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事细而情深,意淡而情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细而情深,意淡而情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本文通过对《项脊轩志》的实例分析,揭示了他的散文看似闲笔,饱含深情;寥寥数字,达意表情;动人细节,撩人心弦,细细品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散文;情;归有光

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时人称其“今之欧阳修”,其散文“明文第一”,其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他善用疏淡的笔墨,借平淡的生活琐事、平常景物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对归有光散文的评价,以清代的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钝翁类稿》中说得最为全面和中肯:“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中国当代大家汪曾祺也提到“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惋。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全国各地语文必修教材都选择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归有光在散文创作上的一些独到之处。

1、看似闲笔,饱含深情。

许多老师在讲到“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一句时,一般都仅仅提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项脊轩环境的安静,实际上这句看似闲笔的话,却能从中看出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不知读者朋友们还能否回忆起自己读书时候的一些乐趣来,比如在夏日里读书,会忽来兴致,把在台灯边舞动的飞虫捉住,然后浸入到墨水中,让它不停游动;又如在停电的夜晚,用各种不同的东西去裹上蜡烛滴下的蜡,然后点燃……“能以足音辨人”,不正是归有光一个人读书时候自得其乐的一个游戏吗?对这段往事的回忆,恰好体现了归有光对项脊轩的饱含深情。

同样的例子还有。在读到“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一句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去掉此句再读,又似乎少了许多韵味。一日,和刚结婚的小妹聊天,不大点功夫,她嘴里就迸出了若干个“某某咖啡厅”的字眼,这是她和妹夫相识的地方。我颇感兴趣,便问,“这个咖啡厅有什么独特之处,竟让一贯挑剔的你一下子就和妹夫对上了眼?”话刚出口,便想起了“小妹”们的话来“且何谓阁子也?”。

当然最能打动人的闲笔则要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没有思想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和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就颇有意味了。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增添了对人的怀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了对往事的伤感。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不说情,只说树的生长,不说人的相思,然而物是人非的伤感却自然流露出来,光阴逝去,然而相思却伴随着树的生长而生长了。这样的写法,甚至比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胜一筹。

类似之处还有“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看似多余,可仔细一品,便觉得“室坏不修”四字极富情致地写出了写妻子亡故后的生活的百无聊赖和内心的忧伤。

2、寥寥数字,达意表情。

《项脊轩志》一文很简短,却记叙了许多琐事片断,寄寓了深情。归有光极善状情摹态,语言十分简练精洁,寥寥数字,形神即现,给人难忘的印象。

在文章开头便有一处精彩的描写:“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短短八个字,就把项脊轩的破漏,狭小写出来了,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在归有光修葺好项脊轩在里边自由读书的时候,在归有光和妻子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以前的狼狈不也成了回忆的佐料了吗?

在第一段里,作者一字未提学习之事,然后我们透过“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十二个字,便看到了一个好学之人在宁静自由的小屋子里,读书有所得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又静静端坐,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这样的例子简直可以信手拈来。如作者写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真是“字字珠玑,无字可删”。

3、动人细节,撩人心弦

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捕捉印象深切的感受,娓娓道来,却寄托着感慨和深情,是归有光散文另一个特点。

在文章中有两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非常感动人的。

第一处是写母亲。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母亲听到儿女呱呱啼哭,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到这,一个对儿女嘘寒问暖,一个对仆人以礼相待的大家闺秀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第二处是写大母。作者写这个细节,巧妙地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好散文总是能给人美的享受,瞻顾其文,“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