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
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
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
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子就能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爱的是现实中而不是他们心中期待的自己。他自然会获得更多做事或与人交往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勇敢的基础是稳固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我们常常借培养孩子勇敢和独立性之名,要求婴儿不哭才给抱;批评孩子认生;指责孩子在冲突时不知道还手……然而,我们越是逼孩子勇敢,越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否定,继而心生恐惧,也就越发的胆怯。只有先和父母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孩子才会在暂时离开父母时,不感到焦虑;只有内心充满安全感,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有基本的信任和充分的信心时,孩子才可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或构建一份新的关系。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和别人冲突时,挨了打却不知道还手,这是怯懦的表现,并且常常为此而苦恼。事实上,要求孩子坚决还击或者一味忍让,都是在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他的力量。因为,当只能靠还手来证明自己的勇敢,或只能靠忍让来证明自己的包容时,孩子已经处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恐惧中,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力量来源:灵活。父母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做出灵活的选择,譬如警告对方、离开、还击、找父母或向老师求助等等。除此之外,很多父母都没有教会孩子对冒犯他的人坚定地喊“住手、不”,并且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情绪,那么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勇敢?
想要孩子勇敢,父母还需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好奇探索时,我们训斥他搞破坏;坚持己见时,我们批评他任性;找我们倾诉烦恼时,我们没耐心听;做错了事时,得到的不是我们的帮助而是羞辱……当我们习惯了用否定来打击孩子的自信,用打骂来摧毁孩子的安全感,用听话和服从与否来定义孩子的好坏……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一个在家被我们欺负惯了的孩子,在外能变得自信、勇敢,不被别人欺负呢?
父母教养方式过于严厉苛责或溺爱娇惯,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勇气,不够独立。如果父母苛责孩子完美,对孩子的失败、错误缺乏包容,会导致孩子因为惧怕做不好而习惯退缩,不愿意去冒险。而父母溺爱、娇惯,凡事替代包办,则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对自己没信心。与人交往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不懂谦让和妥协,最终被孤立。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勇敢、自信,就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包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放手让孩子自己多做,积累成功的体验。当孩子确信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做不好,也不会被爸爸妈妈责备,自然会表现得更有勇气和信心。
父母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也会影响孩子。一方面,很多父母自身就消极悲观、缺乏胆识,或对社会的理解过于阴暗、负面,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外面都是骗子”等等,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另一方面,很多父母总用“胆小”“懦弱”给孩子贴标签,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证严法师曾说:“如果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他的孩子会没有福气,因为福气都被父母给担心掉了。”担心意味着不信任,有多少不信任就意味着有多少控制,而父母的控制是在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自然会让孩子变得胆怯,缺乏勇气。
最后,父母还要注意,不要曲解了“勇敢”的本意。勇敢,不是争抢玩具时的霸道,不是集体劳动时的斤斤计较,不是睚眦必报。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拥有良好品行和强大内心力量的孩子,会像水一样柔软、包容,却拥有改变对方的能量。那些崇尚暴力,从不敬畏规则和界限的人,其实内心才是脆弱无力的,他们会逐渐被孤立而失去发展的机会。真正的勇敢,就如孟子所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自己理亏,即使对普通人,我也不去恐吓;如果自己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这才是真正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