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些风,经过上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些风,经过上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上海在中国是“摩登”的同义词,在这个曾经风华绝代、之后风韵暗存、而今光彩焕然的都市中,人们在时光的流逝中体验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既跳脱了泊来之境,又卓然于率土之滨――在东西方的目光交汇之处,上海生活以其独有的意味,熠熠生辉。同时,挟这些生活方式之威,上海以海纳百川的气势,把这些生活方式所隐喻的上海的现代意识,在生活中延续下来。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内涵积存下来,转换为生活的艺术、让上海在今天,再度成为东西方现代文明的再度交汇地,一个国际化的生活艺术空间。

LOGO

LOGO之风从何起

上海一直是中国时尚的前沿重阵,对品牌和风尚的追随一直可推溯至十九世纪晚期的上海开埠之后。“时髦”很快就成为对上海的风评,这种以“时髦”为穿衣最高准则的精神,不仅带动了中式服装的进化,也让西式服饰风尚真正为国人所接受。很快,在上海就有了中国人自己的时装品牌,培罗蒙、鸿祥、荣昌祥,就是从那时起一直屹立不倒的LOGO

TIPS:

1、中国最早的洋服店――上海荣昌祥呢绒洋服店 1910年创办于南京路。

2、上海第一家中国人开设的女子时装店――鸿翔时装公司1914创办,宋氏三姐妹,蝴蝶等则是鸿翔LOGO最好的代言人。

3、20世纪30年代,仅奉帮在上海开设的洋服店多达90家,女子时装店则有28家。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上海风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是海派服饰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的服饰风尚紧跟世界流行步调,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一般巴黎当季的时新服饰仅三四个月后就会输入到上海来,但当时时装尚未形成今时今日的商业模式,除了有通路的人直接穿泊来货,一般追随洋装风尚者则要静待师傅对样版进行改良拿出的有海派韵味的时装。

当时的一份生活类画报杂志《良友》,则在杂志中有固定栏目介绍最新品牌与时装时尚,与百货公司联手推出当季时装大片,请明星、名媛演示当季最新潮流,名人的穿装风尚也经由这些新兴的媒介传达到普罗大众,从而被追随,据说鸿祥的新式旗袍就是经由宋氏三姐妹的“街后”成为大众追随的款式,对品牌的认知不亚今日,更堪比今人追随街拍的热度。

LOGO之风往哪刮

而今上海毫无悬念地重新成为了全世界时尚品牌趋之若鹜之地。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上,毗邻而居着各种代表着这个世界最时尚潮流的服饰品牌。各种LOGO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交相辉映。上海与世界再度合体后,人们对LOGO所代表的充满细节美好的生活方式的热切向往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而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打造MADE IN SHANGHAI同时属于全世界的LOGO,在我们心中,指日可待。

中西合璧的西式餐点

西餐之风从何起

西餐在上海开埠后,由欧洲人带入上海,民国年间上海的凯司令、红房子、德大成为海派西餐的代表餐坊,而栗子蛋糕、红菜汤、烙蜗牛等,组成了上海人从西方文化中汲取的餐饮文化创新而成的一种适合一般中国人口味的海派西餐的名菜、名点。

TIPS:

1、西餐、西点讲究原料、配方的比例精准,与中餐的随性自由发挥的特性相左,在满足饕餮欲的同时,亦可将家庭制作西点当成个性的一种修炼。

2、不要小看从小养成的口味,也不用羞愧于自己从小被猪油桃酥养出的口味对芝士蛋糕的无感,毕竟,人的味蕾对食物记忆在五岁之前最为顽固。把口味新养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亦可。

二十世纪中后期,在中国别的地区,面包都成为天方夜谭里的食品。而几经风雨始终在南京路淮海路等繁华路段屹立的几大西菜社始终是上海年轻人向往的约会地的排名前几位。由蕃茄、洋葱、牛肉为主料的罗宋汤虽然来历一直颇有争议,但这道有着浓厚海派西餐味道的浓汤,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上海人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点。

西餐之风往哪刮

进入新世纪,“十人人中有十个人爱吃蛋糕上的草莓”这样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语句,对于现在的上海人来说,也不算过誉了。更多的小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马可•波罗、PAUL这些为外籍人士所认可的西点店,而是加入了新兴的焙烘QQ群,从最新年份的车打芝士开始,寻找制作一块“能让人幸福得流下泪来”的芝士蛋糕的完美方式。同时,以“凯司令”、“红宝石”为代表的老上海西饼店,依然以其统领了上海几十年的口味,门庭若市地悠然独立。

