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祁门县湿地资源分析及保护利用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祁门县湿地资源分析及保护利用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对祁门县湿地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建议,以期为该县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建议;安徽祁门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14-02

1 祁门县基本情况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市的西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9°35′~30°08′,东经117°12′~117°57′,东邻黟县和休宁县,西南与江西省浮梁县交界,西北接东至和石台县。全县土地面积2 215 km2。县内山峦起伏,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较为复杂,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 728 m,最低处海拔79 m,相对高差1 649 m,表现为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互交织的地貌结构,县内有阊江、率水、秋浦河、青弋江四大水系,大小河流642条,其中秋浦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阊江为境内第一大河流,境内流长79.8 km,流域面积1 059.4 km2。

祁门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水热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年平均降雨量1 790.3 mm,平均气温15.7 ℃,年日照总时数1 809.7 h,o霜期239 d。成土母质主要有千枚岩、千枚状砂岩、砂岩、花岗岩的坡积物、残积物,形成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主要土类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等五大类,并有小面积的高山草甸土和石灰土。

全县林地面积203 673 hm2,占总面积的91.95%,林地中有林地面积182 476 hm2,灌木林地面积14 001 hm2,其他林地面积7 196 hm2。非林地17 825 hm2,占总面积的8.05%,其中农田面积5 945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88.64%。

2 湿地类型及特色湿地

2.1 湿地类型与分布

据调查,全县湿地资源分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类,天然湿地主要是永久性河流和库塘,人工湿地主要为农田和水产养殖场。长度5 km以上、宽度10 m以上永久性河流和面积8 hm2以上库塘总面积2 203.2 hm2,面积8 hm2以上库塘(3个)均为在现有河流中人工截流形成的水库;人工湿地面积5 945 hm2,主要为农田,随着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完成坡耕地造林4 532 hm2,其中低产低效的山坞田和冷水田1 368 hm2,这些地块由人工湿地转化为林地。

2.2 特色湿地

(1)“倒湖十八湾”水利风景区。该湿地景区距县城60 km,是阊江和大北河交汇处的水域,因修建水电站工程而成,水域面积200 hm2,沿线水环境优雅,水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当地政府正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2)阊江水域湿地。阊江为祁门县境内第一大河流,也是祁门县城的重要饮用水源地。阊江水系为大洪水,发源于大洪岭南麓,沿途有金东河、陈河、阳坑河、汊口河、花桥河、严潭河、查湾河汇入,在倒湖与大北水系汇合,进入江西省界内,全线长79.8 km,流域面积105 940 hm2。历史上,阊江是祁门县与外地连接交通重要的水运航道。

(3)湘溪岭水库湿地区。位于古溪乡湘河上游,水域面积32 hm2,1997年兴建,水库坝高210 m,总库容2 070万m3。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库区周边森林资源保存完好,自然环境优越,风景优雅,具备旅游开发价值。

3 湿地生物多样性

3.1 湿地植物

湿地植被是指生长在地表过湿或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积水、土壤潜育或有泥炭的地段上的植物群落,它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所组成。祁门县湿地植被类型包括木本植被、草本植被、水域植被和藓类植被。木本植被主要有枫杨、河柳、细叶水团花、江南桤木、水竹、盐肤木等;草本植被主要有水莎草、显脉香茶菜、菖蒲、酸模叶蓼、莲子草、荨麻、水蕨、鸭儿芹、独角莲、蒿草、草、接骨草、鹅观草、香蒲、野芋、茭笋、灯芯草、虎杖、五接芒等;水域植被主要有苦草、黑藻、水鳖、莲、荷花等;藓类植被主要有苔藓等。人工湿地中主要是人工种植植被――水稻,及少量的荷花、芋头、鱼腥草、水蕨等。

3.2 湿地动物

湿地动物主要是依赖水环境生存的鱼类,有光倒刺、光唇鱼、鲭、鲢、鳜鱼、石斑、泥鳅、鲤鱼、鲫鱼、黄鳝、安凌鲛鱼、草鱼等,另有虾、蚌、蛤、水蛭、螃蟹、螺蛳等,爬行类有鳖、乌龟、水蛇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4 全县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祁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区内河流密布,纵横交错,河水长年不断,全县大小河流共有642条,水力资源丰富,祁门县湿地利用主要表现在供水、供电、蓄洪防旱、养殖业和种植业等方面。

4.1 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祁门县水资源总量丰富,县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5 750 m3,乡镇18个小型自来水厂日供水5 000 m3以上,村组利用自然落差,自建自来水厂,全县自来水居民已达88.84%,丰富的水源保证了城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4.2 蓄洪防旱

全县现有小型水库33座,总库容1 592万m3,山塘797口,总库容603万m3,永久性臁坝1748处,电灌站8个,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 945 hm2。

4.3 供电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 790.3 mm,平均径流深983.94 mm,径流量22.21亿m3,其中5―9月占59.2%。全县理论年可发电量11.61亿kW・h,可开发发电量0.75亿kW・h,目前全县运行的水电站33座,装机58台,共1.346 9万kW,年发电量2 090万kW・h。

4.4 养殖业方面利用情况

祁门县水资源丰富,水质好,pH值5~7,各主要监测项目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部分区域为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环境质量优且水质稳定,适于浮游生物自然繁殖,野生鱼类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共有水面2 203.2 hm2,其中可养水面397 hm2。

4.5 种植业方面利用情况

水稻田是祁门县的主要人工湿地,水稻是祁门县人民生活的主食产品,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 945 hm2,年产稻谷3.97万t以上。野生蔬菜种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经形成种植规模的品种有苦菜、香椿、鱼腥草、鸭儿芹、萱草(黄花菜)、水蕨、Z荷等,产值突破100万元。

5 全县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林种结构的变化、森林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造成河床抬高、径流量减小,既影响了环境,也影响到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二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的快速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增加,加上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河流内总氮含量有增加趋势,环境污染成为湿地保护的重要威胁因子。三是在大力发展水电的思想指导下,截流蓄水发电对下游水生生物和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6 建议

6.1 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森林植被,特别是河流沿线天然林植被,要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的能力。减少对河流两侧湿地的开垦,保护河岸两侧天然湿地植被,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能力[1-2]。

6.2 疏浚河道

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抬高、径流量减小、水文状况改变。因此,要实施疏浚河道工程,以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6.3 防治污染,保护湿地资源

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严禁污染企业向河道中继续排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理;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区老碓坞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对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3-4];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对已被污染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技术革新、种植业调整,改变依靠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增加农业收入的状况,以减轻农业对湿地的污染。

6.4 全面规划,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对全县湿地资源开发进行综合预测分析,计算湿地资源承受能力,合理规划。对小水电、小水库建设,立项前要充分做好环境的影响评估,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禁止在河道中进行采砂、淘金等施工,禁止在河道两岸采石、滥淘乱挖,避免破坏河流,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衡;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5];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防止基本农田被侵占,保障粮食安全;对山坞田、冷水田除实行退耕还林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野生蔬菜、山泉水养鱼、观光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值;认真做好阊江流域、“倒湖十八湾”水利风景区、湘溪岭水库湿地区、鲁溪湾、九龙池、观音堂、七彩玉谷等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工作,为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7 参考文献

[1] 骆婷,石佳,樊春红.绵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243-246.

[2] 余顺奎.湟源县湿地资源F状及保护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7):177-178.

[3] 姜全飞,闫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34-37.

[4] 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J].湿地科学,2005(2):81-86.

[5] 任宪友,邓宏兵,张毅.长江中游湖区湿地资源利用问题与保护对策建议[J].重庆环境科学,2003(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