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现代建筑中藏族传统建筑元素的传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这种发展趋势,保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无疑是经历了现代化、国际化思潮后的又一崭新的课题。 藏族传统装饰元素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藏族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传统艺术宝库。重点分析了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当今风貌。以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为典型素材,对建筑特点、形态、装饰方法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客观分析了藏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现状,并结合历史轨迹预测和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传统建筑文化 藏族元素 现代建筑
高原生活以民族艺术的方式凝固为视觉形态,既有美化生活、传递信息的使用功能,也有表现精神需要、情感需要的审美意识。文章通过梳理和探究藏族传统建筑的视觉表现形态以及造型特点,结合藏族的生活习俗、等传统文化因素,总结归纳出藏族传统建筑的特征和审美价值,以期于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有效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一、灿烂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文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筑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表现了人类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可以说,建筑已成为人类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奋斗成果,建筑文化则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与自然、人、民族、社会密切相关、水融的载体,建筑除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之外,要处理好其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一定的思想行为和方法世代相袭而形成的精神支柱,它亦是千百万劳动者生活习俗和精神上的共识而自觉的被认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宝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跻身于世界建筑之林,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当今中国的现代建筑,如何继续发扬其影响,是现代人、现代建筑应当思考的问题。
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地域的广袤性和差异性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建筑上。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族建筑文化流传千百年来,与藏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族建筑也正是秉承着民族传统文化而凝聚独特韵味。
数百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而考古界的数据表明,在4000多年以前的卡苦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其房屋形式多样,生活设施丰富,已经显示出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老而珍贵的藏族传统建筑有着其它建筑形式不能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民族精神的一种物质体现。由于拉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些古老的藏族传统建筑在具有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具备着现实的使用价值。它们如同活化石一般,帮助我们揭示拉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气势恢宏的宫殿,如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还有简朴的碉房民居……在世界屋脊,的建筑以华贵、庄严、质朴的魅力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民族曾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
二、传统藏式建筑特色
1.传统藏式建筑的空间特色
传统藏式建筑的空间特色,与藏传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藏传佛教的密宗信士,把曼陀罗作为观想的对象。曼陀罗外圆内方,中间有一个亚字形空间,亚字中间又一圆形绘本尊,四周为四殿门,修习者分别供奉不同的本尊像,而不同的本尊有个自的坛城。坛城即佛教的精神宇宙模式。是僧侣修习的崇高的境地,是凡人对佛教境界的一种空间概念,是一种向心性的空间观,在藏族地区根深蒂固的文化精髓。藏传佛教密宗还以之为模型建造寺庙。理解其精神实质的空间理念,应用于拉萨的城市空间及城市设计创造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风貌的空间艺术。佛教建筑的基本形制为以佛殿为中心,周边殿布置走道及房间及的转经道,再外的城市街道及居民区,民居开门方向却朝向寺庙中心。无不以 “坛城” 的空间思想进行修建。在很多地区都可以找到这种城市聚落的例证,宗教文化理念是空间内涵的根源。在建筑及城市设计中,“坛城” 的空间理念可以成为拉萨的空间设计语言,应充分继承发扬。
藏传佛教的寺院及民居都有相似的空间组合特征,即平面为“回”字形布局,在寺庙中间布置佛堂,周边有廊道及房间,平面基本为方形,中央空间升高,成为共享空间。典型的民居院落中间为一庭院,四边布置各种房间,院子与房之间设有外廊或平台。这些建筑空间朴实、简洁、完整、严谨,充分体现了藏族文化在建筑空间中的内涵,标志曼陀罗作为藏传佛教世界空间形式的实质。在外部空间的组织上,虽然藏式建筑每个单元空间比较简洁单一,但经过自由组合,高低错落,体量大小的变化,产生极其丰富的外部空间,因建筑多为平顶,建筑群体的外轮廓为梯阶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领会其空间特色,在空间形态的实质及组织上做到藏式建筑空间的 “神似”,从而使外部空间达到“形似”。“神似”的首要内容是在空间形态及其组织上符合藏式建筑的特点,这也是建筑设计核心空间实质问题。利用现代设计原理,吸收国内外各种设计流派理论及方法,加入拉萨建筑传统元素,灵活组织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形式应保持朴实、简洁、完整、严谨,这样才能使建筑达到“神似”,使外部空间,错落有致,造型达到“形似”。
2.传统藏式建筑的外装饰特色
在造型的基础上藏式建筑外装饰亦极具特色,建筑等级越高,装饰越丰富。寺庙的外墙建筑装饰多以佛教为题材,佛教的法器,铜饰屋顶。外墙,如墙上的铜装饰。铜装饰的雕刻图案丰富细腻,极具标志性。外饰用布装饰,这在其它地区是少有的,将布做成窗外帘、门帘并饰以彩条或吉祥图案。民居的屋顶四角升起柱子一样的 “土就”,插上经幡。在墙上饰红棕色边玛饰带。窗边饰有黑色梯形窗套,窗扇多为木窗,窗上出挑雨棚,多饰彩绘。大门上一般设有神像,门板上装有铜饰,并有日月吉祥图案。
