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麦金泰尔的德性论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麦金泰尔的德性论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对现代西方道德危机反思的基础上,麦金泰尔从历史出发,从德性与实践、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德性与传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德性的内涵。在医患关系复杂背景下,麦金泰尔的德性论对医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麦金泰尔德性的实践观有利于提高医学生道德境界,麦金泰尔德性观有利于医学生对“医患共同体”价值认同和对生命主体的重视,有利于在传统德性中汲取医学生道德的营养。

[关键词]麦金泰尔;德性论;医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49-03

作为现代德性伦理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麦金泰尔使德性伦理学走入人们的视野。麦金泰尔的德性论是基于时代特性的基础上对亚里士多德德性观创造性的发展,其德性内涵对于医学生道德教育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一、麦金泰尔德性论内涵

麦金泰尔的德性观,是在面对着西方道德衰退的现代社会,从传统中提炼出的德性理论,体现了传统德性观,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所具有的长久生命力。通过麦金泰尔对德性论的论述,传统德性产生了新的活力,以解决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1]18要深入理解麦金泰尔的德性观,需理解其德性概念发展的内在逻辑,即首先需要理解麦金泰尔的实践概念,其次需要参照个人生活统一性概念,再次需要从道德传统中进一步理解德性。[2]20

(一)麦金泰尔德性观中实践概念内涵

麦金泰尔赋予实践不同一般的用法,其实践概念与德性关系密切,并认为只有在理解实践产生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实践概念。麦金泰尔认为,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利益有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之分。外在利益有权力、金钱、地位、名声等,外在利益的获得并非因为是从事了某种特定实践,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获得。内在利益则是内在于实践的利益,与实践具有必然的关系,只有参与了实践活动,才会获得相应的内在利益。内在利益必然是在追求这种特定实践活动本身的卓越过程中获得的。此外,在麦金泰尔看来,外在利益会因每一个个体的获得而整体变少,而内在利益则是相反,个体在获得内在利益同时,更加有益于参加实践的整个群体。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麦金泰尔对德性有了这样的初步定义:“德性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是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则无法获得这种利益。”[1]241从麦金泰尔这个初步定义中可以看出,德性与实践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他看来,没有德性,实践就不可能维持下去,有内在利益的任何实践都必须以德性作为前提,一种活动若是没有德性,则不是麦金泰尔所认为的实践活动,只不过是获得外在利益的手段而已。而这种活动在麦金泰尔看来是没有意义的。[1]242因此,在此意义上,德性与实践是内在统一的。

(二)麦金泰尔德性观个人生活整体内涵

麦金泰尔在论述了德性与实践的关系之后,进一步强调德性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整体中。他认为个人生活应该具有统一性,是一个整体,这样的生活才有它的善。在麦金泰尔看来,现代个人生活已被分割成不同碎片,且在不同的生活碎片中有不同的品性要求,人们不得不为了生活奔波于不同领域、扮演不同角色,人格的统一性被肢解,在具体情境中,德性难有存在余地。麦金泰尔认为个人生活整体性应该体现在一种连贯的叙述中,这种叙述把人片段性的生活作为整体连接起来,在这种叙述模式下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人是叙述的作者,通过叙述清楚明白地表白出自己的意图、情感和目的。因此,要正确理解某个人在做什么,就要把他某个特定行为放入叙述的历史背景中,这个历史背景中既有个人历史,也有环境历史,通过叙述的历史来理解他的行为。正如他所说,“个人生活整体在于什么?这种整体性是体现一个单一生活的叙述整体”[1]276,可见整体性就是指生活是叙述寻求的一个整体。随后,麦金泰尔对“寻求”进行了论述。寻求是一种对至善和人生最终目的的追求,且寻求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就是在这样不断寻求和克服挫折中,人生目的得以领悟。[1]25“正是对这种善的寻求过程中,我们才初步把这种生活界定为对善的一种寻求。”[1]276“人的好生活是在寻求好生活之中度过的生活,对追寻所必须的德性是将使我们懂得更多的有关人的好生活是什么的那些德性,德性不仅置于与实践相关的情形中,而且置于与人的好生活相关的情形中。”[1]277个人生活的整体性来自于最终目的――至善,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人们对最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德性不仅使实践进行下去,使人们获得内在利益,也使人们获得善的知识,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坚定对善的追求。

