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众创时代,更需要对创新思维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这已经成为共识。不过,靠什么驱动创新,却非显而易见。长期以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有一些固定的思维,即创新就是高科技,源于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少数精英,而他们的背后是政府的力量,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是举国体制的优势。
但是,这不仅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更与当今全球创新的趋势不一致。在全国上下拥抱创新的时刻,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对创新思维的创新。黄亚生教授与和张世伟两位博士的新书《创新的创新》,正是这样一本可以改变我们创新思维的书。
这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为我们展示了社会创新的创新趋势。几位作者定义的“社会创新”是“由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公开透明、自下而上、分权决策的”创新范式。这种创新范式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创业来创新是它最自然的一种形式,微软、苹果、Facebook等都是我们熟悉的通过创业成功创新的例子。政府也是一样,不仅是直接参加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社会创新的力量。
20世纪的市场与计划之争,产生了哈耶克有关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著名理论。哈耶克的洞见是,市场效率来源于可以充分利用分散信息的分散决策,而计划经济从上到下的决策过程无法有效率地使用这些分散信息。不过,创新究竟是自上而下的,由专家、精英、政府驱动的封闭式过程,还是自下而上的,由大众、草根发起的开放式过程,却还没有共识。熊彼特一开始就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或创业精神联系在一起,并把政府和大企业的官僚体制看作创新的制度障碍。如果我们把哈耶克关于市场可以充分使用分散信息的洞见运用于创新,就自然会得出“自下而上、开放式的创新,一定是可以最好地利用分散信息的创新”这一结论。有趣的是,哈耶克与熊彼特都是奥地利经济学家,他们的经济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成型,但当时并未成为主流。不过现在,他们的经济学思想已经被其他经济学家广为接受。
值得庆幸的是,自下而上的、开放式的创新思想在中国开始替代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传统创新思想。虽然我们并不期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医治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灵丹妙药,但是它对我们过去有关创新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这是极其有价值的。 责编/刘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