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培智教育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培智教育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以残疾儿童发展为宗旨,适应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培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呼唤创新。因而培养智障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发掘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培智教育改革的关键。只要教师不满足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不用旧经验对待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创新意识、更新观念。

关键词: 培智教育 创新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是在正常学生中进行的,智障学生是一个智力、能力、情感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的群体,他们缺乏创新必备的智力水平和钻研精神。对脑功能受损的智障学生,补偿缺陷、矫正行为都来不及,还能进行什么创新教育。然而,创造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人人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只不过人的创造欲、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存在个体差异。人的创造欲能够被后天教育所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够被后天教育所训练,创造力能够通过后天教育而得以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不会过低地估计他们的潜能,甚至否定智障学生的潜能。培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改革同样呼唤创新。因而培养智障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发掘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培智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增强创新意识更新观念

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意义、途径,改变那种旧观念――让孩子进校识几个字,做几道题。或者纯粹让教师帮忙当保姆,减轻孩子给他们的麻烦。让其能配合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创新能力”,为培养和提高智障儿童、少年综合素质打好基础,某些智障儿童在某方面也有特殊的潜力和才能,甚至达到惊人的程度。他们被称作“天才的低能儿”、“学者”。据国内外资料报道,有的智障儿童有较强的心算能力,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唱歌、表演、指挥,英国有个叫理查德・瓦洛的智障儿.医生诊断他为先天,建议将他送往慈善机构以了其终生。但女教师莱布曼发现他对蜡笔画感兴趣,于是加以精心指导、帮助。当他在三十二岁时,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蜡笔画家。人们称赞他的画有“工匠之精巧,诗人之想象”。从上述事例说明,只要教师不满足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不用旧经验对待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创新意识、更新观念。

二、发掘创新潜力因材施教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各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对他们提供特殊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掘。尤其是智障学生,由于病因及发生的时间各异,所以各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就拿兴奋型和抑制型特点的学生来说,兴奋型智障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激动和兴奋,动作无节制。抑制型智障学生是兴奋过程障碍突出,抑制过程压倒了兴奋过程,精神萎糜、消极被动,对于前者我们必须因势利导,让兴奋型智障学生在动中学习。教师通过多提问,多指名回答的方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可让他们做找朋友、猜字游戏、到黑板上做填空练习。教到动词如“坐、立、走”时,让他们表演一番。对于后者,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刺激抑制型学生的脑神经,让他们兴奋起来。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音乐、游戏来调节抑制型智障学生的疲劳。总之,有的障碍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习了知识、巩固了知识、学有所得。因材施教能让精神不振的智障生振作起来,能让过度兴奋型的智障生归于平静;能让茫然无头绪的智障生给以启迪;能让没信心的智障生唤起自信。能在老师的提示下明白发生的错误;能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智障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处于主体地位,感受和谐的氛围发现新的惊喜,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三、优化创新环境改革模式

现在,我国培智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分割式的学科教学模式。各种类型的智障生都使用了一种类型的课本。每周都按常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劳动七科上课。这些教材,针对轻度智障生特点编写。现阶段培智学校的学生,智残程度都明显较重,在老师几年的精心努力下,他们的文化知识几乎在一个基础上循环。大量的课堂时间无意义,数学仍是十以内的加法,语文也识不了多少字,适应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单一的模式对他们进行教学困难很大。他们综合能力较差,思维能力多停留在直现形象阶段,并且注意力极为不稳定,如果只给一些分散、条块的知识,他们很难获得对事物的完整概念,更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因而应改变教学模式,优化创新环境,采取一定功能性教学手段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

设置一种学科课程、职业基础技能课程《低年级生活自理、中年级劳技、高年级职教》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总体课程形式,三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让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学得扎实。学科的构成要以儿童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为经纬,学科课程生活化,加强学科间有关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这种学科课程既不是知识碎片的集合,又不同于普小的文化教育,而是适应智障学生身心特点,以及社会生活需要的一种知识体系的反映。

以上的论述都是粗浅的,不够成熟的。我仅想说明把学科知识与系统的技能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扎实训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使智障学生获得丰富的实际经验,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总之,要重视智障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面向社会,坚持课堂、训练、实践三结合,以贯之进行自理、劳拔、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