在麦金泰尔看来,德性是和个人好生活有关的,由于对好生活的理解会因为个体、时代、地点、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德性的概念也随之有了偶然性和任意性。麦金泰尔认为这不是德性的全部,在对现代个人主义进行批判之后,他提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中,在共同体中承担社会角色,只有作为共同体的一员,才能发现共同体的善,有了共同体的善的概念之后,人们才能进行自我道德认同,从而确认自己道德身份。

(三)麦金泰尔德性论意义上的传统概念内涵

传统概念是麦金泰尔德性观逻辑发展第三个部分。传统是什么?活生生的传统具有历史性、社会性、伸展性和特殊性,是一种延续和继承。“包容地叙述现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时代的一种实践的历史在一般和特征的意义上,是被那属于传统的更大和更长历史所包容,通过这个传统,实践以它现在的形式被传递给我们;我们个人的生活的历史在一般和特征的意义上,也是包容于一些属于传统的更大更长的历史中,也只有依据这些更大更长的历史才可以理解。”[1]281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都能传承下去,也有传统在衰败、分解和消失。是什么强化着这些传统,又是什么削弱和摧毁了它们?答案是“相关德性的践行或缺乏相关德性的践行”[1]281,即“要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德性就需要维持那些必须的关系,而且德性不仅在维持那些必须的关系中,也不仅在维持个人生活方式中有它的意义或作用,而且在维持那些把必然的历史关联条件提供给实践和个人的传统中有它的意义和作用”。“德性能够使他们拥有着既追求他们自己的善又追求传统的善,即使在悲剧性的必然所规定的环境中,在两难选择的困境中,这些德性也都是传统的承载者。”[1]281这就是麦金泰尔德性论的第三个部分,即德性的意义和作用在于维持传统,赋予实践和个人生活以必要的历史关联。在麦金泰尔看来,人们应该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在德性践行中维持传统德性的延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二、麦金泰尔德性论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自古以来,人们对医务工作者都有较高的德性期待。我国古代认为“医乃仁术”,在医德培育中首先要求医者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行医先要“正其心术”。[3]医务工作者被期待在工作中体现德性之美。然而,正如麦金泰尔所观察到的,现代人的道德整体滑坡,在医学领域亦是如此。由于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是寻求最好的可能,而是寻找不突破的底线。[4]特别是在当今的医疗范式下,医患矛盾频发,即使医务工作者所作所为毫无差错,也会遭到病人或是病人家属的误解,极端情况下,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医务工作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基本利益,如生命、健康等,不但不会对患者的痛苦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在面对现有制度时,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利用业务高度的专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刻意规避现有的道德规范,甚至改变规范,让规范变成保护医务工作者自身的繁琐条文。[4]

可见,德性对于医务工作者乃至整个医患关系的改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麦金泰尔的德性论对医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麦金泰尔的实践德性观有利于提高医学生道德境界

医学本身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特别紧密的学科,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医学实践来提高自身水平。而德性本身是一个“获得性”的品质,作为一种德性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在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发展中一般来说是较易习得的。然而,若是单纯地为了获得外在的利益而学习医学,比如说了为了更好的就业、使家人更健康、使自己更有声望等,则这样的实践不利于医学伦理道德的整体提高。这种对善的追求是竞争性的,必然会有输有赢,且在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医务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放弃病人的生命为代价。而麦金泰尔认为德性是追求内在利益的品质,这种品质对医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学实践变为追逐外在利益的工具,可以避免医学生变成单向度的外在利益人,可以避免医务工作者的德性受到诟病。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医学实践中应秉承谨小慎微的态度,掌握精益求精的医术,切实体会患者的痛苦,在医治每一个病人的活动中感受到生命意义、健康的价值和精神的充实,这就是医学实践的内在利益,而这种内在利益只有在医疗过程中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医学生的德性是在医疗活动中养成的。因此立足于追求内在利益获得的善,必然能提高医学生道德的境界。

