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构造》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构造》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其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旨在针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汽车构造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的方案和措施,以实现《汽车构造》课程“模块化”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专业课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47-02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汽车构造》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涵盖了汽车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因此,如何把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模块化”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能一体,在学生的学习中,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一体化教学,以便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具体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1 《汽车构造》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1 《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

《汽车构造》课程内容涉及广泛,概念、名称繁杂,且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车上各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各异。课程的教学环节也较多,有课堂理论教学、零部件及总成的拆装实验、修理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组织好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有效地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尤为重要。

1.2 《汽车构造》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方法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进行。由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常常无法同步进行,使得在理论课程后学生无法马上接触实物,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讲授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具体的实物,只能通过挂图、多媒体课件了解零部件的结构。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

针对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等问题,我们认为,课程教学内容宜于广而不宜于深,教学目标应以认识汽车结构、了解工作原理、掌握实际应用特点为主,根据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使《汽车构造》的教学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

2 《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措施

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现高校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2.1 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

《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广,包含了汽车的各个系统、总成装置的功能、类型、特点、要求、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保养及故障诊断等内容。一般都按照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汽车电子设备几大部分开展教学,在教学中以发动机和底盘部分为主。讲授内容较为陈旧,与现代汽车的发展不适应,而且缺少较为新颖的汽车技术及其构造,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适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2]。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打破原来的教学体系,不断调整、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授课中引入一些新车型作为实例进行结构的讲解,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掌握。

2.2 教学手段的更新

改变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利用模型、实物、录像、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视图片、模型和实物的认知,把课程中大量的概念和工作原理等利用多媒体软件转换成详细的图片演示、生动的三维立体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仔细观察机构中的构件运动,详细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功能。

部分课程应采取在专业教室授课的手段,借助教学模具和实物进行结构和原理的讲解。可随时针对具体的实物讲解理论知识,使学习的过程直观和简单,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传动系统的万向节部分,借助万向节实物可以使学生一下认识到十字轴万向节运动的不等速性和准等速、等速万向节的结构特点,使课本中的难点变简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方式“模块化”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可将《汽车构造》课程划分为发动机结构、底盘结构等几个大的模块,再把大的模块划分为几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应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和学生应从中学到的技能。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先确定教学内容、布置任务,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入到任务中。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使理论理解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比如汽车底盘中防抱死制动系统模块的教学,首先应明确教学内容,包括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学会的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点包括:ABS的功能和发展、ABS的种类、ABS传感器及执行器的结构与功能、ABS的使用与检修注意事项、

ABS的检测方法与流程。其次是布置任务,任务便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技能,应掌握的技能包括:能在实物上辨别ABS的控制方式;学会轮速传感器和制动压力调节器的检查、拆装、更换;ABS故障代码的读取与清除。任务完成情况要进行考核。能在课堂考核的在课堂考核,在课堂完不成的,课后到实验室考核。

在模块教学中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模块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之,教学方式“模块化”,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内容的灵活性,易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和调整;促进了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

3 《汽车构造》实践教学的改革

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着重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1 实践项目的划分――“模块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由教师先按教材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到实验室去针对各个总成进行拆装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的联系都不够紧密。因此,应将理论与实践环节整合为相对独立的“模块”,边教学边实践,使学生能迅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3]。

我校的实践教学设置了十项必做项目,要求在实践教学学时内完成;一项选做技能训练项目,要求在业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自行完成,或在实验室教师指导下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配置了发动机拆装室、底盘拆装室、零部件单体实验室、电器实验室、电喷发动机实验室、整车维修基地等实践场所。维修基地常年开放,承揽修理业务,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分别在不同的相应实验室进行,如表1所示。

3.2 实践项目的内容――“实用化”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汽车市场应用较多、较新的车型进行实例讲解,把学生带到维修基地、4S店等真实的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做到学以致用[4]。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锻炼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3 实践项目的考核――“结合化”

对实践技能的考核,采用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素质的考核。每做一个实践项目,首先让学生自我总结评价,同时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然后教师考核,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操作的方法、步骤进行考核(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最后,对提出的测量结果、实验报告进行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学习不认真,抄袭实验报告应付了事的现象,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4 结语

在《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努力遵循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切合性,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的兼容性,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对接,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模块”式教学方法的优势,使《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孟丽君.独立学院汽车构造课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37-38.

[2] 朱为国.汽车构造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6):44-45.

[3] 杨存枫.浅谈《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2(4):221.

[4] 高丽洁,任璐.模块化教学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中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