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住宅原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住宅原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介:城市住宅所拥有着“舒适”,是浮夸的,是虚幻的;能满足的只是人身体上需求,却忘却了人心理上的需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做设计不会就只是做“设计”,更重要的是做“人”。把人最原始的情感需求在建筑的情感中表示出来,让住宅不仅仅是“住宅”,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家!

关键字:城市住宅建筑原始回归情感需求交流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世界知名的规划师和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占据着的是人类的家园,城市的住宅以一种特殊的独立形态存在着,无论在哪个角度观看,那都是一些封闭的钢筋混凝土的笼子,张着一双双空洞的眼睛,注视着一个个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的追求显得有点莫名的黯然,不管是文化,是生活,还是人们的梦想。

社会的进展所带来的,除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却是人性的漠然。特别是于城市中,套房式的住宅让人们更多的陷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悲哀。我们开始怀念以往大门开敞,你来我往的那一份原始,那份简单的四合院式的原始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在现今社会人性的复杂化让人们开始惧怕家门外面的世界,家门的紧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但人们的心理上也认定这杜绝了更多的危险。然而一个个的例子把我们拉回现实,我们开始考虑这种封闭的居住方式真的合适吗?这种连我们几十年的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的“家”真的就是最安全的吗?丘吉尔曾经说过:“人造房子,房子也造人。”住宅建筑直接的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而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建筑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可否在建筑的领域寻找一条可以化解这种人性冷漠危机的道路,让城市住宅回归原始!

有个在广州学习美术的同学说,在她游离于那个大都市的一个月里,她未曾看见那抹原始的蓝,路过的人们脸上都写着疲惫,心亦是麻木而又无奈的……我们可以想像,当这些脚步匆匆的人们顺着某一栋高层的楼梯往上攀,经过他们陌生的邻居的家门,回到他们所认为的最安全的家,面对着所谓私密性提高的一个个紧闭的房门以及房间里不知道忙碌着什么的亲人时,一天工作所积累下来的倦怠甚至委屈会否因此而减弱?

再来看看我们过去所生存的那个原始而单纯的世界,也是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所上演的情景: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到处是你的左邻右舍;熟悉的笑脸,贴心的安慰,甚至在工作的地方亦随处可见,一声招呼、一个微笑,都可以让你一整天精力充沛,和同事间的相处也随之随和起来;而哪怕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家人的一杯热茶,邻里的几句寒暄就能将失意消除。

于是,城市里的人们坐在舒适却空旷的家中感叹所失去的原始的气息——原始,这里所说的“原始”当然与久远的未开化的世界是不相同。中国上下5000年,没有一个年代的人会像今天这样感受如此繁多的人情冷漠,当然不会像今天这样感受一个世纪那般绵长的孤寂——人类是害怕孤独的,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的想着法子留下更多的动物在身边陪伴自己,甚至想着要到更遥远的星球寻找同伴……可是他们又总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更怕受伤害,就算是面对着自己的同类。人类一开始造就房子是为了抵御野兽的侵犯,抵御自然的灾害,然而现在更多的却是为了抵御同类的侵害;于是住宅向着今天的方向演变,甚至在农村享受原始交流的人们也在努力让自己的家更像城市住宅靠近。这里所

提到的原始,是一份人情的交流,是人性的原始。

某城市高层住宅一住户在外出的半天期间,家中被洗劫一空,更夸张的是,小偷还是好几个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家具电器之类从大门口正大光明的搬了出去。邻居们都眼睁睁看着所有东西被搬走,因为彼此不熟悉,不好上前询问,于是心安理得的想着是主人要搬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没有一个人有那样的资格去责怪别人,不是他们不想理会,这是平时积累下来的一种潜在的威胁。城市住宅,也许是更能抵御人们惧怕的危险的,但它却抵御不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漠然所带来的危机,而这份危机造就了更多的危险。人们曾经安心流连的家都变得不可相信,是因为这个家本身,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有人说过:“如果从设计师的角度看这个建筑,它代表着当代建筑技术的高度;如果从居住者的角度看这个建筑,它洋溢着温馨和亲情,无论在哪个方面,它都引导着每个人从家庭到社区的层层过度……”建筑师们应该更多的思考:我们要设计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有建筑的情感和生命。路易斯·巴拉干说:“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城市住宅所要回归的原始,不仅是要能让其处理好现在广受争议的邻里关系(这不是只包括住户与住户之间,还包括单元与单元之间,楼层与楼层之间),还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还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建筑的情感能够流淌于每一个角落。

