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有意义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进行阐述与分析,以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为理论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寻找哲学学习中有意义学习的规律,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56-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哲学思想的核心,它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合理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对政治学科的“教”与“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以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点,提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学习的启示。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实现条件
在奥苏贝尔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中,他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已知的内容”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原有知识的数量、掌握程度、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在脑海中能够回忆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的,当新信息与学生中已有的相关观念相互发生作用的时候,就会导致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同化作用,从而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抽象、难以了解,因此,学生很多时候为应付考试而采用逐字逐句硬性记忆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那么这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不是有意义的。而意义学习应满足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要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并且学生也要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如果学习者只是任意的逐字逐字记忆所学的知识,并不加理解,这只能是机械学习。
理解有意义学习的内涵,既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有所进步,也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有意义学习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同化作用,使新内容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学生能自由、灵活地加以运用,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随着新知识的不断融进,从而使得知识厚度不断变得强大,这样的学习才是科学、高效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学习中,“关联学习法”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能使学生在已有的单词基础上源源不断地发芽、长叶、开花,从而使得新知识不断地融进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学习内容的关联性
学生普遍反映对哲学内容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记忆方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达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似乎记住了这个名词或者专业术语,但却不能在实际情景中加以运用,更糟糕的是,这些名词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被抛诸脑后,同时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哲学文献的阅读中也相当吃力,无法理解相关的哲学思想。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我们不禁会感到豁然开朗。譬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学习的开篇章节,我们不难发现此章节的内容有着以下的关联性。①
■
仔细观察,这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它都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即在掌握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掌握,不断融入新的哲学内容,使新旧学习知识之间发生同化作用,达到理解与掌握的目的。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无意义的重复与操练,而是在有意义的理论框架下知识的认知与重构,这极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三、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哲学课程学习的启示
1.哲学内容的教授应该循序渐进,寻找有意义学习的规律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学生的认识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发生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此获得了新意义。根据此理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对新旧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行导入,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慢慢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新内容,譬如:老师在讲解《思维与存在》这一版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物质与意识》的内容,在学生把握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物质与存在、思维与意识之间的共性、个性,从而掌握思维与存在的内容,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内容,同时也教会了新内容,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扩大了内容的学习量,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学生应该调整心态,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奥苏贝尔认为,许多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对课堂学习有影响,例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和教师的特征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关键。在哲学内容学习中,学生自身的需要、愿望、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信念、理想、荣辱感等等都可能成为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更需要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追求知识。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应学会慢慢体会学习哲学内容的乐趣。譬如在学习《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矛”与“盾”的趣味性进行学习。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那会怎么样呢?”结果那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学习哲学内容的时候处处留神,发现哲学也是其乐无比的,哲学的学习也能变无趣为有趣、变枯燥为乐趣。
3.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哲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哲学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日积月累的时间沉淀,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整个哲学学科的教学也变得沉闷、机械、死板,久而久之,学生也觉得哲学的学习是了然无趣的、枯燥的,慢慢也变得没有信心,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改进其教学方法,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一些新的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新鲜感,譬如我们可以通过谜语、绕口令、寓言故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们还可以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等等,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想学”。此外,教师在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始终要保证学生对哲学内容的掌握,并不能单纯的为增强教学趣味性而忽视了最终的教学目的。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4.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形成,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在情感上也需要与学生不断地进行心灵交流,否则即使老师完成了哲学内容的教学任务,学生对于哲学内容的学习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哲学内容过程中所流露的微妙变化,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和策略,同时在教师还应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教具,使之呈现的教育内容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使学生的主观情感上获得满足,让学生不仅感到易学,还感到乐学,从而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再者,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与心的交流,师生如伙伴如朋友,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慢慢地缩减,彼此之间才能创设一种和谐的、宽松的、友爱的气氛,学生学习能够处于一种心情舒畅、无拘无束的心理状态之中,事实上,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开展思维活动。以“知”促“情,以“情”促“知”,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交流是相辅相成,彼此制约和促进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大影响的学习理论,它为哲学学习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基础,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契合点。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效率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了解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能运用到教或学当中,哲学的学习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赵文.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对于改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学理论,2011(22).
[3]王洪玉.试析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2005(4).
[4]樊立辉.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