公司亦实现承保盈利。但2012年后,随着监管的放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又起,至2014年财险行业仅处于小幅盈利水平,多数小型产险公司重新陷入承保亏损。
现阶段国内财产险公司过度竞争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目前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各家公司为追求保费规模不计后果的提高手续费率,导致承保亏损。
未来随着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竞争进一步规范,费用率有可能下降。而根据发达国家财产保险发展的经验,承保费率会进一步下降,赔付率将继续居高不下,甚至可能上升。总的来说,财产保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仍然难度较大,盈利水平改善空间有限。长期来看,财产保险行业盈利难超预期,从承保盈利到承保亏损未来改善空间有限。
非车险是未来蓝海
目前来看,保险公司间承保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非车险方面。2014年上半年,三家上市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差异较大,其中,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为94.4%,中国太保为99.5%。我们判断,车险综合成本率的差异并不明显,非车险业务盈利差异较大。
近两年,行业农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发展较快,在农险领域,中国人保和有关农险公司有先发优势,平安借助综合金融在个人领域,尤其是在个人小额信贷消费保证保险方面做了创新突破,我们预计农险和保证险的综合成本率均在90%以下。
2014年初,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曾提出,保监会将继续深化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其中,在产险领域,重点是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从目前进展来看慢于年初的规划,预计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将于2015年试点。由此,车险费率改革稳步推进,车险产品定制化可期。
自2006年至今,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一直实施的是行业统一制度,虽有ABC三套标准可选,但本质区别并不大。目前车险条款单一、费率一致,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启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意味着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将具备自主开发权。此外,“高保低赔”、“代位求偿”等问题也将逐步解决,行业整体保费和利润均面临压力。
保监会2012年3月的《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根据分类监管的理念,对不同的保险公司规定了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1.一般保险公司可以参考和使用示范条款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并使用行业参考纯损失率拟订商业车险费率;2.鼓励在内控制度、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财务指标、数据基础和组织团队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保险公司,根据自有数据独立拟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另外,价格竞争机制的合理引入,将引发产险公司对利润率与保费规模的重新权衡,预计在保持承保利润的前提下,下调利润率目标以实现保费规模更快增长将成为产险公司的一致选择。而商业车险的业务量有限,结合短期新车销量增速并无显著提升的分析,判断未来商业车险承保利润将维持低位。
与费率市场化改革相伴随的,便是车险的私人定制和精细化管理。中国车险的管理模式还较为粗放,未来通过大数据实现私人定制和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车险目前的定价因子仅包括车型、车龄、历史理赔记录等简单几项,离精细化管理还有相当的距离。
中国市场上目前的车险产品含有驾驶人信息7种和车辆信息5种,共12个定价因子。美国的驾驶人信息已增至11种,车辆信息6种,共17个定价因子(其中额外使用的因子有婚姻状况、主要居住地、车龄和邮政编码等);英国由于车险费率完全市场化,有19个定价因子(又增加了无赔款优待、车辆座位数和防盗设备等);部分国家车险公司还开创并采用了按里程付费(PAYD)的计算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的运用,未来车联网的发展将使得车险定价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