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坚定语文学科信念 寻找语文教学之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定语文学科信念 寻找语文教学之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脱离语文学科本质的课堂教学并非个例,教学中切忌抢道、越界。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坚定语文学科信念,了解语文学科性质,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范文之本,立足于语感,感受品味语言,立足于朗读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之根。

关键词:语文学科信念 寻根 文本 朗读 提问 语言韵味

前不久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表面上看,课堂轰轰烈烈,好像很成功,但细细琢磨,让人心中很不是滋味。一位老师把课文《美丽的西沙群岛》上成了地理课,另一位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上成了火烧圆明园历史课,甚至还有的语文老师用看电影、看课件代替了语文课,脱离语文学科本质的课堂教学并非个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育学规律强调教学中切忌抢道、越界,而这些老师恰恰跑偏了道,忘了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坚定语文学科信念,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范文之本,立足于语感,感受品味语言,立足于朗读教学,寻找语文教学之根。

一、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老师不仅仅是见多识广、博学的“杂家”,更应该是以中文专业为主体的具有多学科、多层次的语言文字功底的“专家”,应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著名教育家钱梦龙曾说:“语文教师是戴着脚镣跳舞的。”这个脚镣就是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不是漫无边际的随心所欲,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的“开源”、“导流”工程。

二、立足朗读教学,培养语感,体会语言韵味

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读”,“读”是语文学习之根本,是学会语文的首要途径。语文教学要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在讲一篇课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时多读课文。上课时用教师的范读给学生以示范,可以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诵读时要特别注意与表情达意有关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等。如学习《三峡》就要用不同的语调读出山的肃穆、水的汹涌迅猛、春冬景色的静美以及秋景的清凉悲伤来。学习《狼》时要根据屠夫的心理状态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读狼的追随紧跟中,读出那种紧张、恐怖的氛围;在读人与狼的搏斗时,突出人的勇敢精神和场面的激烈紧张。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课文,真正落实“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要求。

三、语文课堂提问要合理,学会挑根、挑理

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的好方法。但提问也要讲究质量,群问群答、明知故问甚至顺着教师的喜好去回答,这样的提问还是少一些为妙。语文教师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问要合理,学会挑根、挑理。

1.提问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于问题的重点,重点才会突出;设疑于问题的难点,难点才易突破。

2.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深浅合适。问题过浅,达不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问题太难,学生无从回答,同样达不到目的。

3.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对象。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一种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欲望,同时注意问题的逻辑顺序,使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欲罢不能。提问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四、立足于范文之本,对不同体裁文章应有不同的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范文文本的学习,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课文主要内容都没有搞清楚。这样的语文教学注定是偏离语文正常教学轨道的。

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于范文文本之上,并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取相应的教法。如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教学中,先从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入手,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学习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然后从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性的角度,举几个实例加深体会。如“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既体现了分布广的特点又不排除特殊情况。

其它体裁的文章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小说类要理清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对内容较长的小说可以选取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赏析;对戏剧类文章一定要弄清矛盾冲突的焦点,围绕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坚定语文学科信念,努力寻找语文教学之根。如果语文老师教之前充分准确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教之中能让学生直接直观地意识到汉语言背后的魔力,达到一目了然、恍然大悟的程度,教之后学生第一反应正确,能把语文知识转化成素养,那么语文老师便找到了“理性修炼之要义――寻根”。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2]柳士镇 洪宗礼 主编 《中外母语教材比较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严立钦 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