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间接言语行为研究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间接言语行为研究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顺应性解释

语言选择产生于客观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以及交际目的的顺应。语言顺应发生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由此,顺应理论勾勒出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指出了语言顺应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对语言现象作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陈新仁认为(2001:388)“语言顺应理论是在综合会话含意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方面,它探讨了发生在话语组织的各个层次的语言顺应特征,揭示了语言顺应发生的机制;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探讨任何语用现象的理论框架”。而间接言语行为就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有意进行的策略选择。

尽管在世界上所有的自然语言中,间接言语行为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语言的间接性都用同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然而所有语言对间接性策略的选择至少在三方面做出了顺应,即: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正如于国栋所说(2004:85):第一,语言现实是交际者进行顺应的一个因素,因为这是交际者进行语言选择的源泉。第二,社会规约是交际者进行顺应的另外一个因素,因交际者是社会化的个体,所以他们的行为必然要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第三,心理动机是交际者进行顺应的另外一个因素,因为交际者通常是带有一定交际目的而进入交际过程的,而且这个交际目的往往会影响甚至控制交际者对于语言形式和焦急策略的选择。

(一)语言现实

因为语言现实是交际者进行语言选择的源泉,间接言语行为又是典型的语言选择,因此选择间接言语行为顺应了语言现实,并可导致直接言语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幽默、讥讽等,以成功达到交际目的。例如:

第一,Customer:Iwouldlikeabook,please.

Bookseller:Somethinglight?

Customer:Thatdoesn''''tmatter.Ihaveacarwithme.

书店售货员的本意是问顾客是否需要一些消遣性读物(Somethinglight),但顾客利用light一词的多义性特征(不重)与售货员开了个玩笑(Thatdoesn''''tmatter.Ihaveacarwithme.),言下之意为“重点没关系,反正我开了车的”。

第二,有一个职员本应在八点到达办公室但直到九点才到,老板非常生气,因此出现了下面这段对话:

“Lookatme”,saidtheemployee,holdingupabandagedarm,“Ifelloutofasecond-storywindow”.

Thebossaskedangrily:“Didthattakeanhour?”

职员本以为老板会原谅他,因为他从二楼摔下去,于是到医院去打石膏,所以才会迟到,没想到老板故意从其字面意思解释,仍然不满意他的迟到。

第三,AskforMore.

这是一则More牌香烟广告。广告中使用了双关语,把“More”这种牌子与“more”(多的)意思联系起来。

第四,Thelabelofachievement.BlackLabelcommandsmorerespect.

这是一则威士忌酒的广告。Label既是“标志”的意思,又是酒的牌子,强调了label酒与成功相连。如此生动别致的广告语让消费者不仅一下就记住商品的名字而且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二)社会规约

除了传递各种消息,语言还可用来维持或改变某种社会关系,因此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以使交际能顺利进行。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为实现这一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一种顺应。

“社会规约主要指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社会原则和准则,如:权利、地位和社交角色等在交际中的规约性”(周四媛,2002:61)。于国栋也说(2004:83):“对于社会规约的违背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无法修复和弥补的,即使进行了修复和弥补,也不可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交际者对社会规约的重视程度往往比较高”。例如:

第五,Policeman:What''''syourname,boy?

Doctor:DrPoussaint.I''''maphysician.

Policeman:What''''syourfirstname,boy?

Doctor:Alvin.

这个例子所描述的是黑人医生DrPoussaint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上被一个白人警察询问的情景。因为美国的主流文化是白人文化,种族歧视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存在,因此白人警察故意忽略了医生对physician的强调,从其社会地位的含义看是“有身份的、受人尊敬的人”,而两次使用带有贬义的词语boy称呼医生。此例中的“boy”一词的意义,除了指[+HUMAN,+MALE,-ADULT]基本特征外,白人警察用“boy”一词明显体现着其毫不掩饰的对黑人的歧视。而黑人医生在得不到相应的礼遇时不得不被动地顺应社会的主流文化——白人文化。

(三)心理动机

“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何自然,2002:22-23)。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既可以维护自己的面子,又可以维护别人的面子,顺应了说话人、听话人的心理动机。

心理世界包括交际者的个性、情感、信念、愿望、动机或意愿(Verschueren,1999:88)。交际中心理动机最主要的方面是认知和情感因素,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进行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说话人同时顺应他自己及听话人的心理世界。例如:

第六,A:Whatwouldyoulikeforyourbirthday?

B:Mycamera''''sbroken.

在上面的例句里,B其实想要一部相机作为生日礼物,但她并未直接说出来,而选择了间接言语行为Mycamera''''sbroken,因为一方面如果A听出她的言外之意,那么就会送她一部相机作为生日礼物,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另一方面,如果A不明白或假装不明白她的意思,B和A都不会觉得没面子,因此,B的选择顺应了双方的心理动机。再如:

第七,Churchill:Well,wemayhavesomesportforyouyet,eh?Didyouenjoythat,captain?

Henry:Itwasarareprivilege,Mr.PrimeMinister.

Churchill:Anytime.Anytimeatall.

Henry:Toomuchhonor,sir.Oncewasplenty.

这是HermanWouk《战争风云》里对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没有空中掩护和海上护航的情况下,乘船前来纽芬兰的阿根夏湾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商讨联合抗德事宜,之后与美国联络官VictorHenry同乘“威尔士王子”号返回冰岛时的一段对话。Henry明白首相的用意,但考虑到求同准则,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附和首相,“Itwasarareprivilege”当首相回答他随时都可以得到时,Henry说道“Toomuchhonor,sir.Oncewasplenty.”“Toomuchhonor,sir.”就委婉表达自己不该“享受”这种“殊荣”,但怕过于含蓄引起误解,又补充一句:“Oncewasplenty.”进一步委婉表示他不愿再次冒生命危险进行这类“旅行”,也不愿再次领受这种“特殊待遇”。Henry既没有威胁到首相的面子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因此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二、结语

交际者无论在口头或书面语中都至少有一个或以上的目的。Verschueren(1999:55)指出,语言使用就是不停的进行语言选择,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者必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选择。无疑,间接言语行为是交际者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及心理动机所进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试论语用解释的诠释条件[J].现代外语,2001,(04).

[2]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hueren的新作评价[J].现代外语,1999,(04).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谢少万.顺应理论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4).

[5]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01).

[6]周四媛.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7]Levinson,StephenC.Pragmatics.[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8]Searle,R.John.“IndirectSpeechActs”[A],inPeterColeandJerryL.Morgan(eds.):SyntaxandSemantics.[C]NewYork:AcademicPress.1975.

[9]ThomasJenny.MeaninginInteraction:anIntroductionto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10]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