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同课异构 谈课堂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向课堂要效益”,这是新课改发出的呐喊。结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从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谈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看美术课堂教学效益”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策略。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同课异构 教学效益 思考 策略
“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近年来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或校本教研主要采用的教科研形式之一。这种形式让听课老师较为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科学、合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2011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常州市小学美术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在现场观摩了两节同是五年级第十册第12课《鱼的纹样》的“异构”设计课。对这两节课印象颇深,也尝试分析了这两节课在设计环节的意图。
实践剖析:第一节精彩课授课片段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①播放1分钟《海底总动员》视频片段。②师:影片中的鱼美丽吗,美在哪(“造型”“花纹”“色彩”)?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造型”“花纹”“色彩”三大方面感受到鱼的美,梳理出鱼纹样的设计三大块面,统领全课,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和热情。
2.引导观察,掌握方法。①教师提问:造型和鱼的外形结构紧密联系,具体说出包括的部分(鱼头、鱼身、鱼鳍、鱼尾)。②师:结合鱼的组成,如何让他们的特点更突出呢(简化、夸张、概括)?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的特征,掌握鱼的纹样设计方法。
3.联系实际,设计应用。①师:中国民间一向喜欢用何种方式来装饰青花盘?既高雅又生动(在生活、学习中的发现――已学过的《适合纹样》就可以表现《鱼的纹样》)。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欣赏鱼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激发学生尝试创作、表现。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从古至今鱼的纹样作品中,增长知识又享受美的熏陶,为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创作鱼的纹样拓宽思路,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
实践剖析:第二节精彩课授课片段;
1.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师:送祝福(俏皮生动鱼形杯子)――揭示学习《鱼的纹样》。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切人课题简洁明了,学生在送祝福中拉开《鱼的纹样》教学设计的帷幕。
2.初步尝试,平面造型。①师:通过欣赏图片,发现鱼有什么不同(“外形”“花纹”“色彩”“鱼头”“鱼身”“鱼鳍”“鱼尾”)?②这些图片是用了怎样的方法让鱼变得如此美丽(变形、夸张)?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教师发现,通过一些典型的图片也能让学生从中提炼鱼的组成部分、外形纹样的设计方法。
3.手工结合,立体设计。教师示范的方法:以折、卷、剪的方法设计鱼的纹样。
分析教师的设计意图:教师直接示范,让学生清楚理解这样的作品会更有立体感、独特感!
合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应正确认识“同题异构”。
1.“同课异构”目的与侧重点。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近的教学目标、学情的施教对象,立足各自的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团队的帮助下,合理利用资源,并将构想优化后进行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掌握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建构过程。
2.“同课异构”环节认识与操作尤为重要。
认识、实践(异构) 再认识、再实践(重构)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异构”就需要以教师个体为主,相对封闭、独立地处理教材。这一过程由于独立备课,没有过多的参照,教学设计和构思充满原创味和个性特征,能够较好地体现教者本人的教学思想和智慧。弊端是无法进行同伴间互助和横向借鉴,没有发挥团队资源共享的优势,不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3.同课异构中课堂重构的意义。课堂重构既是教师个体水平的展示,也是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同时还应是参加研训教师专业提升情况的反馈。那么,对于课堂重构我们不得不提出自己的思考:重构的课堂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基于上述思考,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课堂重构应努力从几个方面来完善:①结合自身特点,上出风格;②结合地域持点,上出风情;③结合学科特点,上出气质。
美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我们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赛课中,常看到一些美术教师在示范时或画或剪或雕或刻,鸟兽鱼虫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引得学生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这也就是美术课永远不可能上成语文课、劳技课或历史课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美术学科的特点,才能让你的课充满“美术味”。
对“同课异构”进行反思,可以看到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