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也快速增加,这给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对不良贷款的管控水平,防范不良贷款风险。本文针对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现状进行了探讨,进而为如何预防银行不良贷款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为相关问题处理带来有益思路。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预防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起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中为不良贷款。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不良贷款也呈现出复杂的发展形势,仅以2016年为例:从监管口径看,不良贷款金额继续增加,不良贷款率没有出现大幅上升。中国银监会8月10日的2016年第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37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与上季末持平。“但是这是依靠各家银行疯狂处理现有不良贷款来维持的。而处置不良贷款都是需要支付对价和成本的,在未来银行的业绩中会慢慢体现出来。

根据监管口径,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14年末的2.10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年二季度末的3.3万亿元。以民生银行为例:截至2016年6月末,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911亿元,较去年底上升超过20%。逾期贷款较高速度增长势头明显。考虑到其较低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任意金额的不良贷款的增加对于民生银行都意味着拨备增加和利润减少。根据中国银监会相关规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能低于150%。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这一数据仅为152.55%。

从地区分布来看,银行不良贷款正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中西部地区企业管理松散,企业贷款增长快,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受国际市场影响,煤炭、原油、钢铁等产业盈利下降,致使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等资源主导型省份不良贷款有所升高。同时由于“制造业寒冬”的到来,东部以加工、制造为导向的省份也陷入了经济低靡,许多企业面临停工停产,进一步催生了不良贷款的出现。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2.1宏观经济情况

从以往的历史规律来看,经济运行情况对商业银行信贷情况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部分企业面临系统性风险,经营效益下降,经济周转困难,进而导致企业还款出现困难,出现违约现象,银行不良贷款增多。此外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润空间缩水,为占领市场份额,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较低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加大贷款支持力度,这使不良贷款增加的可能性变大。

2016年中国GDP增速预计为6.7%,这和当下房地产市场调整、淘汰过剩产能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国内房地产价格去泡沫化,对涉及住房贷款超过70%的商业银行形成冲击。自2010年国家实施房价调控政策以来,房价猛涨的势头得到抑制,房地产行业资金短缺持续。房企借助信托、私募、关联企业等渠道多头融资的现象较为普遍。建筑业贷款额度和提款频率明显增多;建筑业普遍存在垫资比例增加,开发商结算放缓等问题。这使得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加速暴露,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也面临减值风险。近年来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清理部分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的行业,此类行业内的不少企业面临破产,这使得贷款银行面临违约风险。今年来,此类贷款已呈加速扩散势头,部分地正钢贸行业不良贷款比重已超过10%。

2.2政府政策

2.2.1利率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政府管制下的存贷款利机制,商业无权为自身产品定价,也不能对购买的产品按市场情况议价。在长期固定利率的环境下,还形成了我国商业银夕整体缺乏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的现状,商业银行对于贷款组合的质量管理十分低效。在固定利宰环境下,月样的利幸既不能反映银行的资信状况,也限制了银行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的动为,其结果是储户不能通过利率这个信来评价银行,降低了银行提高其效率的内生动力。

2.2.2法律不完善与执法不力

法律不完善和执法不力则对商业银行有效债权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一是由于现行的保护商业银行债权的法律法规只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提供了保护,还没能涵盖所有信用行为,如恶性违约银行债务行为的处罚就缺乏明确规定,致便长期以来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屡禁不止,最终导终不良贷款大面积涌现。二是实际操作中,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行政倒逼司法。通常政府为实施既定的产业政策,指定银行对部分企业进行贷款支持,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银行自身的效益。一旦企业发生违约债务,一些执法部门为保护地方经济效益,在帮助商业银行收款过程中,审而不判,或判而不行,致使贷款最终难以收回,不良贷款,因此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2.2.3政底债务

自2009年以来我国信贷投放量持续走高,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其中政府部门约为40%,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合计26.66亿元,占GDP比重39.4%。这些新增贷款中,以基建等中长期贷款为主,还款期限集中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都存在较大的还款压力。同时,政府在债务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二是地方政府债务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三是部分地方和部门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四是政府有偿债务增长速度过快。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刺激银行信贷质量恶化。

2.3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也较为粗放,去要表现为投入大,消耗高,不协调,效率低。商业银行管理层普遍实行增设网点和做大规模的扩张式发展战略。得益于前些年经济高速发展和银行业改革,我国银行业盈利率较高,不良贷教较低,这也促使银行管理层更多注重发展而忽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国银行业以超出前年两到三倍的速度,增发新贷款,银行资本日显捉襟见肘。为扩充资本占领客户,上市银⒎追自龇⒐善保地方银行也大行增资扩股;为了逃避存贷比等监控指标限制,银行表外业务激增,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第三方业务也明显增加。

2.4贷款管理

银行对借款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不充分,也不核查相关信息是否真实有效,不认真分析借款企业发展前景,只是走形式般的列数据,做报告,这样的贷款存在极大的损失风险。不能及肘发现贷款恶化信号,贷款挪用不知情,不根据借款人经济情况而采取防范措施,经常是本金或利息出现违约才正视问题,为之晚矣。同肘我国信贷风险评估也较为落后,大部分中小银行尚来建立完整的贷款数据库,更未研发出适用于自身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自然无法对借款人及其贷款做出量化分析与判断。即使有相关系统的大型银行,也往往只对贷款抵押物进行评测,而忽视借款人或者借款企业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在贷中和贷后的测评中,无法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盈亏进行实时监测。

