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孙丹 IT业“拼命三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孙丹 IT业“拼命三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1月7日,“全国安防界迎春团拜会”在深圳开幕,身兼安防监控存储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主席的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孙丹与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于监控存储行业来说,这项合作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众所周知,在IT业,能走上高管位置的女性不多,能站在行业大会签约台上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而孙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在这一行,女人可以和男人做得一样出色。两年来,她带领希捷科技走过来的这一路令业界刮目相看。

从2013年1月14日加入希捷科技公司至今,孙丹,这位IBM的中国前高管,在希捷内部重新搭建云计算销售和技术团队,专门服务于像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本土云计算客户,带领希捷从一家闻名全球的传统硬盘厂商向云计算迅速转型。

孙丹说,云计算已经成为希捷战略方向的重中之重,无论自身改变还是外部扩张都是在为“云”铺路。

希捷的“云”转型

因为孙丹很忙,采访约了一个多月,当她出现在记者面前,干练的短发,成熟大方,做着美甲的手指,每一个都有微小区别,足可看出这是一个注重细节的女人。

当记者问孙丹“近期阅读的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时,她毫不犹豫地回道:《大数据》。这本书她已经细细地读过4遍。

孙丹说,“大数据会在每个行业创造价值,无论是政府管理服务,还是零售、医疗和服务业,都会带来巨大效益。”然而,“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就没有任何价值”。也就是说,这些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需要通过工具和技术进行存储,然后分析出来。

2012年,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的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 Cor)在中国区的业务要进行重新整合,于是找到在IBM工作了18年的孙丹,希望她能助其完成转型。

这件事情背后隐含的挑战性吸引了“喜欢把事情从无做到优”的孙丹。于是,她抛开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System x总经理的职位,以及曾经成功的荣耀,在很多人的不解和猜疑中果断跳槽。

孙丹幽默地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要想成功,必先自宫”来描述她刚加入希捷时的决绝。然而,在内外交困的头半年,没有人看好这个空降的女高管,不少人断言她撑不过一年,甚至还有人把她有意引上“歪路”,致使她做出一个关系重大的错误决定,几乎失去了希捷重要的商。孙丹察觉到不对劲后,没有愤怒,没有恐慌。用她的话说:“事情总有解决办法的”。她紧急召开商会议,为自己的失误道歉,并迅速提供解决方案。会后,含着满腔怒气来开会的商们平息怒火,而随着他们和孙丹的逐步了解,大家反而成了朋友。

随着数据存储的需求持续爆炸性增长,以及设计、部署、运营和支持数据中心的成本持续上升,云服务提供商面临要以最低总拥有成本交付最高质量服务的挑战。硬盘是数据的载体,硬盘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数据越多,需要的存储越多。有分析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相当于4万亿GB),而目前所有硬盘厂家的产量能力加起来也只有6ZB,这就造成了存储危机。

孙丹从这些技术趋势中捕捉到了机遇。她带领几十人的团队成立新的云系统与解决方案部门。这支专门负责云计算相关的团队,涵盖了研发制造、前段销售、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环节。团队提供四大领域的解决方案:集成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可扩展的模块化组件与解决方案,OEM以及云备份/恢复定制系统,灾难恢复和快速存档解决方案。希望借此从一家传统硬盘厂商,凭借着云存储战略以及日益扩张的企业级产品组合,进军企业级市场。

“硬盘的地位在云计算中是如此的重要。”她提供的数据中显示,云计算数据中心中超过50%的投资用于服务器,而服务器中超过50%的成本是硬盘。换句话说,每10元的成本中,硬盘就占据了2.5元。

孙丹以Google举例,在Google的数据中心内有超过1000万块硬盘在运转,每块硬盘如果一年节约1度电,就是巨大的成本节省。

“硬盘占了云计算服务器投资成本的50%以上,是TCO的核心,而云计算、大数据使用的痛处正是在TCO,硬盘的智能使用可以帮助云计算服务商降低运营成本,这正是硬盘对云客户的价值所在。”

据孙丹介绍,“希捷自身最大的变化就是内部重新搭建了云计算销售和技术团队,专门服务于像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本土云计算客户。”云系统与解决方案部门成立后,孙丹开始与国内各大IT公司进行谈判,讨论合作事宜。用她的话说是,“我不是问他们订货多少,而是为他们解决困难。”

在她“拼命三娘”似的执着下,希捷与百度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涉及的领域包括低成本在线存储、存档以及大数据分析。

与此同时,在中国,希捷开始尝试提供售前技术支持,与曙光、浪潮和华为等本土设备提供商也越走越近。例如与华为签署了《战略供应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调整产品和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保持一致,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在云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

