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音乐新课程的特点和实施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立足于合成课程的观点来分析音乐新课程的特点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合成课程;音乐新课程;特点;实施策略
音乐新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欣赏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音乐新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用合成课程的观点具体分析音乐新课程的特点以及实施策略。
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四大特点。
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二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四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音乐课程实施策略及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以及新教材的全面推广,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深刻影响着音乐教学。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一般从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强调思维、情感和行动的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素质的塑造等五个方面体现。这里主要就音乐课程实施对策谈谈自己的四点看法。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模块中。教师应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要精心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共同探索音乐美的内涵;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学校和教师应首先确保高质量地开好开足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教师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而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与情感认同程度。因此,音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方法上坚持新颖灵活性,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化,彰显音乐新课标的意义。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需强调思维、情感和行动的整合,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的。电脑和网络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资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