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宋词意境说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宋词意境说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意境是美学范畴,中国诗词创作与意境之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宋代文学的代表――词的创作更离不开意境,词之意境不仅指情景交融,也体现在形神相似的创作中,更体现读者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关键词:词 意境 情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又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他认为词人只有“于意境上用力”,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意境体现着充分发展的个性和个体意识,它具有对现实境界超越的根本特性,它能把内心世界和对象世界的最细微、最独特的东西传达出来。

词分婉约与豪放,抒写着儿女私情,或是个人意志,但其中描绘的画面和舒畅淋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将词人的品质和才情相结合,营造超脱物外又飘渺深远的意境是前人所不能比的。优秀的词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一则是语言的优美,一则是创造了美好的意境。

一、情景交融是词作品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的“境界说”称“境界非独立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

秦观的《踏莎行》中:“孤馆”、“杜鹃”、“斜阳”等构成了一组迷惘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首两句最为显赫:郴州的春夜,楼台消失在迷雾之中,渡头隐没在朦胧的月色里面。词人的心头亦蒙着一层黯淡的色彩,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虽然向往已久,但苦于无迹可寻。仙境既不能得,而现实又是那样令人难堪:所处者“孤馆”、所惑者“春寒”、所闻者“杜鹃”、所见者“斜阳”,这四者并集在一起,纵不言愁而愁已自来。词人沉重的悲观情绪在下片中表现得更为深入一层。梅花和书信,来自远方友人,本来极其宝贵,但同时也带给他无限离恨。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在形同囚徒般的处境中所发出的苦闷呼声:这郴江之水本就绕着郴山而流,为什么不能为我稍做停留而要向那潇水和湘水流去呢?作者将情化于景,景中见情,达到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给作者的创作拓宽了思路,设计了自然巧妙的意境,使作品情中有景,景又衬情,达到和谐贴切。

二、婉约与豪放词中的意境对比――形与神相似使词更加饱满,更加独立。

一般论词的意境,多以婉约词如李煜、秦观、李清照等人的词为代表,因其中感情细腻,景色怡人优美而使词境全出,形成词形与词之神韵相似,使作品更加饱满、独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乌夜啼》是一首伤春小曲,描写寒雨晚风催使着春花凋零,春光流逝的自然变换。因春色渐老而引起作者的惆怅之情与点点泪光相结合,就迸发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哀伤之音,使词更具神韵。“人生长恨”是词人身世之叹,“水长东”则是客观自然现象,当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富于概括意义的境界,从而使这首词获得较高的艺术效果。满地黄花已谢,又怎能经受风吹雨打?使情更感人,形更枯槁,神更传真。

婉约词作品写情写景多浓多重,形神相似篇目较多。豪放词多是大江大河,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英雄声调,以抒写时代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喷薄的气势,故可以成一派词风。辛弃疾词就是其中最鲜明的代表,其中出现最多的当属辛词中所创造的英雄形象,从外在形态上来看,似乎是英雄当哭的宏大气象,实则是作者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所营造是形神统一的个人写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气势宏大,画面开阔,“楚天千里清秋”一句视野开阔,显示了词人的胸襟气魄,但意向却极其落寞。一个“遥”字道出了秋意袭来,词人低沉落寞的心境,而“落日楼头”、“断鸿”声声哀鸣更是神似之处,写出词人的愁苦郁闷,“无人会,登临意”则写出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愁肠。词下片则连用三个典故,慨叹流年已逝、功业无成、虚度年华的苦闷,以“风雨”摹写政治摧残。作者在整首词里的语言表现所要突出的恰恰是这样一个不为现实中的苦闷挫折吓倒的英雄形象,纵使“唤取红巾翠袖”,依然要“英雄泪”,与落寞和苦闷的意象又形成反差,使英雄形象更饱满,更独立。

当然,婉约词与豪放词也有相同点,即婉约与豪放互见。李清照就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的豪迈,辛弃疾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词作品,其传神之处不在二者的兼容,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将词从表到里进行了统一,神与形进行了整和。

三、口有余香,心有惦念――由意境而产生的韵味。

韵味是通过艺术画面产生的美学效果,而余韵则是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意境不仅指情景交融,更重要的是意在言外,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产生象外之象,引起读者丰富深远的联想。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写于黄州定惠院寓居时,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开头两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写出幽独凄清的心境。接着“谁见”两句,说只有此人独自往来,“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下片把两者合在一起,“孤鸿”即作者本人。作品抒写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鸿,下片以孤鸿暗比幽人。惊魂甫定,顾影自怜,不肯夜栖寒枝上的孤鸿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似非吃烟火食人间语,给读者留下了一系列的联想和思考

读李清照词,有人看到了深闺思妇的惆怅和苦闷,有人看到了她的自强不息;读辛弃疾,有人看到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也有人看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读秦观,虽说以“专主情致”见长,到也不乏有低劣之作。但这一切都离不开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将词人的处境、思想、表情与写词的背景等反复揣摩、斟酌又咀嚼、琢磨便形成了韵味,可以给读者广大的空间发表自我感味,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概而言之,词与意境之间不仅体现在本质上的情景交融,更体现在神形相似的创作过程中。词的意境创造当然也是多种多样,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也可以有“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的儿女情长;既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悠然之乐,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情怀。对于读者而言,想象便成了读词的依据,美妙绝伦的词可以让人回味悠长,韵味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黄霖等导读,王国维撰《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人间词话・卷上》。

[2]唐圭璋、潘君昭:《唐宋词学论集》,齐鲁书社,1985.2。

[3]王美玲:《浅论辛弃疾词豪放中见悲壮的成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

[4]谷艳:《谈李清照词的意境、语言和结构》,《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况晓慢:河北大学教务处。

宋 菲:河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