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领农商行跨越式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领农商行跨越式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监会成立以后,不断致力于推进农信社改革,以进一步激活农信社活力、丰富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银监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重庆银监局也积极加大监管引领,将推动辖内农信社改革作为助推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伴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改革进程,辖内农信社成功实现了从财务上事实破产到成为区域有竞争力银行机构的蜕变。目前,重庆农商行主要经营指标、监管指标处于重庆市银行机构前列,部分指标在上市银行中处于前列,并已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和跨区域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回顾十年历程,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根源、关键和根本。

因地制宜推进股份制改革是获得新生的根源。市场化原则下的股份制改革是银监会科学确立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方向和路径。十年来,重庆银监局围绕银监会部署,在重庆市政府和银行的支持配合下,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分步骤、有节奏推动改革的思路,顺利完成了产权改革和股权优化两大目标,奠定了机构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从2004年到2008年,通过两级法人改革和一级法人改革,重庆农商行顺利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历史包袱有效化解,资本金总额由2亿元上升至70亿元,多种途径消化不良贷款80亿元。改制成功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重庆银监局将支持重庆农商行在资本市场上市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加以推进。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重庆农商行于2010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转变为公众银行。一批成熟投资者的加入使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资股东的制衡作用、市场投资者的约束作用逐步如监管预期显现,重庆农商行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要求规范发展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循序渐进推进机制转换是获得根本转变的关键。经营管理机制是机构运行的方式和内核,推进重庆农商行导入现代金融企业治理架构和管理机制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二级法人改革和一级法人改革,致力于推进法人治理架构的搭建和完善,督促并培养机构将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纳入到法人治理架构中来。第二阶段则结合上市契机,重点推进法人治理架构的有效运行及其他主要配套机制的跟进完善。通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农商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董事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行长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管理、监事会有效开展监督的公司治理模式有效运行,治理能力稳步提高;建立了覆盖所有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的制度体系,内控制度评审和内控后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内控与合规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得以重塑。此外,结合新资本协议试点的稳步推进,该行全面风险管理、流程银行、科学的激励约束等机制也在持续建设完善和优化。

始终如一坚持市场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面向三农、面向县域、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既是重庆农商行的改制承诺,也是相对其它类型银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求市场定位不能有任何动摇,并把经营过程中的市场定位执行情况与监管激励约束相挂钩。几年下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重庆农商行支持“农、小、微”的力度在持续增强,在“农、小、微”市场的高占有率与强竞争力也为重庆农商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到2012年末,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731亿元,继续位居全市银行业机构之首,是2008年成立农商行时的2.46倍;小企业贷款余额318亿元,2012年增幅高出当年各项贷款增幅14.85个百分点;微企贷款投放24亿元,投放额约为全市一半;设立便民自助服务点618家,手机银行用户突破 60万户。同期,重庆农商行净利差3.26%、净利润增幅28.18%,在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中均排名靠前;资产规模、存款、盈利水平等多项指标居重庆市第一或前列。

在推进辖内农村金融机构持续改革升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伴随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各方对银行要求及银行自身经营发展的不断变化,一些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矛盾也在不断暴露,如城市化进程整体加快与坚持“三农”市场定位之间的矛盾、农村金融需求启动不充分与高成本农村储蓄资金运用之间的矛盾、创新能力相对不强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业务快速发展与资本快速消耗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科学决策,逐步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