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农机化现状及推广管理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农机化现状及推广管理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加快推进农机现代化建设,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农民的增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转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14-2

党的十提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现代化的农业是其主要任务之一。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发展好、使用好农业机械就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过硬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才能为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农机化现状及推广管理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总量不充足,而且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更新换代不及时,农业机械存量新旧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运输机械占大部分,而农田作业机械占的份额较少,全国农机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即使在粮食生产中发展也不是很平衡,在某些农作物生产环节中,已基本实现过程的机械化,但是另一些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才刚刚开始起步,甚至是空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比较大,导致我国农作物的多样性特点比较突出,所以致使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2%,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水稻机插有效突破,机收快速发展,机耕、机插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9%、10.1%和51.2%;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41%,蔗地深耕深松机械化推广普及,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开始起步,甘蔗生产机械化瓶颈得到有效突破。而木薯、桑蚕、水果等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还需不断提高。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地区之间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很多地区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并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的快慢,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实施过程中,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比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农业生产水平就较高,农民的收入就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和购买的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相对就比较快;而对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农民拥有农机的数量较少,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相对来说就比较慢。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东部地区耕仅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但现代化农机的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量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农机拥有量只占15.3%,相对较少。

1.3 在农机资源的配置和农机装备的结构上不够合理

在农村小型机械比较多,手扶拖拉机多,小四轮拖拉机正在逐年减少。大型机械少,特别是大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少,这两种大型机械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所需。

1.4 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

“十五”以来,我国农用动力及农用运输机械方面,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滞后。现有农业机械化的装备主要是运输、加工占绝大多数,其他作业项目的机械装备数量极少,配置上极不合理,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1.5 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比较薄弱,产品制造质量较低,可靠性较差

现在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农机研发工作缺乏有效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国家资金的投入也下降了,使得农机新产品科研项目相对减少,一些成果难以及时进行中间试验付诸实施,大面积的推广,加上农机产品开发、试制、试验受季节限制,时间长,费用大,因此许多农业生产亟需的新产品难以较快地进入市场,减弱了农机化发展的力度和后劲。现有农机产品性能、技术、品种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农业机械创新慢,机型结构不完善,整体科技含量低、 性能指标不高,可靠性、适应性较差,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发展,制约着中国农机产品最大空间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6 在前几年农机管理部门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等难以开展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即使买得起现代化农机,也用不好。培训机会较少,不能规范科学地使用操作农机,造成故障频发、效率低下。同时,在农村农业机械作业使用不是很广泛,农机具闲置现象,及非田间作业花费时间多,经济效益不是很好,打击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

2 为了提升农机现代化在农业的推广及广泛的应用,更好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建议

2.1 首先要解决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树立大农机意识

决策者应清醒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率,而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制定实现农业机械化长远规划和实施细则。

2.2 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机推广网络。加强农机推广网络建设,发展推广示范户和重点户,将农机专业人户纳入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范畴;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最后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建立农机化发展基金,创办集科、工、贸、农于一体的有偿服务实体。

2.3 要搞好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农机新机具的研制开发,走科研单位与生产联合的路子,将人才资源与资金、市场有机结合;其次要培育和壮大新的农机投资主体,用市场的手段引导非公有经济组织成为农机科技创新的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农机投资领域;最后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尽快改变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

2.4 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在推广和应用中,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把握好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可以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方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可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2.5 必须转变农民的思想意识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可以使农民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这样缩小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实现农业机械化后,使农民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赶上甚至超过工人,缩小工农差别,巩固了工农联盟。实现农业机械化也推动农村的农业、工业、文化、城镇等各方面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增收。

3 小结

今年是“十八五”起步之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加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创新机制、转变发展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亮点,努力推动农机化实现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玉祥,马云红.农机化“两新”技术的实验、示范与推广[J].吉林农业,2011,(3): 193.

[2] 白锐刃,刘铁锋,孙艳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路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2):102-103.

[3] 闫雪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119.

[4] 曹湛.农机化推广项目效益的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

2012,(1):48-51.

[5] 李中华,王国占,齐飞.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12(12):249-252.

[6] 安邦.农机化科技创新在春天起步——全国农机化科技创

新与推广行动启动仪式现场纪实[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4):

80.

[7] 纪志勇.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思考[J].湖南农机,2012,(9):

9-10.

作者简介:刘健锋(1969-),男,汉族,就职于岑溪市三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程系列中级工程师,从事农机管理、推广、安全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