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高黏滞血症(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高黏滞血症(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进展,人们对高黏滞血症开始较为重视,尽管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它对健康的危害已受到检验室和临床上的关注,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似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一、何谓高黏滞血症

顾名思义,高黏滞血症(简称高黏血症)就是指血液黏稠度增高所引起的综合症。具体而言,就是由一个或数个有关血液黏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种血液黏稠度高于正常的综合症。必须指出的是,某些一过性或短暂性失水(如脱水、严重呕吐、腹泻)所导致的血液浓缩而引起的血黏度增高,通过输液补充水分后很快就可使血黏度恢复到正常者,均不能列入高黏滞血症范畴。

二、高黏血症与血液中哪些因素有关

血液黏稠度增高会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高黏血症和以下多项因素有关,如(1)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2)红细胞刚性增强使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高;(3)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多和它的聚集性、粘附性及释放等功能亢进;(4)红细胞或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这些因素中,以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性能改变对血黏度的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占血液有形成分的95%,而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血小板增多症以及白血病者除外)。

三、高黏血症的确定依赖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只有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为高黏血症。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有些医院已开展此项检测,为防病、治病、保健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对医疗保健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般而言,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没有特异性,其结果异常仅仅反映是某些疾病体现在血液上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凡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异常,就可称之为血液黏滞异常综合症。根据血液黏度的高低可将这种综合症分为血液高黏滞综合症和低黏滞综合症两种。临床上许多疾病均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但以高黏血症颇受临床关注和重视。

四、血液流变学的常用检查项目和正常值

由于各医疗单位进行该项检查所采用的仪器出自不同厂家,故检测项目不尽相同,正常参考值也有一定差异。现就目前采用的主要检测项目及其正常参考值列表于下(以北京赛科希德型SA-6000型作示):

除上述项目外,有的单位还做血沉和血沉K值等项目,但目前认为此项检测意义不大。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各项目乃我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行研究制订出来的,尚未获得国内外普遍公认。

根据以上各项检测指标的异常,又可将高黏血症分为五个亚型,即:1、高浓稠型――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增高;2、高黏滞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增高;3、红细胞聚集型――血沉、血沉K值、全血低切黏度、低切还原黏度以及低切相对黏度均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也增高;4、红细胞刚性升高型――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全血高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高切相对黏度均增高;5、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血栓形成指标增高。

各型高黏血症中可有交叉改变,相互关联,可存在一项或多项改变,故临床上可针对不同项目指标的异常情况给予不同的对待。如给病人进行血液稀释疗法、抗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改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浆浓度以及溶栓等治疗措施,对防治与血黏度增高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皆有一定意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