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一个校园“老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一个校园“老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辆自行车难住了好汉

刘显波生长在湖北省长阳县农舟坪镇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的全部收入就靠几亩柑橘园维持,他和弟弟都要读书,学费就成了大难题。2001年刘显波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考虑到家庭承受能力,他填报了学费相对低廉的湖北农学院(现长江大学西校区)。他怀揣父母东拼西凑的4000元钱来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学校,报名后已经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很少吃肉。生活上的困难还好克服,可一件小事深深触动了他。

同学们来自天南海北,为了加深感情,大家在周末纷纷组织活动,卡拉OK、跳舞、旅游,刘显波考虑到这些都要花钱,于是婉言谢绝了。后来有一次,大家相约去十几里外的桃花村游玩,刘显波本又想推托,可同学们告诉他那里的景点不收门票,只要自己带一些干粮够了。刘显波觉得这样倒是不错,又不花钱。可临到出发的时候,他又打了退堂鼓。别的同学或买了自行车,或向老乡借了车子,刘显波没有自行车,买吧,这是自己几个月的生活费。向人借吧,自己人生地不熟,再说大家周末都要出去,也不好借。这样刘显波就只有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骑车远行,心里向打破了五味瓶――苦辣酸甜,真不是滋味。

灵机一动开车行

刘显波是一个不甘向命运屈服的人,他决定用智慧来挖掘第一桶金。而那次“自行车”风波他久久没有忘怀,他首先在校园内进行调查,发现和他有类似经历的同学不在少数。由于平时自行车很少派上用场,再加上容易丢失,不少人觉得买一辆不划算。但到了周末,大家要出去郊游、散心、做家教,没有自行车也实在不方便。这时想到的都是向老乡或同学借,自行车成了抢手货。于是,刘显波的头脑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开一家车行,专门从事自行车出租业务。学校有一万多名师生,就算周末有5%的人出门,这就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呀!由于没有启动资金,他无法自行购置车辆,于是他想从中介做起,将闲置的自行车租赁过来,再转租给需要车辆的同学,赚取其中差价。

他在学校里贴海报,并在校园网上消息,很快就有了回音,一些同学将车辆提供过来。2002年4月1号,他的车行终于创建了,为了体现“服务大众、锻炼自我”的宗旨,他将车行命名为“大众车行”。尽管没有一辆自行车的产权,可他手里有不少车主的寝室、电话等信息。一旦有人租车,他及时与车主联系,进行中介。当初自己因为没车而无法去郊游的刘显波竟能开车行,同学打死都不信。过来一看,果然一辆车都没有。加上这天是4月1号--西方的愚人节,有人在网上消息,赞叹其可以荣膺愚人节最佳创意奖。见大家都不信,刘显波急了,拉着一个同学的手说:“你是来租车的,还是来看笑话的?”同学见他来真的了,将信将疑地提出租一辆车。刘显波微微一笑。一个电话打去,5分钟后,一辆自行车送上了门。在场的同学这下算是服了,也纷纷要租,刘显波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转眼一辆辆自行车飞到了眼前,大家满意而归。他出租一辆自行车每天是3元,同时付给车主1.5元,他赚取1.5元的差价。由于价格合理,市场对路,他生意兴隆,遇到周末或节假日还时常供不应求。

刘显波一炮打响。由于车子不是自己的,赚取的利润大打折扣,自己还要承担修车工作,有时好端端的自行车出租几天后就成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一推废铁。他无法和车主交代,到外面维修太贵,无奈之下,他悄悄地在校外的修理摊前学艺,回车行后自己拿起工具维修。一个月下来,他干起修理工也有模有样了。尽管条件艰苦、利润又薄。可刘显波干得有滋有味。

转眼到了2002年7月,又到了老生离校的时候,根据以往的经验,毕业生肯定会把用不着、带不走的用品“清仓大甩卖”,甚至无偿赠送给师弟、师妹。刘显波觉得自己成为真正老板的机会来了,他广发海报,大量收购自行车,用积攒下来的本钱一下子就购置了十几辆自行车,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像堆雪球一样将生意越做越大,到旺季时,拥有了几十辆自行车,为此他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在给父母的来信中总说自己的钱够用。把老实巴交的父母弄得忐忑不安: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口像家里要钱,可自家的孩子却总说不缺钱。莫非这孩子在哪里弄到了一棵摇钱树?父母生怕他做了什么坏事,又是打电话追问,又是向其老师询问,最后才知道孩子成了小老板。

偷师学艺刷盘子

他明白开车行并不复杂,同学们也可以效仿,如果竞争激烈起来,自己的幸福时光将一去不复返。他在心里又打起了小算盘: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经营实体。“民以食为天”,他觉得开餐馆的确不错。校园周边不少小餐馆人满为患,生意红火。开餐馆要本钱、要懂经营,自己一样都没有。他偶尔光顾的校园外的一家小餐馆老板准备暑期休息回家。刘显波得知后询问原因,老板说暑期学生放假,生意清淡,加之气温高,不如回老家休息。“原来如此”,刘显波的脑袋飞快地运转起来,他知道今年学校准备考研的学生特别多,他们大都要留校,而毕业生也要同学聚会,暑假学校的食堂又休息,说不定这段时间的生意会更好。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他决定搏一把。于是对老板说:“如果您关门,租金要照付,员工工资至少也要减半发放。这样吧,这两个月您把门面转给我,租金我来付,工资我来发,另外我还给您一笔临时转让费。”老板当天就和他办好了临时转让协议。

