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教师有效劳动为先导的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教师有效劳动为先导的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新标准、新理念呢?

一、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把握课程性质、基本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把握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总体要求。通过研讨标准,可以使我们从总体上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思想支持。

二、课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历史教材,教师在课前要对历史教材进行仔细阅读,理清教材的基本思路。具体说来要做到四读三看:读大小标题、读正文、读正文旁的补充材料、读自由阅读卡;看本课在所在的单元标题、看前一课与后一课,把握本课与前后两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本课的插图,把握这些图片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

以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为例,其大标题为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小标题依次为“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课文正文宋体字首先介绍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开成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对欧洲封建制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查理马特改革;其次介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城市及其功能,重点介绍了市民阶级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第三介绍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过程……所有这些内容存在着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从图片上看,有“中古西欧集市”“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等等。这些图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中古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相关情况。从前后两课的关系来看,前一课介绍了亚洲的封建国家,后一课则是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内容。从本单元来讲,亚洲与欧洲封建国家本质一致又各有特色。但下一单元很显然与本课联系不大。这体现了新教材已经淡化了教材体系,降低了体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对新教材的这种意图有所把握。

2.理清知识线索、网络结构。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古欧洲社会,欧洲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的形成、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意义;基督教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西欧著名的城市、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作用;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构成了本课的知识点、线、面。

三、学法预设

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特长,表面看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但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学生学习是内部条件,教师的教学是外部条件,外部条件要通过内部条件来实现其作用。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就是要倡导学生参与、质疑、活动,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1.教师要准备好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尤其是通过课前对教材的分析处理编制学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学习的路线图,让学生学在先、做在先,想在先、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学生上课都只是一本书,教师上课讲、学生上课听的松散的教学联系。

学案的编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过程,学案一般应该包括知识结构指引、主要问题指导学习、主要历史人物、事件、图片的填空等几个方面。学案与我们常用的练习册不同,练习册是纯练习巩固用的,学案是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编制出来的。学案的编制具有梯度性、层次性、指导性、教学双向互动性,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中介,是检验学习效果与备课成败的标准。

2.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教师应该注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1)教师阐明教学目标与要求。(2)分组讨论、研究问题。(3)以问题为引领,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学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4)教师适时进行穿插点拨。(5)教师运用好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6)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成果,互相鼓励。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严卓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