咖啡

醇香之风从何起

咖啡是无可争议的舶来之物,它刚传入上海滩时,赶时髦的人学着洋人饮用,强忍不适之余也只能委婉地表达味如咳嗽药水的真心话。之后,随着西餐的推广和普及,上海人开始了与咖啡的不解之缘。

TIPS:

1、咖啡文化具备的包容性与上海的城市风格甚为相近,所以,如果你是复古蒸馏意式浓缩的爱好者,也不必对热爱星巴克那种充盈糖桨和调味料的花式咖啡爱好者以白眼。

2、曾经有新来上海的小朋友,被戏说不会喝咖啡没办法在上海与人交流,于是他硬着头皮在星巴克喝下一杯浓缩咖啡,结果当天一夜未眠。就像周立波说的,上海的咖啡是香了别人、苦了自己。如果想进入这种文化,就从上午一杯加了双份奶油的卡布基诺开始吧。

在张爱玲的《双声》中,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小资女性热衷于在咖啡馆约会闺蜜,喝一杯加双份奶油的美式咖啡,同时再另加一份奶油。在《色•戒》中,又可以看到男女幽会乃至革命同志接头也多选咖啡馆。咖啡馆因为其可进可攻可退可守的开放性,在那时的上海,已被诠释得很全面。

视线转到80年代,在某种复古的意义上,咖啡催生着海派文化的“文艺复兴”。与咖啡已隔绝多年的寻常人家,开始在新兴电视广告的威力催化下流行起雀巢等舶来速溶咖啡。九十年代中期以上岛咖啡为首的简餐咖啡店兴起,随后星巴克等商务型咖啡连锁店从上海开始,影响力延及全国。

醇香之风往哪刮

当坐在一年内第N家开业的85度C里,听穿着DIOR HOMM风细腿裤和双排扣短西装的海派男人对他的闺蜜女性朋友说:“你要在这里点红茶,你真是不懂生活!”时,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种新的咖啡文化在上海已经形成。当下的上海市区,用咖啡店多过米铺来形容也绝不为过。能否选到一家符合自己口味和情调的咖啡馆作为休闲小聚之所,已经成为你上海化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吃辣

辣之风尚从何起

上海人的饮食传统中原本是没有辣的一席之地的,就连本帮菜里唯一与辣沾边的“八宝辣酱”,为了顾及本帮口味,多用糖来稀释那点辣味。锦江饭店所代表的老式川菜在上海餐饮中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却未能成为一时潮流。

TIPS:

1、吃辣勿忘清火。吃辣易上火,生活在气候温润的上海,体内不会聚集需要通过食辣排出的湿气,食辣过多过猛极易导致相关的身体不适,所以推荐同时食用清火的茶或者清甜败火的饮料。

2、多数辣菜油多味厚,多食确实有违通常意义上的健康饮食观念。同时辣味易上瘾,因其一旦染上极难戒除,不妨将之当成磨炼自己的意志力的双刃剑,上刻“我一周绝不吃两次辣”这样的箴言,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

谁又能说八宝辣酱不是从川菜的宫保鸡丁中借来灵感的呢?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是本帮菜持续发扬光大的年代。直到上海重新成为聚纳四海的集粹之地,各路菜色在这里的餐饮市场打起了一场此起彼伏的擂台,但最终独秀一贴的是以辣为主调的川、湘菜式,从香辣蟹到小龙虾,从烧鸡公到羊蝎子,从路边摊到俏江南,活色生香一副“辣动上海”的长卷。

辣之风尚往哪刮

身在上海,很容易发现,自己身边那个最能吃辣的,不是四川妹子,也不是湖南姑娘,而是那个时髦的上海囡囡。严格说来,吃辣的上海人,多半是年轻的、创业板的,他们敢于尝试新意的、与传统的饮食口味大相径庭的“辣”,那是一种刺激,一种挑战,一种习惯了就不想再脱离的路径――与其说上海人爱吃辣,不如说上海人是通过吃辣,完成自身都市化的一场洗礼。

公寓生活

公寓之风从何起

公寓是标准“现代化”的产物,在上个世纪早期,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在“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居住环境时,西方来的建筑师如邬达克已在上海大展其拳脚,建出了当时被叫做诺曼底公寓的、有着浓厚法国文艺复兴格调的武康大楼来。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兴盛于30年代的上海公寓建设,把上海人的居住方式,从石库门住宅里再度进行了提升。