为了使我们设计的建筑在外观上具有地方特征,即根据不同建筑的设计需要,选用以上全部或部分造型装饰元素进行装饰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或利用现代造型手法和建筑材料将以上某项装饰手段抽象或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成为现代建筑的装饰手法,使其既不失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又极具时代感。
3.传统藏式建筑的色彩特色
在色彩运用中同样要尊重藏式建筑的传统色彩,其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用色以原色为主,各种色彩均具有一定代表含义:白色—— 吉祥、温和、善良。外墙多用白色,红、黄色代表重要建筑,彩画及各种图案色彩均具一定的宗教含义或美好吉祥的寓意。
位于拉萨红山的布达拉宫是拉萨乃至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主要是由红宫与白宫两部分组成,白宫供活佛生活起居,红宫则是供奉活佛灵堂的地方。红白两色的墙和窗子,以及红色、白色的幔帐更是引领庙宇颜色的潮流。红与白成为寺庙或者建筑的主要色调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藏族食用的酥油和牛奶是白颜色的,同时食用的牛羊肉则是红色的,庆贺时用红色为主的牛羊红宴,而献给尊贵的客人则是洁白的哈达……所以,红色与白色在已经成为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颜色。
的民居大多为两层或三层的碉房为主,其形状多呈方形,也有不拘一格的多角形出现。窗子略显窄小,外沿涂以玄色,与整体白色的外墙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这便是藏族建筑最典型的色调风格。外窗涂以黑色是受宗教习俗的影响,藏族认为黑色能够避邪,能够阻止外邪的入侵,窗子的形状也同碉房一样呈梯形。主体以黑白占据的藏族建筑,使用色彩大胆且艳丽、夺目,对比度强烈,是藏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高原湛蓝的天空下,藏族建筑群如同版画一般,夺人眼目。越是大胆的用色,越是常常用在庙宇上。经常有大面积的红色、白色、黄色的墙,紫色的房檐,金色的琉璃或金色的屋顶,还有随风飘舞白色或黑色的幔帐,彼此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幅色调明快的油画,慑人心魄,又撩人心弦。
建筑艺术的风格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历史长期不断的积累下来的,我们要尊重历史,更要珍惜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是最珍贵的宝藏。继承传统并不是克隆,一成不变,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同样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材料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独特、丰富的藏式传统建筑文化为我们今天的建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设计语汇,也为世界认识文化打开了窗口。
三、 藏族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装饰风格”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
中国的民族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自西方建筑传入中国以后,同新材料、新技术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传统和创新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课题。在20~30年代,对传统的继承就以“中国固有之形式”出现,50年代,则以“民族形式”出现。在新时期,则在更深的层次进行探索。有的建筑师认为应全部扬弃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突出时代感;有的建筑师则以不同方式表达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建筑传统的意愿,并付诸实践,创造出现代化和民族化、地方化相结合的建筑。例如,拉萨饭店的外观是一座外形简洁、体量高低错落有序的白色现代建筑,体现了时代感,而室内设计较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是时代精神与民族风格结合的实例。再如,众所周知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承载着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极目回顾,馆区层楼叠阁,绿树成荫,回廊蜿蜒,整个建筑群碧瓦红砖,画栋雕梁,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
藏族传统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建筑作为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立体和平面的构图,运用点、线、面、体使各部分的比例均衡、对称,充满韵律、节奏、色彩而取得艺术效果。但它又不同于其它艺术,它不描写客观物体,不是绘画的瞬间直观印象,也不是雕塑的三维立体形象。建筑艺术的感染力,是在时间、空间的展开运动过程中对人们的情绪体验、情感活动产生影响。 传统文化在历史、民族习俗、宗教等人文因素以及社会组织文明上的体现我们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往往会追溯其历史的印迹和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层面。在传统文化沉淀的过程中,心理和精神上的意识是其最高境界,让自然的气息与人心深处的精神互动,产生一种无意识的回归本元的心理状态。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中国的设计师要站在现代视角去解读它,汲取其内在的精髓, 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建筑作品。以自己的对历史的感知及丰富的知识去修补岁月的沧桑,重新完美地演绎历史的经典。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建筑文化,使中国的建筑设计作品成为世界建筑天地里一枝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绚丽奇葩。
参考文献
[1] 郭强:“设计与传统——藏式元素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应用“,《陶城报》,2006,8,18.
[2] 王鹏:“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的矛盾、融合与发展“,《中外建筑》 2008年09期.
[3] 方咸孚、王齐凯、张玉坤:《现代建筑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4] 郭一洲:《中国现代宗教空间设计初探》,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 谷林:“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艺术教育》, 2008年05期.
[6] 杨宏烈、杨安现:“代宗教建筑的形制流变“,《新建筑》,199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