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地制宜上好乡村小学科学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地制宜上好乡村小学科学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乡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面临众多问题。本文回顾了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同时,探讨上好科学课的基本策略,旨在为推进乡村小学科学课建设提供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基本问题;基本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在教学上都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但是相对而言,乡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一、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1. 合作探究走过场。在乡村小学,由于受实验器材、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很少,探究式学习得不到落实。

2. 科学探究层次浅。很多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3. 实验准备不足带来误差。实验教学前,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实验,以至于课堂实验成功率不高,往往出现实验失败的尴尬局面,教师只好以“误差”等理由向学生解释。

4. 用课件演示代替实验。实验教学完全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演示来替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没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5. 教学时间不足。 教学时间的不足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手脚,多数乡村学校一周只有两节科学课。多数时候只有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探索,然后用一节课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乡村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乡村教学资源丰富等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地取舍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独具匠心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二、乡村小学上好科学课的基本策略

我们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因地制宜,凸显地域资源特色,变主动为被动,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乡村,森林覆盖率较大,水土资源也颇为丰富,这无疑是一个天然的科学资源库。学生从小就与虫鸟为伴,与山水相依。相比城市而言,我们在科学实验教学上有更大的便利。例如:在教授“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野外采集花朵,课下在校园一角举办一个小花展,派一名小小解说员介绍花的名称、构造以及何时开花结果;在引导学生研究水资源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探索水库的水质,以及如何保护家乡的水资源;在《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收集各种岩石,制作岩石标本,探索岩石的特征;在引导学生研究植物的种子时,鼓励学生课下用大豆做实验,观察一粒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春天来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展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利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活资源,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

(二)选择和优化探究材料

一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器材。学生参与课前收集实验器材,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准备器材,在课上展示。教师再查漏补缺,把没有或不能收集、准备的器材提供给他们。笔者在教学《植物的叶》一课时,就安排学生在爱护植物的前提下去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学生们兴奋地捡回了一大把叶子,有梧桐叶、银杏叶、杉树叶、铁树叶、黄杨叶等,形状有圆形的、扇形的、卵形的,叶缘有全缘的、波状的、锯齿的,种类非常丰富。再仔细一看,有几组叶子都是一些不完整的落叶,没有一片完整的、新鲜的树叶。于是笔者先表扬他们通过找叶子真正做到了“爱护植物”,然后从别组挑选出他们组没有的,再来观察这些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比较新鲜的叶子与落叶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积极参与准备探究材料,能更好地发现自然的魅力和科学的奥秘。

二是要有效利用自制器材。乡村科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自制实验器材。这样不仅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节约开支,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对提高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是最大限度利用学校的实验室。目前,乡村学校大多数拥有装修条件好,宽敞、明亮的科学实验室和网络,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科学教师可将这些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四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目前,许多乡村小学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有些科学课的内容很难理解,但是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学生很快能够获得丰富的感知,进而形成科学概念。

(三)注重情境导入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好本节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好激趣导入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如《种子的萌发》一课,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通过猜谜,就明确地知道了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对种子的探究。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种子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由此就引入了本节课所要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四)有效调控实验过程

一是根据实验目的,明确观察任务。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不清楚实验目的,往往出现盲目与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错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分发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实验要求等。有些实验器材应在课堂上分发,如开水、有危险的药品等;有些则可以在课前分发,以节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指导学生严格按操作规则进行实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全方位细心观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还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言或图的形式记录。

(五)正确进行实验评价

教师对实验的评价不需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同时注意评价的真实性。实验评价对于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尤其要注意正确评判实验结果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使其明白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更加注重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总之,作为一名乡村科学教师,只有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重视规范的实验流程,善于利用我们身边的一切资源,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乡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