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源流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源流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成果的集中显示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国画”的核心部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绘画艺术良好健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人文画的源起、发展及衰落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渗透,士人阶层的出现,篆刻艺术的兴起,新式绘画材料的运用,审美理念的变革等均密切相关。探索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源流、艺术特色和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文人画的是非功过,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促进现当代各级美术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文人;文人画;发展源流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art form of centralized display of the result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a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the core part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the Chinese art of painting in good health fromto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liberal painting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udal economy, the infilt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literati class, the use of stone carving art of the rise of modern painting materials,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change and so closely related. Explor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artistic dimension and the impact of non-merits and demerits of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i painting,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literati; literati paint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绪言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认为是南宗之祖。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以及对民族压迫或对腐败政治的愤懑之情。它们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①

文人画的历史源发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界说。本文的关键落在文人画在其历史发展中,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时期与阶段,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如何,每个不同阶段的文人画又各有何特色。因此,我借鉴文人画发展的图表(表一),来阐释文人画的分期与阶段。

表一 文人画发展分期表②

在以上图表中的划分方法不能完全保证“量”上的准确,譬如其阶段发展上的交叉重叠及思想判断的分离,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由于此文着眼于中国传统人文画,因此对现代的裂性阶段将不做赘述。

二、中国传统人文画的发展源流与分期

(一)混沌期

亦可称之为“前”文人画时期。此为文人画发展的潜性、隐形阶段,为孕育文人画准备了土壤和条件。

1.潜性阶段——汉

这是文人画的无意识行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文人画既未有理论,也无任何画迹供研究,是一种“无意识”的介入。

汉代文人中蔡邕、张衡等人在为官余暇,偶尔弄丹青,如画家陈师曾说道,“自汉时蔡邕、张衡辈皆以画名……”。而在此之前,尚无文人参与绘画的实例可考。

2.隐性阶段——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不仅在“文”,而且在“艺”都是全面自觉的时代。在书法、田园山水诗作方面皆有所觉悟。从整体文艺思潮来看,以幽奥的眼光去追寻和感悟自然的神秘及玄奇风气,成为一时之盛。文人士大夫以自然清奇的高格做“自我”及他人的标榜、比附。对于绘画,文人们亦理想化地提出了衔接哲学的艺术思想:“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宗炳《画山水序》)。”“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王微《叙画》)。”

这里明确地把绘画由“成教化、助人伦,明劝戒、著升沈”的儒家功利观,指向道、玄思想中广阔而幽邃的宇宙意识。从而讲求“理气”、“神思”和“畅神”。

以上这些思想,也只有具备了精深的道、佛思想修养的文人(如宗炳则是一位佛学家,著有《明佛伦》等),才有可能对自然体察的如此深刻,对宇宙具有宽阔容纳的胸襟。

然而,这毕竟还只是一种联系,绘画在此际无论表现手法还是表达意识仍停留在“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阶段。无论在人物及山水画上,此际就是被称为“画能通神”的顾恺之,亦处于描绘列女高士、或者图解文学的附庸层次。魏晋山水的真容我们只是在顾氏作品中偶有显示,但现存最早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图一)却仅能给我们提供“桃红酒绿”的色貌以及所绘对象的单线勾填。艺术思想的超前,缘于同早熟的中国哲学间的联系,它使后世文人画家在灵魂溶铸上具备了一个启悟的契机。

图一 游春图

(二)明确期

在这个时期可以看成这样几个阶段,即:觉性、显性、扬性和理性,这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发展期。

1.觉性阶段——唐

绘画一进入李唐,出现了一些在绘画体格上追求“神、妙、能”的画家:

(1)王墨:“……性多疏野好酒。凡欲画图嶂,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生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际,皆谓奇异也。”(朱景玄《唐朝名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