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可多得 非得不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可多得 非得不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2008版越剧《西厢记》

演出时,台上精彩纷呈,台下聚精会神;演完后,演员频频谢幕,观众意犹未尽。这是2008年初由方亚芬、钱惠丽、张永梅、吴群献演《西厢记》时的动人情景。

钱惠丽表现的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时痴态可观,傻样可爱;在“寺警”中“俺来也”的出场及那段“五千众劫佳丽阖寺被围,护佳人救众难舍我其谁”的绍兴大板,声情壮激,气势磅礴。此外,钱惠丽在张生跳墙赴约被莺莺视作“贼”时的瞠目结舌,跪地受审的哑口无言乃至当场昏倒的表演,没有唱段,全仗以形写神的做表和动人以情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张永梅的红娘,从笑张生为“书呆子”到对他刮目相看,至老夫人赖婚时挺身而出,鼎力相助张生与崔莺莺暗通关节的系列动作,同她表现红娘对崔莺莺的同情与爱护的真情美意融会贯通,交织出一道成人之美的风景线,清纯亮丽;在全剧大转折的“拷红”一场,从和盘托出西厢实情的顺水推舟,到反斥老夫人“三不是”的随机应变,促成张崔婚姻,演得入情、唱得出色,将主持公道和声张正义的人格力量从卑微者的身心、身份中恰到好处地彰显出来,不失其师传神写照的风采,演得可敬可爱,活灵活现。

方亚芬的崔莺莺,在艺术上给人以日臻完美的感受。从“酬韵”对月祈祷“三炷香”的含蕴不露,到被红娘点破又自我封闭的故作姿态,方亚芬用欲放先收的细节动作强化那种心照不宣的掩饰,在保持相国千金应有矜持的同时,又透出纯情少女的天性和憧憬。在表演崔莺莺隔墙倾听张生引吟“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一段中,方亚芬将那种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的步态神容展现得青春亮泽,其“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的心境也由此闪光焕彩。演到“赖婚”,从“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谁人能退这干戈”的出场,对心上人在“寺警”中的作为感恩赞美,与“恰才向碧纱窗下画双娥,委屈张生劳久坐”的体贴入微相融合,到“红娘啊,难道说他往日相思都为我”的明知故问,以及“母亲啊,也不该两番举动一番做”的乐不可支……方亚芬的演唱赋予了莺莺以炽热的意蕴,微妙的声情出于内心的欢悦,羞涩的神态掩饰不住燃烧的情感。当老夫人当场赖婚似闻晴天霹雳这一节,她唱出“好一个积世老婆婆,竟说出妹妹拜哥哥”的惊愕和怨愤,才到了发自乐极生悲的绝境的火候,以致失声哭呼“啊呀爹爹呀”的抗议,更显出这一个受缚于封建枷锁中的叛逆生命的灵动力度。

崔莺莺的舞台形象是袁派艺术的一大杰作。方亚芬师承演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既赋予凝重深沉的袁派唱腔以美妙动听的声色,格外富有沁人心脾、耐人回味的魅力;又以自己的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使莺莺的舞台形象焕发出韶光淑气,给人以清新的美感。这在“琴心”一场“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到“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的演唱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从煞有介事的“闹简”,到隐私泄露慌不迭“赖简”,她表演的莺莺在同红娘的对口戏中,运用欲盖弥彰的生活化细节动作将内心外化出来,情趣丛生,流光溢彩,不时激起观众会心的笑声和动情的掌声。“寄方”时莺莺求助红娘,突然改称“好姐姐”,那声情神态虽在美妙一瞬,却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而临行时的内心矛盾,又见之于欲去又回,包涵着继续求助的企盼。这不仅为张永梅演唱“万事都有我红娘在,怕什么西厢隔万重”作了生动的铺垫,且为莺莺走上叛逆之路发出了无声的信号。正是这种迈出幽闺去西厢的艰难、曲折和沉重,才把这位相国千金的叛逆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老夫人虽然出场少、戏不多,但在剧中却是个能主宰别人命运的统治者。吴群的演出认真、投入,可圈可点。不过笔者认为其语气份量还要加重,直至重到一言九鼎;那么在表现其出尔反尔之时,就更合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了。

2008年版《西厢记》的高水准演出,自然离不开几位主演分别师承袁雪芬的崔莺莺、徐玉兰的张生、吕瑞英的“活红娘”以及张桂凤的老夫人──四大名家艺术交融而成的经典模式。不过,任何艺术现象都是不可重复的,传承本身就包含着变异的必然。传承变异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也有变得青不如蓝的。观方亚芬、钱惠丽、张永梅的表演,比起1992年的首演来,她们的表演成熟了很多,变异有度,出新可观,张扬个性,处于日臻完美的状态。这台演出对越剧事业发展的价值,是十分可观的。

“上越”《西厢记》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越剧”,同样离不开己故的苏雪安、吴琛对原著的深刻而完美的改编。全剧从张生“惊艳”和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切入,再由“酬韵”作为“惊艳”的延续横向展开,紧接着就是老夫人当众许婚和张生仗义扶危的“寺警”。正在张、崔从美丽邂逅向终成眷属突飞猛进的当口,忽遭“赖婚”,跌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低谷。为之不平的红娘为张、崔的爱情持续发展转入“地下”,剧情由此纵向深入到“琴心”、“闹简”、“传书”、“赖简”、“寄方”直至“拷红”。作者将原著5本19折的浩瀚篇幅,精编成10个场面加个长亭分别的尾声,一环紧扣一环,围绕“情”字展开接二连三的戏剧冲突,戏越到后来,越引人入胜,越耐人寻味,真可谓“大手笔”加上“十年磨一剑”的杰作!

百年华诞之后的越剧,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里程,像这样的艺术精品、这样的演艺人才、这样的敬业精神,不可多得非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