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药制剂配伍的理论研究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药制剂配伍的理论研究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方剂在医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起到一个连接桥梁的作用,其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体现,更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精华的体现。经过大量长期研究实践可知,经方配伍具有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周密性的特点,因此通常作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切入点。本文就针中药制剂配伍理论研究发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药制剂;配伍理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0―02

1 中药配伍的基本概念

中药配伍有两层含义[1]:一是指中药学中的配伍,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二是指在方剂学中的配伍,即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通过配伍,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及预防药物中毒,将诸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合,达到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调节治疗的目的。

2 传统中药配伍理论研究

2.1 君臣佐使配伍理论

在群臣佐使配伍理论中,方剂的主要药效主要来自于君药的药理作用,这一点通过大量的拆方研究即可证明。有学者在拆方配伍研究过程中以消风散方中的祛风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磷酸组织胺引发的豚鼠皮肤瘙痒、二甲基亚砜所致豚鼠耳肿胀抑制作用以及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等相关试验,由结果可知,消风散原方组及四种不同的配伍组合均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为祛风药与祛湿药组,最弱的为祛湿药与养血药组,由此可见,消风散方中的君药为祛风药。当归、川芎中包含有阿魏酸及川芎嗪成分,华佗再造丸中所含的一味冰片对这类成分通过血脑屏障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不同组方中,不同药味的地位有所不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强调的是臣药、佐药、使药及君药的统一与协调。

2.2七情配伍理论

在七情配伍理论中,相畏、相杀可以减少毒性,相须、相使可以增进疗效,用药配伍忌相恶、相反。比如四逆汤中附子有不甚明显的强心作用,将其与强心作用同样不明显的干姜配伍,却可以起到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证明“相须”理论成立。芍药甘草汤遵循“相使”为用的配伍原则,其中芍药中含有芍药苷,甘草中含有FM200,二者合并进行腹腔注射,由于协同作用其所起到的镇痛、消炎及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也有所加强。细胞膜与芍药苷结合后,其理化结构会发生改变,可以产生快速调节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FM200会对胃黏膜中的CAMP含量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对胃酸分泌起到有效调节,并能保护胃黏膜,因此芍药与甘草配伍增强了二者的药理作用。有学者通过试验研究了黄连与黄芩的配伍、黄连与甘草配伍的上清液和沉淀物、黄连煎液中的小檗碱含量,发现黄连与甘草配伍沉淀物比上清液的小檗含量要高,证明配伍中“相恶”会导致两药作用降低。而在复方马钱子汤中,甘草会对马钱子起到减毒作用,即“相畏、相杀”的作用。

研究经方配伍理论可知,以中药复方为物质基础研究方剂配伍理论及药效,可以促进方剂配伍的现代化发展。有学者认为,研究方剂配伍一般规律的关键在于揭示方剂的物质基础与变化规律,配伍用药七情合和的实质即为化学成分合和。

2.3 中药组分配伍的一般原则及方法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动辄几十种,甚至多达上百种,十分复杂,而在中药复方中无机元素、挥发油、生物碱、肽、蛋白质、多糖、黄酮类等物质均可以起到对应的疗效作用,是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传统医学强调治病时要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针对多个因素采用多个活动成分进行动态治疗,因此有学者认为在进行中药物质基础、配伍理论、药效的相关性研究时,可以从药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四个水平等方面来进行。研究麻杏石甘汤可知,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成分,麻黄中含有麻黄碱成分,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的锌络合物会借助其脂溶性进入细胞内与核酸结合,从而对微生物核酸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阻力作用,将该方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3.1 组分配伍模式

组分配伍模式是基于中医学理论在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传统方剂配伍理论与原则,从临床出发,最大程度上继承了配伍方剂的中医药特色。有学者尝试提出组分配伍的一般规律及方法,即基于特定证候,药效目标为明确的关键病理模型,以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模型作为筛选模型,根据现代病理学指标,通过相关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主要组分,并将有毒组分剔除,对药物的配伍关系做进一步明确;有效组分的配比关系可以利用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实现有效组分复方剂量配比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

2.3.2应用数学模式指导配伍研究

目前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利用正交设计表“均匀分布,整齐可比”的特点使每次实验的因素及水平得到合理安排,从而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找出各因素的主次地位及交互作用,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组合[7]。正交t值法将中药拆方分析过程分为主药分析、辅药交互分析和剂量选择3步。同时对正交表中交互作用的表达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使之便于分析药物之间协同或拮抗的关系.该方法适用于较大方剂的研究。通过对正交设计特点的分析,认为“均匀分布”是实验设计的本质,去除“整齐可比”可大量增加实验的水平数,而实验次数增加很少。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方剂拆方研究[8]。这些方法有助于找到针对某种药效的最佳组合方式和客观认识方剂的配伍规律,其不足之处在于考虑不周时会与中医理论脱节。

2.3.3运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对中药配伍进行整体研究,揭示中药配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有效成分,依据多基因致病的关联特性,通过蛋白质表达谱和表达产物的差异性分析,可以揭示证候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水平调控规律,进而可能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作用环节和作用过程,从而更清晰的阐述中药复方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指导和预见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发现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协同关系,进一步实现复方的优化组合,实现由天然药物组方向化学成分组方的转化。将与疾病相关的靶基因作为中药作用的最本质的治疗指标,对中药配伍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识别研究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9]。

3 中药组分配伍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越来越需要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以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有效部位的确定为基础,将现代剂型、先进的生产技术、国际质量标准引入进来,才能实现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当然,传统中医药剂学的经验、理论及技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可以将其与现代药学、相关学科理论及技术相结合,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控制,一改传统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落后、作用机制不明确、质量控制不完善的问题,全面提升国际市场上中药制剂的综合竞争力。现在在中医药研究及临床中,根据病理环节、应用药物成为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可以预见利用化学成分及有效组分配伍将会成为研究及临床的新特点。组分配伍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中药配伍由饮片层次到组分层次的提升,而且进一步清晰了中医方剂的成分、明确了作用靶点,使得中医的作用环境及机理也更加清晰,因此组分配伍的新模式有可能成为中医方剂配伍理论新的继承与创新的延伸。

参考文献:

[1] 赵琰.王庆国.经方配伍研究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地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4(6): 10-12.

[2] 赵琰,屈会化,王庆国.复方配伍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9(1): 51-54.

[3] 肖洪彬,夏晓晖.疏风散主要药效学及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5(4): 21.

[4] 顿宝生,许爱英.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探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23(6): 3.

[5] 朱天忠.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J].北京中医杂志, 1985(4): 36.

[6] 王桂红.黄连与药物配伍对抑菌作用的研究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1, 19(4): 400-401.

[7] 王 阶,郭丽丽,王永炎.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1): 5-9.

[8] 韩立炜,王昌恩,刘 屏,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制剂学5年来受理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4, 29(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