(二)麦金泰尔的整体德性观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对“医患共同体”的价值认同

当今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复杂矛盾的一种特殊体现,在一些地方常常出现严重的医患关系紧张。实际上,医患关系在本质上应是基于“相互信任,密切合作,战胜病魔,谋求健康”目标的利益共同体。[5]但是,现实中常出现医患之间矛盾激化,共同体分裂的情形。其根本原因是“医患共同体”之间的“道德共识”日渐缺乏,而“道德共识”作为一种价值共识,对于一个共同体的存在和维系具有关键性的意义。[6]在共同体内部“道德共识”的重构中,德性伦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麦金泰尔强调,德性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整体中,应重视个人生活的统一性,重视整体性的善。对于医学生来说,价值观的形成来源于医学实践,其德性应根源于医学的文化精神本体,应注重医学生内在人格及德性品质的医学精神本体的塑造,明确“战胜病魔,谋求健康”不仅是病人期望,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追求,进而重构医患之间的“道德共识”,重建“医患共同体”,实现对整体善的追求。

和谐的“医患共同体”应该崇尚人文价值和生命价值,并通过内在利益的达成实现医患双方的自由,使共同体获得发展。而当前,各种以法律和行业规则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医患共同体”过度关注医患之间关系与秩序的理性确立,侧重于制度化的要求,缺乏对主体本身的关注。[6]忽视了医患之间的制度化构建是为了保障主体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而这种忽视,促使“医患共同体”内部设置的秩序成为空洞的说教,造成的后果就是共同体形式是统一的,实质则是分裂的,表现出医患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必然。而麦金泰尔德性是以人整体生活的善及人幸福、价值等“内在利益”的实现为追求对象,强调人对实践内在利益的追求和整体生活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于人的主体性的重视。这有利于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摆脱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的拘束,积极推动医学生提升自身境界,树立以德性的态度服务于患者,并从中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及实现真正幸福,最大程度上实现善。[6]因此,麦金泰尔的德性观有利于医学生对“医患共同体”形成价值认同,即认同自己的道德身份。

(三)麦金泰尔的传统德性观有利于医学生道德从中汲取营养

麦金泰尔的德性观强调,要实现实践的内在利益,就必须维持传统。他对传统德性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当前时代中的某种实践历史只有融入传统这个更大、更长的历史中才变得可以理解。[7]18对于医学生道德教育来说,目标是让医学生对“医患共同体”形成价值认同,最终建立“医患共同体”。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传统德性中汲取营养,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德性。

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麦金泰尔重视对亚里士多德德性的回归。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生活整体最高的目的就是自身所具有的“善”,善就是幸福,德性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对人性的关注和中国传统儒学伦理非常相近,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是通过关注德性和对人的品质的追求,达到对人生活的追求,阐述人的生活的意义。孔子通过对“仁”的描述来阐述“德”的本质。[8]27而中国传统医德,是以儒学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认为天道、人道和医道是融会贯通的,大医必大儒。因此,通过德性的力量实现维护健康和生命的目的就成为传统医德的重要体现。麦金泰尔对传统德性的回归,启示我们应更加重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传统医德教育是医学生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医改的背景下,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就必须重视对医学生进行德性教育,就必须从学习传统的儒学思想出发,从传统医德思想和规范中汲取营养。可以说,麦金泰尔德性观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医德文化的回归,对今天医学生的德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麦金泰尔.德性之后[M].龚群,戴扬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梁乐欣.论麦金泰尔《德性之后》中的德性思想[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刘月树.论作为“德性”的医学职业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5).

[4]于莲.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医德培养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5(5A).

[5]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医患利益共同体的思路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1(4).

[6]尹瑞法.德性论视域下和谐“医患共同体”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2010(4).

[7]姜晓娜.麦金泰尔的美德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