刘显波的判断没有错,这段时间的生意果然不错,考研的、毕业聚会的,一波接一波。他忙采购、忙招待,简直是晕头转向,转眼开学的时间又到了。老板回来了,眼看自己辛苦打点两个月的餐馆要物归原主,刘显波依依不舍,巴不得时间再长点才好。这次他赚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刘显波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餐馆了,可这时他并没有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他知道自己的这次成功是靠得机会和小聪明,要想在餐饮业有所建树,还必须掌握更多的经营理念和技巧。他在学校图书馆里翻看了一些相关书籍,可总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亲身体会。

有一天,他在校园漫步,又在思考着深入未来竞争对手内部的事情。突然看见校园的信息栏上贴着招聘启事,原来一家餐馆想招聘小工,也就是刷洗碗筷、收拾残局。刘显波一看落款,是周边最大的一家餐管。暗想:天助我也!于是兴冲冲跑去应聘。老伴见他老实本分地样子,爽快地答应了,可条件苛刻得不得了,每天的午休和放学后必须来工作4小时,没有工资,只管饭。刘显波暗暗叫苦,这老伴也太“精”了!可想想自己的“宏伟目标”,咬咬牙答应了。

从此,刘显波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在校园和餐馆间穿梭,他把车行暂时交付朋友管理,一放学就踏着自己的“专车”飞奔到餐馆,撩起袖子就干活。刷碗、拖地、擦拭桌椅。同学见他忙忙碌碌的,以为他又在玩什么新花样,可到餐馆吃饭后才知道他当上了小工。大家笑嘻嘻地说:“怎么刘老板的生意不行了,白手起家,从头再来。”刘显波连连摇手,要他们小点声音,别让老板听见。其实,大家不说,老板心里也在起疑:别的小工都在埋头干活,怎么他是左顾右盼,做事不专心。他哪里知道,刘显波正在学艺,在洗碗的时候,他都关注着外面的一举一动,老板是如何察言观色,接待顾客,将菜肴推销出去,让客人吃得又饱又好,下次还会再来的;又是如何对待员工,调动大家积极性的;甚至如何验收原材料,和上门推销的小商贩讨价还价的,他都留意在心。

穿越非典阴影,大学生成了快乐的总经理

2003年3月,刘显波得知附近一家生意不错的餐馆因家里有事着急将门面转让。在经过考察后,刘显波讨价还价,倾其所有将门面接了下来。经过简单装修后,他的大众食府定于4月1号正式开业。又是4月1号,又是愚人节,可这次同学们都知道他不会是在开愚人节的玩笑,纷纷赶来捧场。

由于物美价廉、待客真诚,加之又是校园里的名人,他的生意异常红火。刘显波乐得合不拢嘴,自己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神州大地,非典令不少行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餐饮业首当其冲,刘显波大众食府当然也不例外。学校进行了严格管理,同学们也都不敢在外面吃饭。他每天炒的菜只有个位数,看着空空荡荡的餐厅,他心如刀割,难道自己辛辛苦苦实现的心愿,还没有圆满就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到了6月,非典疫情被逐步控制,餐馆的生意慢慢好转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庆祝仪式,将餐馆正式易名为“大众火锅城”,同时庆祝餐馆获得新生。接下来的日子是忙碌的,刘显波像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在校园、餐馆、菜场等地穿梭。每天一大早,就出去采购,自己骑着三轮车在菜场里转悠,挑选货物、讨价还价。中午,赶到铺子里招待客人,到了晚上还要回到餐馆里收拾卫生、清点账目。刘显波是一个喜欢忙碌的人,因为忙碌的日子是充实而快乐的。渐渐的,他的餐馆小有名气了。他又招收了多名下岗工人,同时邀请贫困生到店里担任兼职服务员。别的店招学生当服务员都是只管吃,没有工钱,唯有刘显波坏了“规矩”,不仅管吃,还发工资。因为他也曾是贫困生,特别是也在餐馆里打过工,知道学生勤工俭学的艰难。

餐馆的生意蒸蒸日上,刘显波并不满足,他是一个居安思危的人。他觉得做任何生意都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2003年10月,他组建了大众集团并出任总经理。大众集团除了火锅城和车行外,还开办了其他业务:大众花行经营范围包括鲜花速递、礼仪花车等项目;大众广告社成立仅数月就已为20多户商家设计广告,并有固定客户10余家;大众百货经营品种多达100多类;大众家教社为60多名学生提供中介服务。

刘显波成了校园商人,但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学生本色,他时刻提醒着自己:自己首先是个学生,其次才是个商人,千万不能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本末倒置。他从来没有因为做生意而耽误上课,学习成绩相当优异。

刘显波最大梦想是毕业后回乡创业,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他也希望“大众”的品牌能够保留下去,因为它凝聚了自己的心血,也可能带给其他学生一些启迪。为此,他和低年级的一位同学合作,希望他以后接过自己的旗帜,将“大众”品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