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创新教具 开展实验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创新教具 开展实验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教材分析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上第四章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植物的呼吸作用作为绿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互相联系与依存,是生物学的重要知识。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认识植物的新陈代谢。

教材通过3个演示实验分别得出有关呼吸作用的三个结论: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释放热量,从而建构呼吸作用的概念。但是因为实验繁琐,实际教学中这三个实验的开出率比较低。

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笔者对本实验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运用自制的创新教具开展自主的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实验设计及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契机。

2 学情分析

2.1 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但是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只有模糊的认识。

2.2 技能储备

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都已比较熟练。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实验设计与创新思维等较高层次的能力较为薄弱。

2.3 学习心理

学生对探索植物的呼吸作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思考和交流,完成对植物呼吸作用的认识。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

(2) 了解呼吸作用原理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及创新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培养反思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植物呼吸作用及其实验探究过程。

(2)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创新。

5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等。

6 教学流程(图1)

7 教学过程

7.1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创设情境:晚上,小明的妈妈为了让房间不开窗也能保持空气新鲜,将植物搬进卧室。她的做法科学吗?

提出问题:人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要呼吸?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放出热能呢?

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猜想,提出假设:

(1) 植物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释放热能。

(2) 植物呼吸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释放热能。

……

设计意图:生活化的问题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暴露了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从生活走向探究。

7.2 自主合作,设计实验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供学生讨论:

(1) 选择植物的哪部分做实验比较好,为什么?

(2) 如何检验氧气含量的变化?

(3)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4) 如何检测热量的变化?

(5) 上述实验在怎样的装置中进行?

设计意图:实验设计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但是这个实验的设计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从研究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思考的逻辑,把该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

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出要求:

(1) 实验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

(2) 以简图文字形式绘制在实验活动单上。

学生上台展示并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引导生生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渗透学法指导,要求学生注意设置对照组。

7.3 反思质疑,改进实验

教师展示教材的实验方案(图2),并提出质疑①:教材的实验方案能不能优化呢?它有没有美中不足之处呢?

评价:

(1) 3个实验,实验器材多,实验准备繁琐,操作费时;

(2) 小麦种子对于当地来说取材不易;

(3) 保温瓶一般不透明,不利于观察种子萌况。

质疑②:能否利用一套装置就能完成上述三个实验呢?

教师追问引导:如果可以,为了实验之间不互相干扰,你觉得这三个实验应该如何安排顺序?

学生讨论:首先,检测温度的变化;其次,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最后检验氧气含量的变化。

设计意图:对教材的质疑、对权威的的挑战瞬间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的思维活跃,尤其是对3个实验顺序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出示初步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并对事先准备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测温。观察发现两支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不易读数,也就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质疑③:要想实验现象明显,如何进一步改进装置?

学生讨论出各种方案。归纳后发现均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的:

(1) 减少热量的散失;

(2) 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

教师呈现创新教具(图4)。

设计意图:教师并不是突兀地把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创新教具展示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待到水到渠成之时再展示创新教具,让学生体验技术发明的过程,感受它是自己创新的成果,心中涌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教师介绍创新教具:

(1) 废弃的塑料瓶、玻璃瓶做成简易保温瓶,接缝处打玻璃胶。因为瓶壁厚,两瓶壁间气体不易对流,保温效果好,而且材料透明便于观察内部种子萌况。

(2) 探针温度计读数能精确到0.1℃,读数方便且能灵敏显示温度变化。

设计意图:各种瓶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该创新装置巧妙地利用生活废弃品,渗透了环保的理念,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7.4 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观看实验准备的视频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热量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表1)。

设计意图:因为这个实验耗时比较长。教师将前期的实验准备拍成视频。学习时,学生首先观看实验准备的视频,然后再分组实验检验氧气、二氧化碳、热量的变化。

7.5 归纳总结,建构概念

师生归纳总结: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师生指出:植物体所有器官的全部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学生自主建构种子作用的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自主获取知识,建构概念,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7.6 知识应用,拓展提升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 农民伯伯为什么在施肥之前进行松土,目的是什么?

(2) 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是否科学?

(3) 如何保存水果,以防腐烂?为什么?

设计意图: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植物的呼吸作用和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最后一个问题把知识进行了拓展提升,提出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8 教学反思

8.1 实验及教具的创新

以“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为载体,运用创新技法中的组合法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创新教具巧妙地利用生活废弃的品,更加贴近生活;改进后实验操作更加简单便捷,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显。

8.2 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教师设计好实验方案展示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发现与探索,自主设计,积极创新,不断反思、质疑、突破和创新,体验技术发明的过程,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