孙丹说:“希捷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可分为三条路线:深化云计算、继续渠道下沉和主攻垂直行业。”

“从原先重点的一二级城市开始下沉到四六级城市,2014年已走入300多个城市。”孙丹说。如今希捷的云计算战略已经覆盖政府、交通和医疗等领域,同时正在筹备搭建一个专门与应用提供方合作的团队。目前,无论是网络背后的大型云储存,还是办公中用到的云存储设备,或者是家中使用的家庭云存储、在你我身边的便携个人云存储,都可以看到希捷的身影。

从孙丹加入希捷至今,公司中国区员工人数翻番,业务量增长至20多亿美金,他们位于中关村融科中心的公司也将在1月完成搬迁。

从IBM到希捷

到目前为止,孙丹只在两家公司工作过,希捷和IBM。而且,她从没找过工作,都是工作找她。

加盟希捷之前,孙丹曾在IBM包括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电子商务部和中国销售运营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负责高级管理工作,并且曾出任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System x总经理。

凭着一股“即使知道客户选择了竞争对手,也要把客户争取过来”的狠劲儿,孙丹在竞争大、压力大的IT行业活得如鱼得水。“没有挑战就不兴奋”的她喜欢把事情从无做到有,或者从低谷做到顶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孙丹就读的北京工业大学推出双学位制度。孙丹所在的计算机系有3个名额,经过一系列考试,孙丹成功入选,成为了这三分之一。1994年,孙丹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等着暑假过后,进入另一专业攻读双学位。

就在这个暑假,老师找到“不用找工作,闲着没事做”的她,让她到IBM实习帮忙。经历过“每天加班,玩命工作”的职场磨练后,孙丹的才能被负责技术的经理看上,想把她招进IBM。孙丹当场就拒绝了,“我还有一个学位要读呢!”经理对她说,“你回去想一想,两年后毕业是不是还能找到IBM这样的工作?”孙丹回家琢磨一下,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她向学校交了5000元罚款后,进入IBM工作,成为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地区工程师。“当时外企工资才2000多,罚款就交了5000!”谈及这段往事,孙丹心疼那5000元钱,但更庆幸自己抓住了那次机会。

当时,十几个人的工程师团队中只有孙丹一名女性。那时候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给用户“修电脑”。做了一段时间后,孙丹感觉每天满北京城地跑来跑去帮客户解决,类似“把光驱当杯子架,放上水杯后光驱无法合拢”这样的“电脑问题”,实在是浪费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于是,她找到部门经理,向他建议设立一个800热线,用户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可以通过电话解决。

孙丹的创新精神让她在IBM提升很快,不过,她“每次换部门锻炼或升级都是领导给,不是自己要的”。孙丹说诀窍很简单,“只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永远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喜欢挑战的孙丹“每天醒来都很兴奋,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在IBM,孙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升,做过技术支持、销售和渠道管理工作,在销售和渠道管理方面富有经验。2009年1月,她升任IBM 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System x总经理。

上任之后,孙丹带领其团队和渠道伙伴毅然转型,把System x和软件、存储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仅仅两年时间,孙丹将IBMSystem x全线产品的售后服务提升到7*24*4(7天/24小时/4小时之内响应)的业内最高水平,为中国用户提供史无前例的全时服务。在孙丹的带领下,System x产品做到了行业第一。

在IBM的18年里,孙丹在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领域经验丰富,同时在销售、营销渠道、商务管理等方面也累积很多管理经验。孙丹很感激IBM这个“伟大的平台”。它让孙丹领悟到事业成功的“秘诀”:“第一是做人。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第二是见识。”

孙丹在IBM中国已经发展到顶端。IBM美国总部领导想调她到总部工作,被她拒绝了。“孩子还太小,我不能去。”并且,已经没有能令她浑身兴奋的挑战。2012年,孙丹接到希捷递出的橄榄枝后,“日子一舒服就开始难受”的她在最辉煌的时候离开了IBM,果断开始了第二段职业生涯。

经历了前两年的初创期后,孙丹说,刚开始并不是最难的,真正的挑战是接下来两年。作为希捷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希捷在中国的发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扎根中国19年来,希捷中国建有两个工厂,多个办事机构。“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云计算在中国市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开放、简化、易扩展,一直是我们云计算团队追求的目标。在中国,我们也在不断加大对云计算市场的人员投入,希望帮助客户降低在IT上的总体拥有成本,并与客户更加深入地开展定制化的合作项目。”

对希捷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孙丹认为目前贴近客户的架构,是其信心的来源。“换句话说谁能够更加了解客户的业务,谁就能够获得新的优势,这是我们和客户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