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八蛮献宝杂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有―对石门边框,浮雕八蛮献宝图。此门框系长方柱体,每面各雕5位人物左右对称。最上面为两名武将的形象,方圆脸,瞪目咧嘴,均戴盔着甲,浑身有力。其中一人手执长柄锤,另一位手持长柄斧,相对站立于山石上,雄猛威武。两武将应属门神。下边分别雕4位蛮人形象,他们高鼻大眼,穿戴均为胡人装,身着窄袖圆领长袍,脚穿靴,腰系带,所戴之帽有缠头帽、高顶尖毡帽、带檐尖帽等样式,是典型的西域人形象。身旁分别跟随西域马、狮子、大象、独角兽,还有珍禽异鸟。八人捧宝各不相同。人物形态自然,仪表端庄,神态肃穆。最下面雕麒麟回首望日,麒麟粗眉巨目,宽鼻、长嘴,双角后抿,头须上扬,前腿直撑,后腿屈卧,胸前火焰纹飘舞。
这对石门边框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真实地刻划出了西域人的形象与情态。雕刻技艺娴熟,表现细部的阴刻线率意奔放,自然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雕刻风格与麒麟的特征看,此对石门时代为清代早期。
蛮人,有时也称胡人,特别是明清时期,蛮人与胡人不分。其实蛮人与胡人是有区别的,古代称中国周边国家及少数民族的人为西域人或南蛮人,包括西亚、中亚、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的人。从出土的历代陶俑上能见到蛮人与胡人的形象,多为西域人,统称为胡人。关于胡人进宝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就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章和元年(公元87年),是岁西域长史班超击莎东人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狮子。……阳嘉二年(133年)……疏勒国献狮子、封牛”等等。汉代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始通西域,张骞一行曾到过月氏、乌孙、大宛、康居、大夏等国,以后西域诸国也来中原,使文化经济互相交流,西域的音乐、葡萄等传入中原。以后历代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唐代最为突出,史书对此记载很多,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也很丰富。
在与西域、南海诸国的交往中,官方的进贡、馈赠及民间交易统称献宝,反映了围与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南京博物院减有一幅南朝萧泽作《职贡图》(摩本),图上残存12名使者的形象,来自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等国,每位使者后记有文字说明,可以看出这些国家遣使朝贡的情景。唐代国势强大,周边国家称臣纳贡,万方来朝。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东西壁的《礼宾图》中,可以看到有东罗马帝国、佛蒜、日本、高丽、阿拉伯(大食国)、吐蕃、高昌及少数民族使节献宝的情节,是当时使节往来的真实写照。史料记载,唐长安城东西市商业贸易繁荣,西域等国多有商人来这里经商,尤其是西市,胡人特多。他们中还有人专门在长安开店经营珠宝。唐代墓葬中出土很多胡人俑,表现的多是通过丝绸之路来长安的客商。西安市博物院藏有西安西郊唐墓出土的三彩胡人腾空马,骑马的胡人神态潇洒,双手握缰,侧首观望,马背上还驮很多商品,再现了胡人骑马到长安从事商业活动的情景。
胡人、蛮人来中原的很多,通过朝贡、商业贸易把本地的宝物带到中原。
唐代以后,外国使臣来访及持宝胡人的题材仍在流行。《宋史・回鹘传》《于阗传》《宋会要辑稿・蕃夷》《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中均有向北宋朝廷遣使朝贡的记载。巩县宋代七帝八陵前雕刻的文武官员中就有胡人、蛮人形象。
元代国力强盛,疆域扩大,交通方便,来中原的外族人增多。在元代墓葬中出土很多胡人俑,如陕西户县元代贺氏家族墓、西安北郊元墓均有出土。明清两朝对外交往也称频繁,特别是清朝康雍乾盛世,“万方来朝”的题材较多。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有明代丁云鹏绘《胡僧献宝图》,其内容是一群胡僧捧盘献宝。“八蛮献宝”题材的清代文物也有很多,南京市博物馆藏有清雍正粉彩八蛮进宝瓷盆;西安市文物商店曾征集过清代缂丝八蛮进宝图、牛角雕八蛮进宝饰件等文物。历代各类美术作品中不乏胡人献宝题材的作品,此八蛮进宝石门为石雕精品。
责编 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