TIPS:

1、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初到上海时租住依然在使用中的老公寓房,虽然所付不菲,但对于你最快的融入上海的过去和现在,大有裨益。

2、不建议投资这类老公寓,因为大多数银行不会为这些近百年的老房子提供任何贷款。

公寓生活,与大都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比合群而居的石库门房子更超脱自在。1949年后,受到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影响,标准化公寓房成为解决城市新晋人口的一个有效方案。这些被称为“公房”的房子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和印记,它们或在老城区见缝插针的存在,或者蔓延于旧城边沿,成为饶有意味的景观。

公寓之风往哪刮

在9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的商品房地产热潮中,新公寓房的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而这也暗合了中国传统“居得有其屋”的文化心理。但房价的涨幅与人们薪金涨幅的不成比例,以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造成的需求缺口,让“蜗居”成为了当下公寓生活的代名词。

鲜花消费

鲜花之风从何起

即使在从前,最萧条的年代,上海人家的窗台上,也少不了一盆鲜花,不管这花盆是否承担了暗号的重任――上海的鲜花消费往上溯源,依然是来自于开埠后涌入上海的西方人,西方传统在情人节、婚礼对鲜花的消费需求也影响了当时的上海人。在当时引潮流之先的宋家小女与北伐军总司令的结婚照上,就有大束捧花的流年华印。

在曾经的上海,鲜花也一度成为奢侈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塑料花和纸花悄然流行,90年代中期开始的长风公园花博会再次把鲜切花带到了上海人的生活当中,上海花店的数目从100多家猛增到1000多家,那是一个若在情人节收不到一把玫瑰几乎抬不起头来的时代。

鲜花之风往哪刮

据说在两三年前,上海的鲜花消费已经赫然已经超过了东京,成为亚洲第一。调查中显示这些鲜花的用途中,家居鲜花占了重要部分。现在的上海,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鲜花生产地的鲜切花,甚至花艺师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行业。

社区网络

虚拟里弄之风从何起

社区网络,在上海,又被称作是“虚拟里弄”,兴起于近十来年,从外挂在房地产网站下的业主论坛到涵盖整个社区各项民生事物的专属网站,在虚拟的空间里推动着现实生活向更美好地未来前行。

上海的社区网络,虽不能说是中国最成熟的,但却拥有着鼎盛时近8000家的不容小觑的数量。它们源自民间,管理自主,仿佛一个虚拟空间的物管会,为居住在这片区域中的每一个有心人提供由餐饮信息、子女入学到拼车、家教等等各方面的便利。

虚拟里弄之风往哪刮

目前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期,曾经的8000多个居民社区网络,如今维持着有效运转的不足200个,人员的流失和热情的消退,主要原因来自于没有科学化的管理,一些线下的实体社区组只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自动自发形成的组织,越需要制度的管理,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更多的实现建立时的初衷。

上海制造

上海制造之风从何起

作为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的上海,几乎是从棉纱、火柴这样的生活基本必需品开始了其产业之路,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上海制造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产品钢印上的“上海”二字,更成为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其中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些产品更成为那个时代女性嫁妆的上品之选。

TIPS:

1、如果你家里还保存着以上所说的上海制造品,请千万不要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时髦或者出了这样那样的故障丢弃它们。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它们再也不会那样密集的出现在未来的生活里,同时,一定会有对它们感兴趣的人存在。

2、如果你既不是着迷于DIY女红,又只爱好在健身房那永不往前的自行车型健身器上挥汗如雨?没关系,时尚的你至少可以尝试在某次PARTY上显露你手腕的VITAGE国货手表。

我们童年时一定偷看过妈妈站在家里穿衣镜前摆POSE,也一定发过类似少女三毛的宏愿:我要快快长大,烫大波浪头,穿上高跟鞋、连衣裙、戴上手表,骑上自行车……去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配件。只是我们成长以后,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已经不是凤凰而是捷安特,为了漂亮也只宁愿戴花花绿绿的塑胶表,上海已经变得太大太大,汽车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车子越多,我们离城市越远。

上海制造之风往哪刮

就在汽油涨价让自驾车的梦想蒙上了一层灰尘之际,在低碳生活成为时尚的上海,自行车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大街小巷。老上海的回力鞋在欧洲成了潮人一族的新宠,上海手表与新近崛起的上海设计工作室合作的限量版纪念款手表热卖全球。上海制造华丽变身为上海创意、上海潮流的那一天,相信已经为时不远。