商业银行信贷系统的发放者与管理者等体素质较低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系统混乱的重要原因,银行间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且再贷款业务上有逐渐蔓延之势,以至于劣币驱逐良币。与此同时,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与银行发展速度相匹配,出现贷款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执行不到位,贷款管理大打折扣。一些银行对不良货款进行追责时,发现大部分贷款未进行过完整的贷前审查,贷中审查也草草了事。尤其在贷前审查环节上,既未做到审质分离,也未经贷审会审核,通常是由系主管或相关领导决定,更有甚者整个流程由信贷人员“一把抓”。银行相关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客户拉关系,拉存贷款上,由于利润的驱使,银行往往重数量而轻质量,这就为日后不良贷款的爆发,埋下隐患。

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

3.1政府层面

3.1.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评测体系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信用评测体系是一个多年的老话题,我国这些年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例如著名温州房价风波,暴露出社会信用评测可信度存疑,温州房价的飚高就有社会评估机构的功劳。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评测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为银行贷款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信用档案,能够及时、可靠地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并明确违信处罚机制;其次,引导社会信用评估机制的健康发展,规范信用评估流程,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有效;再次,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对于社会信用评估机构的虚假评估行为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恶意违约行为要在行政处罚的同时完整的记录在社会信用档案之中,作为对相关行业和个人的警示。在这方面体系的建立,我们要学习美国的相关措施。

3.1.2完善市场化服务

我国的金融市场如金融,基础设施较差,非现金结算,不诚信信息共享等基础条件还不具备,这令许多银行监管难以真正实施。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法律规定部分脱离实际,行政干预不当等使不良贷款有了滋生的土壤。完善市场化服务应同金融政革同步进行,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基础设施,为资产支持证券流通,以及合理定价,提供更方便合理的技术和更广阔的交易市场。二是适度降低准入门槛,放宽银行、基金投资者购买不良贷款债券的限制,放宽企业发债限制,从而在横向和纵向上加大债券市场的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银行主动提高贷款质量。在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自主定价权,无法根据企业信用状况的不同而采取灵活的利率,反而受制于企业利润情况。利率市场化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了金融机构转型发展,调控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的货币金融环境。

3.2监管层面

3.2.1重点关注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伴随着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远超其他金融机构。伴随着快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也出现了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手段单一,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尤其在县、市一级的地方城商行普遍存在成本高,金融服务单一,管理能力欠缺等经营问题。正因如此,监管当局更应该结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做出针对性监管。一是督促加强城市商业银行自我约束,防止“一言堂”现象发生,杜绝内部负责人权力寻租,等行为。二是引导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升级。,比如以城市商业银行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进行大排名,并赋予这种排名代表该行发展潜力与后劲的内涵,引导中小银行重视研发投入,重视宏观微观经济层面分析研判的能力。三是加强对县市一级城市商业银行的检查,有针对性地提高其风险管控能力。

3.2.2预防农村金融风险

为了服务三农,众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政策扶持下纷纷下乡,截至2014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为81397个,其中有42201个农村信用社,约占51.85%;32776个农村商业银行,约占40.27%;3269个农村合作银行,3088个村镇银行,各占总比重4.02%,3.79%。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涉及城乡机构间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差异大,监管难度也大。对于地方中小法人农村银行机构,应比照其他商业银行实行审慎监管。对符合并表监管的村镇金融机构,要发挥好投资人的监督制约作用。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实行社员自律自管,并打造银行业监管、地方政府风险监督,社会监督互相配合的监督保障体系。

3.3商业银行层面

首先,贷款质量恶化,并最终形成损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预警信号。尽早发现问题贷款需要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定期全面分析贷款企业财务报表;与借款人保持密切的沟通;由由第三方提供的直接或间接信号。在面对某一项问题贷款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者回应的速度越快,可供选择方案越多。如果如果一笔贷款,在偿还期限过了三个月以后才得到关注,借款人可能已经拖欠了其商业债权人、其他银行、行政管理部门等的钱款了。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银行是加入要求偿还欠款的债权人名单的最后一位。

其次,起点相近的商业银行多年之后营状况会出现明显差距,这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高度相关。预防不良贷款的产生,更要注重银行发展模式的纠正。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一定要立足支持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中解决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与稳定问题。结合我国目前政策环境,银行业可以实施以下发展战略:一是可以尝试吸收更多的民营资本充实银行资本,并在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吸收非国有资本过程中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跟进并配套服务国家扩大内需,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主要着力点的政策落地。三是支持国家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国际经济形势低靡,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提升,需要商业银行认真分析自身不良贷款的成因,并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陆岷峰.经济下行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关联分析及对策研究.海南金融,2015.

[2]陈奕羽.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南京理工大学,2015.[3]葛丽娜.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影响分析.经济视野,2013.

[4]魏来.防范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辽宁经济,2015.

[5]阮海嘉.贷款五级分类与现金流量关系研究.时代经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