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领快乐,自主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领快乐,自主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改革的前沿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角色,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体现课堂的趣味性、生活性、主体性、情感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关键词]:引领快乐自主学习

语文这门学科,博大精深,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爱与美的元素无处不在。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能是死记硬背。这样就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后,学生又陷入了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深层原因是教师一直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固定的独白角色,进行单极表演,以知识为教学中心,学生边缘化。正如杜威先生所言:“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依附于另一个人的心理”。因此一些语文课堂的味道单调乏味,是机械重复的“操作活动”,语文课堂由此也难以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当然更不上“乐趣”二字。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中“乐”起来?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三尺神坛”作为同伴与学生美丽相遇,创设“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平等民主的氛围感悟语文课的乐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来实现“乐在其中”呢?

一、课堂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乐”起来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现在的小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了,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他们又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其学习习惯不稳定,个别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材中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电脑住宅》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但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扮演了多种角色,我根据这一情况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在上课开始就把电脑的用途一一展现,学生心中有了现实的积累,自然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未来的电脑这显然是驾轻就熟。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领略课文内容的知识性,又达到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炉的效果。

二、课堂体现生活性,让学生“说”起来

语文是应面向生活,走向生活,生活中的语文更富有情趣。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引入“源头活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缩短课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长城》时,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我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后,基本了解其过程后,随即播放长城的录像,力求让学生感受长城的宏伟气势。结果,学生们细心朗读完全文,合上课本,再看完录象后,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这堂课的设计,引入相关情节,使“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既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思维,又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

三、课堂体现主体性,让学生“演”起来。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就应该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这一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我在上《搭石》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板凳摆成搭石,让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搭石,并且让学生表演了不同的角色,课文的理解就容易了。在这堂课上,教师转换了角色,充当导演,却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光彩,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四、课堂体现情感性,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若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毫无反应,整个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这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必须调动自身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角色之中。

在进行《鸟的天堂》一课的朗读指导中,我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同作者一起去泛舟江上,领略大榕树的美丽。这样入情入境地拨动学生敏感的心弦,使学生能见作者之所见,感作者之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乐园里流连忘返。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欲的苗圃,变成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乐起来吧!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反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