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书法的育人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书法的育人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书法教育与人格塑造、智力开发、创新精神、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书法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书法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69-02

笔者自1997年以来一直从事书法教学、研究工作。经过对近年相关成果的研究总结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现对以下四个论题分别进行阐释,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做更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书法教育与人格塑造

书法是东方特有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熊秉明先生指出:“书法是中国艺术核心之核心”。黑格尔认为:“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种文字,只有中国的汉字唯一保存下来,经过六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但没有被淹没,相反一路演变而来并展现出勃勃生机。书法艺术与中华民族文化同步发展,它渗透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坚定。”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上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意义已经超过书法本身。

1.书法教学中,通过书法家人格气质、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的感染,可以教育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指出:“做一艺术家,须先做一堂堂之人。”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历来重视“字如其人”,把人品和书品相提并论,高尚之艺术,能使人从内心感悟进而渐入至真至善之境界。纵观历史上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师,在为后人留下不朽的书法作品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颜真卿三岁丧父,自小养成了独立、倔强、勤奋的个性,任官后亦清廉尽职,刚直不阿,最后不畏艰险,以身殉国,凛然浩气长存人间。柳公权心底无私,直言不讳,临朝大胆上谏,“心正则笔正”,表现出仁人志士的忠肝义胆。学生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在评价他们的生平事迹时,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并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和效仿。这种教育是无形的,又是异常深刻的,不管欣赏者是否愿意,他的思想情感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洗礼。

2.书法教学中,不论是一点一画地临摹,还是泼墨挥毫地创作,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郭沫若曾说:“学习书法,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很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书法是可以免除这些毛病的。”学习书法有一套严谨的法则,运笔过程中的提按、疾涩、顿挫、轻重、缓急,篇章中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每一个字、每一行的训练,都需要神情贯注,一丝不苟,这样人们的精神意识不自主地贯穿到点线中,很自然地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效应,逐渐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耐性,进而影响自己的品格和性格。

3.书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书法与学习钢琴、舞蹈等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训练阶段极其枯燥乏味,稍有懈怠,便会前功尽弃。但是越是枯燥乏味的阶段越是培养恒心和毅力的关键时刻。学生一旦从心中悟出了成功的奥妙,那么这种使自己终身受益的毅力也就养成了。古代书论中有许多近似儒家“中庸”的法则,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看待人间万物、正确规范自我的极好途径。如姜夔《续书谱》云:“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拙;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本不精神。”在进行笔法训练时,教师在一旁以古书论进行引导,学生在掌握用笔方法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转变为对自身为人处世和品行等的反省,进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二、书法教育与智力开发

书法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益处。西方著名的艺术学家桑代,曾根据实验材料求证得到,写字成绩与其它学科成绩具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美国科学家也曾多次做过人类智商测试,结果中国人智商最高,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奇妙的汉字。那么书法教育为什么会有利于智力开发?

从理论方面讲,书法训练能够促进左右脑同时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两半球是交叉控制的。两半球由胼胝联合起来,其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纤维把左右脑沟通,使两半球的活动彼此协调,息息相通,构成了大脑在感觉活动水平上的整体性。但脑的两半球虽互相配合,也有一定的分工,左半球是担负以词语和数理公式组成的概念信息,进行抽象理论思维。学校日常的学习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左脑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开发,但右脑一般开发得不够。书法训练,是观察、记忆、模仿和再现的过程,有想象和创造的特点,大部分进行形象思维,这就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同时,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手和脑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手部小肌肉的发达与人脑的发达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动手练字时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反复地刺激脑细胞,手越用越巧,脑越动越活,智力越来越高。

从实践环节看,书法训练实际上就是智力操作的过程。智力,通常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性的能力,它主要是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分析、判断、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起来的。书法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临写、记忆、思考的实际操作过程。例如,从临帖的过程来看,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方能有效。“眼到”就是读帖,分析字帖,抓住字帖特点,如大体形状是长、是扁、是正、是斜,结体上看比例关系、大小关系、向背关系、疏密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手到”要求学生把艺术形象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不是看一笔写一笔,而是看一字写一字,一气呵成。“心到”即是用心思考,一方面帖上的字不可能一临即像,这中间的差距就要指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直至临像;另一方面,要善于对同类笔法、结构形式的总结,摸索规律性的原则,最好做到举一反三。整个过程能使学生眼、手、脑同时并用,进入积极的观察、分析、思考过程,这必然会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三、书法教育与创新精神

所谓创造力,就是指思维的独创性,它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方可获得。一位艺术家曾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

书法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产物,同一内容可以不同书体来创作,同一书体由不同人创作,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1.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创新精神。

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缺一不可。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又是对遗产最好的继承,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朱履贞在《书法捷要》中说:“学书未有不从规矩入,亦未有不从规矩出。”纵观书法发展史,凡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是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从而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比如颜真卿就是一位非常有创新精神的楷书大家,他上承“二王”传统,兼取初唐各家之长,集众书之优,开一代书风,独创新体,世称“颜体”。再如当代著名书法家黄绮关于书法的创新更有精辟的论述:“我不愿重制一幅作品,别人强所,颇难应之。无向之神情之所聚,兴会之所致,不能肆笔。重则无“新”的刺激,艺术创作,动力在“新”。因此,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2.书法创作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