旅行

旅行之风从何起

20世纪初的上海,仕女绅士把到苏、杭旅行当成最时髦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很多罗曼蒂克的故事因此展开。最早的全国旅行团也是由在上海创办的《良友画报》所发起,并出版了最早的《中化景象》摄影集。

TIPS:

1、当下我们需要严格的区分旅行与探险,贪图享受与追求刺激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照顾到我们行囊中的装备,是比基尼、防晒油还是防潮垫与救生电筒。

2、不要试图把人生中没有解决好的事放到一段未知的旅途中解决,旅行的目的很多、作用也很明显,但不能化身为心理治疗师。

80年代初,上海最先出现了官办的旅行社。虽然这种旅行社是让风靡一时的“至此一游”式旅行的始作俑者,但本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不算没有功德。

旅行之风往哪刮

走遍中国之后就是看遍世界,上个世纪末开始,上海作为公民出国自由行最早开始的城市,颇多市民比国内其它城市更早享受了自游出国观光的乐趣。创办于上海的携程网等自由行网站更开辟了自助式旅行的新纪元。如今上海市民出国自由行的国家地区已经超过七十个。

大世界

白相之风从何起

“带你到大世界“白相”!从大世界建成的的年代起,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上海人,内心中都充满骄傲之情。无它,这就是全上海,乃至全中国,最好“白相”的一个去处。游艺、杂耍、南北戏曲,大世界里包罗万象,那十来面哈哈镜更从它们入驻大世界那天起,就给万千的人们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欢乐。

TIPS:

1、 站在延安东路和金陵路口的立交桥上,可以完整摄下大世界的建筑,没有实体的游乐,以之为背景拍张照,上可比照黄金荣在此门前扫地留影,下可与将来重光的大世界建筑对比。

2、 虹影的《上海王》、毕飞宇的《上海往事》、很多文学作品对于大世界都有生动的描写,若是建筑怀古不过瘾,可按书索骥。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兴的大世界,在到21世纪初的二十余年中,曾经成功的推出了响当当的“大世界吉尼斯”,这让它再度跃为最受全国睹目的所在。九十年代中兴的全盛时期,买张票可以在里面泡上一整天而不生腻,卡通世界、海上旧景、基尼斯梦、欧洲风情、儿情童趣、电子游戏、戏曲歌舞、影视精粹、大世界游乐城这些项目可以同时满足全家人的娱乐需求,中午饿了就在美食世界里解决。

白相之风往哪刮

和其它古老的娱乐方式一样,到了21世纪后大世界也走到了它的尽头,目前在进行维修的南京路原址,更像是一座娱乐的历史纪念碑一般。被声光三维吊足了胃口的游客们,目光已经投向了即将开工的迪斯尼乐园,也许,我们可以期待那里,会将大世界带给上海人乃至全国人的娱乐理念全面升级。

舞动人生

舞蹈之风从何起

交际舞的风尚最早源于西欧,记载中大约是在 1843年后传入上海。最早交际舞只是作为正式宴会后的余兴节目在外侨圈中流行,后来中国官员及买办在宴请外宾时也开始仿效。1922年,路、汉口路交界的一品香旅社也开始举办交际茶舞,这是国人经营跳舞场所的肇始,但一般市民鲜有涉足。

TIPS:

1、如果想体验一下西方社会的正式交际舞会与《礼记》中所谓“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中国乐舞精神的融合,不妨在晚上七点以后信步上海各大市民公园,一定能让你如愿以偿。

2、上海现在有很多正式注册的舞校,如果想体验电影《谈谈情,跳跳舞》的实景,或者你对交际舞心向往之,找一个离家近、老师资质好的学校是不错的选择。

1954年后,旧式经营性舞厅被全面取缔。但作为娱乐节目,在工厂、机关、团体、部队的节假日活动中仍然继续留存,一直到60年代初彻底消失。到了80年代,作为寻求个性解放的一个窗口,上海开始出现各式家庭舞会,因其依旧不被法规许可,故俗称“黑灯舞会”。

舞蹈之风往哪刮

交际舞如今在上海,已经成为了全民性的群众娱乐项目。虽然没有变身成为西式的社交活动,但依然有更多的西洋舞进入中国,各式跳舞学校层出不穷,成为白领在年会或者联欢时的秘密武器。《舞林大会》的全民皆舞理念,看来早已深入上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