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是城市住宅需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也是现在开始突出表现,让多数人开始关注的问题——在住房、单元或者楼层之间做交流平台,或者加大走廊的长度和面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住户间的交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交流空间的存在并不一定会促就住户间主动的交流——再回头来看看过去的住宅:低层的楼房,空广的庭院,交叉的胡同,连绵的绿色植物……邻居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于是自然而然的从点头、微笑,到招呼,到渐渐熟络……这是建筑围合空间所造成的必然。那么让建筑师把过去的模式搬到城市住宅中去吧,虽然我们拥有的是高层的楼房,但是我们可以把庭院,把胡同,把花草树木穿插到楼层之间,让住宅外的空间随之腾空,把我们的回忆搬到现实中来。用建筑的艺术去塑造一个属于城市住宅的空间,自然的,原始的;把在住宅中的住户呼唤到这个空间中来,让每一扇大门都可以自由的开敞,每一扇窗户都可以毫无畏惧的呼吸。当然这样的空间应该是贯穿整个建筑,整个小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当然,这样的空间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更应该超越过去!建筑是会说话的,这样的住宅建筑应该能够记载着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文化,向后人诉说它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升华,而不是像现今的城市住宅一样,虽然与过去相比显现出社会的发展,但却更大程度上的泄露出它所遗漏的更珍贵的东西。

建筑空间私密性的提出意味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这种私密性的要求,对于住宅建筑而言,不仅仅是住户与住户之间,还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对每一个空间使用的私密性需求。但是,当人们所要顾及的私密性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络时,我们就应该更慎重的考虑,我们所需要的私密性是不是就是努力的把空间封闭起来,把自己保护得滴水不漏了。比如说,孩子因为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私密世界,只要他把房门一关,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天空,在这里他是不受干扰的,拥有私密性的房间,于他是很美好的;门外的父母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他们不知道房间里的事情,良好的隔音效果更杜绝了他们对那个小小世界的了解,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发现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住的地方好了,反而和亲人疏远了……私密性的存在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必然,它是社会也是建筑本身发展的必然,是无法否定的。建筑在空间上的划分可以很轻易的把私密性提升,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将亲情划分——对住宅建筑而言,这违背了初衷。所以,在私密性的存在与情感交流之间找到平衡点,又成为了城市住宅的另一个问题。建筑师是否可以考虑在住宅中创造一个将私密与公共融合的空间,不会让人感觉到完全的袒露的,但又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只是属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空间?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人与自然的交流,很多建筑师已经开始将自然融入设计中,只是那更多的见于别墅或者更高级的商品房中,对于城市中大多数的普通住宅,它狭小的面积,所处的地理位置,让它很难去考虑到这么多的方方面面,大多就只是在住宅中摆放绿色的盆栽;而人类对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的希望是迫切的,所以有经济能力的人们在努力的往乡下走!其实我们更渴望的是,让自然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不是没有人努力过,日本就曾经有设计师成功的将草皮铺上屋顶,让青草在贴面的边缝中成长;我们面对着的问题是如何照顾植物,如何让其终年长绿!

城市住宅所拥有着的“舒适”,是浮夸的,是虚幻的;能满足的只是人身体上需求,却忘却了人心理上的需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做设计不会就只是做“设计”,更重要的是做“人”。把人最原始的情感需求在建筑的情感中表示出来,让住宅不仅仅是“住宅”,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家!