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研式评论浅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研式评论浅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次获奖的评论《让民间才智竞相涌流》发表于2011年5月21日,是“社会管理创新观察与思考”系列评论的第二篇。这一系列评论,是对2011年2月19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所提出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一个回应与破解。从部门领导确定选题,到首席评论员带领年轻人前往泰安、日照、临沂等地调研,再到后期的写作、修改、定稿,历时近两个月。可以说,深入调研,以及部门同事之间的交流,是完成这篇评论的基础。所以,给我这个奖,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评论部一直以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评论创新的肯定和鼓励。接下来我所谈的,如果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也是部门集体智慧的体现。

首先,评论既要“连天线”,又要“接地气”,而调研式评论可以说是二者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前期的理论准备,还是基层观察和访谈,两者都是调研式评论写作必经而且必要的过程。理论准备,是调研式评论与其他类型评论的共同之处,在调研之初,都应对政府、学界、传媒界等主体在相关领域的思想和观点做一系统的梳理,对学术动态、各种思想观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形成一个基本判断,这样才能使文章立场有一个准确并清晰的定位,不会出现立场错误。而从根本上说,评价一篇文章立场与观点正确与否,要看与现实的符合程度,进行深入基层的观察和访谈,既能了解现实,发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和差距,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知道一篇评论的靶子是否准确,这决定着一篇评论的力量、广度与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针对性强,是调研式评论区别于其他评论类型的一大特点。比如,“社会管理创新观察与思考”这一系列评论,其目的就是想观察了解实际情况,把握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律,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的观点虽然未必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但也必然是对现实事物关系的正确反映,尽管可能会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但观点中关键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其次,不同的评论主题,需要依托不同的语言和文风,才能使思想和内容得到更为鲜明的体现。对不同评论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篇文章的可读性。调研式评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评论样式,对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它往往是署名评论,语言和文风可以较多地体现出个人风格,不像政论那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比如,即使一些文章不署名,我们往往也可以通过文章的文风,来判断出这篇文章的作者。调研式评论往往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但不同的语言与文风,必须建立在正确和准确的基础上,只有将两者与个人特色相结合,才能对评论的写法有所突破。正如一位前辈所言,从正确,达到精确,最后达到精彩,应该是评论文章的三重境界。

最后,因为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回头来看这篇文章,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首先,因为是第一次调研,我对一些问题没有深度挖掘和展现,比如,有些地方能激发民间智慧,而有些地方则不能,原因何在?这些疑问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对现实的批判性就会有所降低。并且,对观察对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进行跟踪,这或许是调研的一个遗憾,因为一种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是否上升到了制度层面,这是检验民间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因为调研式评论有大量鲜活的事例,我在材料与观点论证的比例方面分寸没有把握好,以致整篇文章某种程度上存在“前轻后重”的问题,我希望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使材料和观点能够更为紧密地结合,使材料更为充分地为观点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